环保资讯快递
焚烧秸秆烧出问题一箩筐
雾霾高发之际 出台禁烧令正当时
图为:2012年6月11日,江城市民戴着口罩出门,此次雾霾由周边省份烧秸秆引发本报记者张朋刘曙松摄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陈凌燕 刘春燕 汪杭 袁喆 郭文杰 倪留青 徐蔚
小小秸秆,点把火一烧,看似省事,但烧的背后,不仅脏了空气、浪费资源,还烧出很多问题,影响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现在,是时候告别秸秆焚烧了。
夏秋季突发严重雾霾
与集中烧秸秆有关联
在昨日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省环保厅副厅长周歆欣证实,环境监测显示,秸秆露天焚烧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者从武汉市环保局了解到,在特定季节,秸秆焚烧是引发重污染灰霾的“导火线”和“罪魁祸首”。据介绍,武汉PM2.5污染来源中,除工地和道路扬尘、工业生产、汽车尾气等本地污染源所占比例很大外,其它外源性污染和不确定源占15%,其中主要就是秸秆焚烧。
秸秆焚烧危害不小。2012年6月11日那场突如其来的灰霾,让武汉人第一次对“霾”有了切身感受。那一天,全武汉都笼罩在灰黄的“雾”中,能见度极低,空气中还弥漫着刺鼻的味道,网络一度谣传某化工厂爆炸所致。然而最后的真相是:周边部分省份焚烧秸秆所诱发。那次雾霾持续了3天,才逐步消退。
两年过后,这一幕再度重演,2014年6月12日,武汉三镇空气一片浑浊,整个城市如同披上一层黄纱,能见度小于3公里,各个监测点数据纷纷“爆表”。最终分析确认,这场严重雾霾的诱因仍然是周边焚烧秸秆。
去年全年,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到的重度雾霾中,就有4次是秸秆焚烧所致,分别是5月13日、5月19日、6月12日和10月5日。“自然之友武汉小组”公益组织环保志愿者刘峻,连续三年参加每日自测武汉三镇PM2.5浓度活动。他告诉记者,监测中确实发现,在焚烧秸秆的季节,武汉市PM2.5浓度出现升高趋势。
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
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
“每逢雾霾天,医院呼吸科必会人满为患。”省政协委员、武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李文洲说,空气中的污染物刺激呼吸道,容易引发疾病,尤其是对有呼吸道病史的人来说,简直苦不堪言。另外空气污染不仅伤害人的呼吸器官,也会对皮肤、心血管、心理等产生不良影响。
近几年,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大气预警预报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陈楠参与过我省多个关于雾霾研究的重大课题。她说:“秸秆中含有氮、磷、钾、碳氢元素及有机硫等。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位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
至于那些刚收割的秸秆,因尚未干透,经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及烟尘,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物——臭氧等。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段内,大面积燃烧秸秆,会导致空气中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浓度急剧升高,对人体影响很大。”
焚烧秸秆极易引发火灾
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除了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焚烧秸秆还易引发火灾。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导致“火烧连营”,一旦引发麦田大火,往往很难控制,造成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山林附近,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去年5月26日,襄阳市襄州区伙牌镇王湾村2组附近浓烟滚滚,大片的麦田被黑灰占据,一台收割机被大火包围,最终报废。
就在今年1月,本报报道河南信阳罗山县1名2岁男童深度烧伤被遗弃在武汉一家医院门口,后经救治转危为安,事后了解到,1月3日,这名男童不小心摔入焚烧秸秆的火堆中,被爷爷发现及时拉出。家人为此花光了积蓄,幸好社会向这个苦难的家庭伸出了援手。
此外,每到焚烧秸秆季节,电力部门就紧张万分。“在电力线路下焚烧秸秆,会严重影响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甚至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这个问题是我们的‘老大难’,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排查预防。”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夏秋之交,全省各县市、乡镇电力部门至少得组织2000余名职工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护线。此外,还在秸秆焚烧密集时段组织特巡小组蹲守、巡查。
即使这样,仅去年5月一个月,在湖北鄂西平原、江汉平原、三峡电力外送、鄂豫联网的500千伏线路密集区,还是发生数次因焚烧秸秆引发的火情。
大量农田就在高速旁
烧秸秆引发惨烈车祸
由于焚烧秸秆时容易形成烟雾,加上不少高速公路边就是农田,烟雾干扰司机视线,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2012年5月20日凌晨,沙洋县曾发生1起8车追尾的交通事故。据省高速公路警察总队提供的信息,事发前,驾驶员张某驾驶轻型货车在二广高速公路由北向南行驶。1时许,大雾,当车行至沙洋境内时,与王某驾驶的半挂大货车发生碰撞。很快,又有6台货车先后冲入事故现场,发生连环追尾,碰撞声中,土豆等货物散落一地,多名司乘人员被卡在驾驶室内。救援工作持续了5个多小时,直至上午7时40分,才恢复基本通行。更痛心的是,这场车祸最终导致2人死亡、10人受伤。
据了解,高速路上的浓雾,正是由于前一天附近农民在田里焚烧秸秆引起。记者查阅了近几年的资料,类似的事故不在少数。
生态文明建设的湖北担当
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理略
昨日下午,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简称《决定》)。省政协常委、农工党湖北省委专职副主委、湖北经济学院教授曾宪初说:“《决定》符合生态立省战略,高票通过体现了全省上下致力打造生态省的决心,也是贯彻实施‘三维纲要’的重要途径,是我省构建生态文明的具体表现,展现了湖北敢于担当的精神。”
助力生态文明构建
对新鲜空气的渴望,对蓝天白云的向往,是百姓对生态环境的热切期望。近几年,秸秆焚烧造成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事件时有发生,雾霾已成为百姓心中的“疙瘩”。
我省作为农业大省,每年的粮食产量和秸秆产量均排名全国前列。夏秋收获季节,经常会出现露天焚烧秸秆现象,短时间内会导致局部区域空气中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浓度急剧升高,对空气质量影响明显。
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滕鑫曜说:“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省委提出‘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快推进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是落实‘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目标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三维纲要’的具体要求,也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层面上体现‘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必然选择。”
“秸秆一烧了之,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种行为与我国当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相悖的。”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教授王树义说。
省农业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邓干生说:“农民群众在田间地头烧秸秆,这种现象的背后,我个人认为农民群众是无奈之为,政府出手才是有为之举。因此,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以用促禁,就显得十分迫切。《决定》的出台,是贯彻落实省委‘绿色决定生死’的具体行动,是发展‘两型’农业,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彰显生态立省决心
2012年,省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生态立省”战略。
去年初,省委、省政府将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职能纳入省环委会之中,生态省建设全面启动。年末,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湖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14—2030年)(草案)》(简称《纲要》),正式提出在2030年建成“生态省”的宏伟蓝图。
省环保厅副厅长周歆昕说,《决定》的通过,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也体现了贯彻落实“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魄力,彰显了我省生态立省的战略决心,利于从事关全局的民生实际问题方面推进生态立省战略的有效实施。他说,《纲要》有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其中就包括了秸秆综合利用率等指标。通过《决定》,能够促使《纲要》中的指标体系尽快完成。
《决定》中明确和强调了政府主体责任,明确“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这将促进包括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在内的生态省责任体系建设。周歆昕表示,秸秆禁烧有助于加快构建责任体系,形成全民共建的社会氛围。
此外,《决定》通过,回应了全社会对美好生态的热切期盼,也将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将形成共同行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体现湖北担当精神
近两年,省发改委、环保厅、农业厅等省直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督促将禁烧工作管理责任落实到县乡两级政府,实行考核问责制度,建立健全“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机制,促进了秸秆禁烧工作的开展。
针对秸秆禁烧工作特点,从推动“执法重心下移”入手,建立了“定责、履责、问责”的网络化责任管理体制,将监察执法人员推向执法一线,不断强化秸秆禁烧工作的环境监管。针对秸秆焚烧重要时期,我省将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每日在省环保厅网站上公布,并将火点监测结果通报各市州,指导各地有重点地组织巡查。同时,把禁烧执法纳入省环保厅开展的“向污染宣战”三大行动之中,重点对主要农作物产区进行现场督查。
此外,我省积极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科技研究、试点项目以及项目建设,在环保政策、资金、环评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并支持地方推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荆门市环保局成功推动了万华实业集团零甲醛生态板材项目落户,解决了城区周边50万亩农田秸秆处置问题。
通过积极开展禁烧执法和宣传,全省秸秆焚烧逐渐得到控制,秸秆焚烧呈大幅度减少趋势。卫星监测数据表明,2014年秸秆焚烧火点为133个,降幅约67.5%。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教授王树义说,湖北作为农业大省,秸秆产量大,通过卓有成效的系列举措,对环境的破坏逐步降低,在全国范围内,湖北的雾霾情况并非最高。此次省人大通过《决定》,彰显了全省人民对蓝天白云美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体现了湖北的担当精神,也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的决心。
综合运用法治、行政、市场等多方力量
“禁烧决定”打响环境治理攻坚战
湖北日报讯(记者周呈思)“从去年省人大出台的‘最严水法’到如今的‘禁烧决定’,再次表明了湖北省坚持‘三维纲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昨日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滕鑫曜说,对重大事项实施决定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职责,此次以省人民代表大会的名义对禁烧秸秆作出决定,有利于凝聚全省人民的环保共识。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王树义表示,立法权、监督权、人事任免权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人大的几项权力,但其实人大很重要的一项权力是重大事项的讨论和决定权,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的组织法明确规定,可以对涉及到地方的重大事情,可以决定的形式来制定、推进,但多年以来,这项职权并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去年,省人大通过了《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而此次禁烧秸秆的决定,人大并未以立法的形式,为什么要以决定的方式而不行使立法权呢?
滕鑫曜解释,立法除了引领作用还有规范作用,是将成熟的做法、经验上升到法律法规,变成广大人民群众所遵守的行为准则,因而立法具有强制性特征。
“省人大充分考虑到秸秆禁烧这项工作难度较大,还有很多问题尚待探索,如果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做,涉及到各方权利义务界定及行为处罚,如果出现老百姓因烧秸秆而承担法律责任,这是我们在初期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滕鑫曜说,“随着工作的推进,政府如果取得明显的成效之后,我们再上升到立法层面,是有可能的。”
参与发布会的嘉宾均认为,秸秆禁烧乃至其他环境治理领域的工作,除了运用人大决定权和立法权以外,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治理,综合运用法治、行政、市场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省建设。
外省如何破解秸秆焚烧难题
湖北日报讯 目前,我国江苏、安徽、浙江、成都、西安等多个省市出台法规,禁止焚烧秸秆。江苏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出台《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禁止农作物秸秆焚烧。江苏划定了各地禁烧区域并向社会公布,在夏秋收种的关键时段,各地实行24小时巡查制度,设立24小时举报电话。
安徽省各市都出台了相应的处罚规定,被省、部督查组发现或者卫星遥感监测到的每一个火点,对所在县市区罚款20万元。对有焚烧行为的农户,取消其秸秆焚烧补助,处以每次最高200元的罚款,对不听劝阻、屡教不改、情节严重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并处行政拘留。安徽省财政对县(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实行以奖代补,按小麦、玉米、油菜每亩20元,水稻每亩10元的标准奖补。
多个省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显著。2012年,江苏省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安徽省去年夏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1298万吨,占可收集量的71.7%。两省基本形成了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秸秆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工业原料化等其他利用方式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利用格局。(记者杨宏斌实习生寇蔻 整理)
动起来,堵疏结合灭“狼烟”
——代表委员热议《决定》如何落地
图为:宜昌黄花建材工业园年生产新型秸秆瓦片72万平方米,可消耗各类秸秆、锯末等农作物废弃原料1200万吨。(视界网张国荣摄)
图为:万华生态板业有限公司以秸秆为原料生产板材。图为位于公安县杨家厂镇的荆州分公司生产线。(记者刘曙松 摄)
图为:襄阳建成新型发电厂,将秸秆和生活垃圾稳定燃烧后产生清洁能源。(记者刘曙松摄)
图为:公安县农民以每吨200到300元的价格将秸秆卖给万华公司。 (记者刘曙松 摄)
图为:1月31日,列席两会的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张德华(右)向刘享平代表展示他利用秸秆栽培出的海鲜菇。(记者张朋 王馨 摄)
图为:黄石团代表苏梅林就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建言献策。(记者倪娜摄)
图为:科技界委员蔡俊雄就大气污染减排发言。(记者倪娜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娜
水果湖飘散着“秸秆的味道”。秸秆禁烧决定提交大会审议,农民的声音、企业的愿望、政府的想法,在水果湖各个会议室里交锋碰撞,汇成绿色发展的强音。
再过3个月,“禁令”能否顺利落地?“狼烟四起”的景象能否成为往事?让我们走进会场找答案。
80 后农场主尝到了甜头
堵疏结合,把农民需求放首位
【代表故事】
大学生农场主刘若峥总是先人一步。1月30日早晨,荆门团分组审议前,刘代表已在埋头读《决定(草案)》。
“秸秆还田,我已经做了十年了,不但没有污染,还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刘若峥说,2004年他开始承包土地种水稻以来,一直使用秸秆还田机械,飞速的刀片将秸秆打碎直接铺进田里,每亩地仅增加十几元成本。
如今,以刘若峥为理事长的京山峥嵘农庄种植合作社已种植了近两万亩水稻,秸秆还田在京山一带渐成气候。
去年4月,刘若峥又从东北引进新技术,把秸秆粉碎加压后制成生物质秧盘,替代泥土,用于水稻下秧,“就地取材利用,没有增加成本,技术成熟后将在合作社全面推广。”说着,刘若峥咧嘴一笑。
秸秆禁烧,农民怎么看?作为新一代知识型农民的刘若峥,他的选择代表着未来的方向。会场上,基层代表反映,烧秸秆实属“无奈之举”。
“秸秆污染,第一受害人是农民。”天门市杨林街办主任刘娟代表做了多年农村工作,她告诉记者,“烧秸秆的日子,农民家里一个月不敢开窗,空气中都是细灰,卫生院里收治的呼吸系统患者明显增多。”“如果有更好的办法,农民也不愿烧秸秆,希望禁烧之后农民的境遇能得到改善。”刘娟说,只要配套措施到位,相信农民真心欢迎。
武汉铁路法院院长夏明权代表出身农家,说起田里的事儿,他很动情。“秸秆还田需要具有粉碎装置的收割机,费用增加;回收再利用,单靠农户难以完成;农村劳动力多是留守老人和妇女,对他们来说,焚烧秸秆方便快捷。”他认为,秸秆禁烧一定要堵疏结合,把农民的需求放首位,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
“如果综合利用的工作没有配套好,农民就会有抵触情绪。”监利县新沟镇向阳村党支部书记顾想平代表建议,要对秸秆转化利用给予政策、资金支持,比如每亩地补贴10元钱用来支付粉碎秸秆的费用;加强秸秆收购储备网点布局,激励农民出售、企业收购秸秆。
老牌农企“一天吃掉600吨”
“五化”利用,还须科技和市场给力
【代表故事】
“秸秆是我们的重要原料,秸秆禁烧将给公司带来利好!”1月30日上午,中兴能源(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祥代表在分组审议时难掩兴奋。
中兴能源是一家老牌的粮油企业,去年销售额超过百亿。“13年前,我们就用秸秆当燃料,当时主要原因是买煤太难,后来发现秸秆燃料好处很多。”刘志祥告诉记者,秸秆燃烧的烟尘不含硫,净化处理相对简单;农民地里有,在收购农作物时,可以就地取材,物流快捷。“洪湖周边的秸秆都卖到我们公司,我们这里秸秆禁焚难度很小。”
2012年以来,公司加大了规模扩张的力度,在枣阳、荆门都设立了分厂。“今年下半年,公司生产线全部开工,每天要收购600吨秸秆。”刘志祥说,焚烧禁令推行以后,势必有更大量的秸秆要寻找出路,建议各地多发展类似的龙头企业,并在物流、仓储方面给予配套支持。
刘志祥和他的企业在探索秸秆燃料化方面做出了示范。《决定》提出,推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利用,2020年综合利用率达到95%。如何实现?
“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成为朝阳产业;采取经济手段调动农民积极性,让秸秆禁烧成为农民的价值认同和行为习惯。”军事经济学院副院长杜启法代表的发言点到问题的实质。
“秸秆可以转化为猪饲料。”省农科院首席专家杨自文代表研究发现,秸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通过微生物转化处理,可降解为酶,生成微生物菌体蛋白,利用其中糖分做成饲料,可提供动物所需营养,其蛋白质含量可提高20%。目前技术已经成熟,借着禁令的“东风”,杨自文相信市场潜力巨大。随州广播电台副台长李成军代表提出,有一种生物腐熟剂可以加速秸秆腐烂还田,建议政府实地调研后加以推广。
“企业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体,政府要重点扶持。”省人大代表江斌、胡娟、刘应文代表介绍,赤壁的凯迪生物质发电厂可用秸秆开发绿色能源,通山的玉龙机械厂是专门生产秸秆打捆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团风的光谷蓝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可将秸秆变成颗粒燃料、替代天然气。
“壮腰哥”先行一步
政府主责,禁用并举谋发展
【代表故事】
去年10月9日,荆州区城南开发区三红村出现54亩“黑斑”,导致3名官员被“摘帽”,荆州区540万元工作经费被足额扣减。
昨日下午,谈到秸秆禁焚工作时,荆州区区长刘润长代表感触很深。
正在实施“壮腰工程”的荆州市去年在全省率先推行秸秆禁烧工作,中心城区17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产生24万吨秸秆,粉碎还田80%,综合利用20%,基本没有焚烧。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干部们下了苦功”,刘润长介绍,各级干部都“动”起来,到农户家里做工作,到缺劳动力的农家帮忙,24小时到田间地头接力巡查;区里拿出资金,对农户和打包收购秸秆的企业给予补贴。
“把秸秆利用做成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刘润长说,目前,区里正在跟几家环保企业谈合作事宜,争取提高综合利用率,同时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贯彻《决定》,政府负主体责任,荆州的探索为各地积累了经验。分组审议时,“迅速落实、不让决定成为一纸空文”成为各地行政首长的共同心声。
“建议省政府迅速出台落实《决定》的意见,明确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以及相应的补偿标准,我们抓紧落实。”巴东县县长单艳平说。
“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细化目标要求,对禁烧和综合利用做得好的地方给予奖励,摆尾者予以惩罚。”随县县长毕道丽说。
“政府要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用地、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秸秆回收企业扩大规模;在回收过程中,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武穴市市长郝胜勇说。
“要依据需求研发综合利用的相关设备,扶持乡镇设立加工机构,村组成立回收站,就地就近转化利用。”黄石港区区长陈汉华说。
“要跟农民讲透道理,比如农田土壤板结越来越严重,与化肥使用有关,秸秆还田是有机肥,能增加地力。”江陵县县长万玲玲说。
观点
从不能到不愿才有真落实
李琼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秸秆焚烧带来的生态破坏也是时代的产物。
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让秸秆不再是农村必须的燃料和肥料,让曾经的“资源”变成了没用的“垃圾”。秸秆无处可去,成了农民手里的包袱,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一烧了之;只堵不疏,基层干部也往往只能在“严防死守”中疲于奔命、无可奈何。
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再理想的制度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就会沦为一纸空文;再刚性的规定,在现实中落不了地,也难免“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过往的经验已经提醒我们,仅仅将秸秆焚烧归结为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免偏颇,必然仅仅将秸秆焚烧问题当作单纯的“农业问题”,也不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理秸秆焚烧的污染,既要关注对“人”的严格追责,也要给“物”以恰当的归宿。
秸秆不能烧了,其他的处置方式,能不能在农村充分推广?秸秆需要综合利用,现有的转化方式、配套措施,能不能满足需求,能不能给“不烧”的农民、给回收的企业以足够的激励?面向秸秆的未来,多问几个“能不能”,我们就会意识到露天禁烧只是第一步,实现科学、合理、高效的综合利用,全社会还需多想办法,多探索新路,政府的主导、市场的推动、公众的参与缺一不可。
解决了“不能烧”到“不愿烧”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走出“一阵风”式的治理,避免落入周而复始的怪圈,走出一条农业发展和环境优化多赢的生态文明之路。
部分人大代表建议 禁焚范围应扩大到山林杂草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彦睿、胡弦、汪彤)“建议把烧秸秆和烧田埂一同解决,明确一个牵头部门,其他部门齐抓共管。”1月30日,分组审议时,省人大代表、广水市市长黄继军说,烧田埂极易引发火灾,对土质也造成破坏,应予重视。
省委决策支持工作办公室主任吕东升代表也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禁焚的范围扩大到杂林、杂草,为“绿满荆楚”做贡献。
湖北精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振华认为,垃圾焚烧特别是塑料制品露天焚烧,空气污染更大,也应一并禁止。
来自基层的代表介绍,秸秆是各种农作物秆的统称,其中量最大的是稻谷秆,因其硬度低比较容易还田再利用。其他的如棉花秆、玉米秆、芝麻秆以及山林杂草,硬度较大、还田后不宜腐烂,必须考虑综合利用。
“加工过的玉米秆保存时间长,是很好的牛饲料,盛家坝、板桥正在进行试点。”恩施市市长李国庆代表介绍,秸秆、杂木可以用来做沼气,还可以用于生物质发电,建议大力宣传推广这些好的综合利用方式,实现“一村一策、一组一策、一户一策”。
政协委员建议——像森林防火那样防秸秆焚烧
湖北日报讯 秸秆禁烧成为了两会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少政协委员都认为,我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省政协委员、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蔡俊雄认为,出台《决定》是我省依法治国以及生态省建设的具体落实。“从专业领域来看,秸秆焚烧实际是一种农业废弃物污染。焚烧会带来许多危害,比如会污染空气、环境,影响人体健康,还容易引发火灾,影响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焚烧后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
省政协委员、孝感市农机局局长戴杰群对秸秆禁烧进行了专门研究,并为此提交了一份提案。他认为,秸秆禁烧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加强综合利用是关键,“要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技能。”戴杰群还建议,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保部门建立实时定位监控的机制,以加大依法禁烧的落实力度。
省政协委员、省妇联副主席吴红娅告诉记者,在妇联界别讨论时秸秆禁烧话题引起大家热议,“空气质量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她介绍,去年一次出差时就看到高速路旁有人在焚烧秸秆,“一堆一堆的,整个空气都是烟。用手机测了一下污染指数,果然高得吓人。”
吴红娅认为,秸秆禁烧要从观念上来解决,“农民包括一些我们干部都对此认识不足,往往认为是别的地方焚烧造成的,事不关己的态度要不得。要像宣传教育森林防火那样,让秸秆禁烧的意义家喻户晓。可以开展无烟村、无烟乡镇创建评比活动,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争取早日还我们一个日丽景明的家园。” (记者王馨 黄璐)
将秸秆露天禁烧上升为全省人民的意志
——我省率先出台《决定》的台前幕后
湖北日报讯 记者翟兴波 通讯员张彦 朱博
昨日,《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经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全体代表审议表决,高票通过,将于5月1日起施行。
《决定》起草的来龙去脉怎样?为什么是以决定而非法规的形式出台?《决定》的亮点有哪些?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关注禁烧 三次批示回应群众关切
去年5月21日,楚天都市报刊发的一篇报道,引起了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李春明的注意。在这篇题为《荆州租用飞机巡查秸秆焚烧》的报道上,他批示:“省人大能否在立法等方面为秸秆禁烧做一些工作”;同年6月19日、6月27日,他又分别在人民日报《禁烧秸秆,难在哪》、经济日报《秸秆禁烧:政策加力让农民买账》上作出批示,要求省人大常委会法规工作室组织专班,广泛听取专家和环保、农业等有关部门意见,研究秸秆禁烧问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露天焚烧秸秆产生很大危害,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空气,引发火灾和交通事故,甚至威胁航空安全,同时也加重了土壤板结,造成农田质量下降。近年来,各地各方面对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呼声越来越高。省人大常委会应该发挥职能作用,有所作为,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李春明说。
省领导的关注,来自于湖北省情实际。作为农业大省,我省农作物秸秆年产3000多万吨。随着农村能源使用多样化,过去农民长期作为生活能源的秸秆逐渐被煤炭、液化气等代替;加上牛羊等大型牲畜饲养量下降,农作物秸秆剩余量日益增多,农民为抢农时图省事,将相当一部分秸秆就地付之一炬。
“空气是流动的,风一吹,秸秆的烟气飘到哪,哪里就受害。最好大家都一起禁烧秸秆。”在已经试行禁烧的荆州,农民全本生说。
多方论证 我省出台决定具有可行性
在全省范围出台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全国尚无先例,我省是否行得通?
省人大常委会法规工作室对我省率先出台决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
“作为农业大省,也是全国秸秆产量大省,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坚持生态立省,落实‘绿色决定生死’纲要,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率先在全国将禁止露天焚烧秸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具体举措,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一个规范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明确各方面权利义务责任关系且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十分必要,对全省上下统一认识以及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必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鸣认为。
“我省制定《决定》也具有现实可行性。”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滕鑫曜说,一是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了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秸秆收集体系,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并对各省实行严格考核;二是安徽省、成都市、西安市、合肥市等地方制定了有关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江苏省人大常委会还专门制定了《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三是据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统计,我省2013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到70%,荆州、荆门等地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成效比较明显,这都为我省制定决定提供了借鉴。
此后,省人大常委会分别委托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省发改委、省环保厅、省农业厅参与草案起草工作,提出建议稿。
密集调研 深入基层征求民意
“政府应当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对违反禁烧规定的农户张榜公布;加大农机的研发、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鼓励机械化粉碎还田。”
“进一步培育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鼓励秸秆收储中介组织发展。”
今年1月8日至9日,王建鸣率队在松滋市调研。座谈会上,省人大代表刘艳、新江口镇柘树垸村党支部书记熊映房、南海镇剑峰村水稻种植大户邓继厚等畅所欲言。调研组随后还走访农户,实地查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村秸秆收储转运点、生物质能发电企业等,听取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这不是第一次调研。此前,为了做好《决定》草案的起草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在山区、丘陵、平原等不同类型的市县密集调研,广泛征求民意。
去年7月,滕鑫曜率队在我省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较好的荆门市进行专题调研,在钟祥市实地考察了亿隆合作社、祥牛牧业公司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8月,省人大常委会法规工作室赴荆州市和恩施州开展调研。10月,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座谈会,听取省发改委、财政厅、环保厅、农业厅等17个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同月,省人大常委会考察组远赴安徽、江苏,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及立法情况进行考察。
决定草案还征求了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组全体成员及所有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
领导重视《决定》提交大会审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省委书记李鸿忠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决定》起草及审议有关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对全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作出决定,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三维纲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需要。推进秸秆全面禁烧和综合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一步,各地要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加强统筹领导和组织协调,层层抓好工作落实,完善规划引导、产业化推动和政策扶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动员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确保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省长王国生专门安排省政府相关领导,就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政策建议,为《决定》的实施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去年11月10日,常务副省长王晓东组织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省人大常委会法规工作室相关人员,就决定草案起草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沟通协调。
12月中旬,副省长梁惠玲率调研组在荆州调研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强调要切实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力度,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
去年11月和今年元月,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分别对《决定》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又将二审后的决定草案印发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人大常委会书面征求意见,并再次征求省直相关部门意见。在此基础上,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法规工作室主任王亚平带领工作专班根据省委的重要指示、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其他方面的修改意见,对草案进行了反复研究论证,数易其稿,审议形成了《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草案)》。
1月29日下午,该《决定(草案)》正式提交大会审议。
《决定》亮点有哪些?
1、首次由省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定,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2、省人大常委会同省政府多次沟通协调,将作出决定与推动工作相结合,发挥引领、推动作用。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将“强力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并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
3、率先提出全省范围内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总体目标。
4、牢牢把握露天禁烧与综合利用的不可分割性,坚持“以禁促用”和“以用促禁”。
5、强化了政府主体责任,在建立行政首长负责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工作协调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
观点
以法治思维图善治
李琼
“雾霾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当雾霾触动了人们对发展方式、生活方式的思考,多管齐下、共同行动已成为社会共识。
放置在绿色决定生死的生态文明视野下,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就不只是一个应急性的措施,而是一场立足长远、指向根本的彻底变革。
露天禁烧是一个持续多年“老大难”,怎样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尴尬循环?怎么解决“乡长县长到现场也管不了”的基层怪状?怎么克服运动式、突击式禁烧的粗放管理?
“变风俗,立法度”。依法治理的实质就是依人民意志来管理国家和社会。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制度,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上升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完善治理的重要体现。这一制度,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就能反映民众期望,符合民众利益,体现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
法治思维是现代治理的首要思维,法治能力是现代治理的核心能力。运用法治思维想问题、作判断、出措施,以法治方式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是全面推进法治湖北建设的必然要求。“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才能深入人心,法治及其正当程序下汇集起来的广泛民智民力,也将成为突破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澎湃推力。
释疑
1.为何用《决定》而非立法?
关于推进和规范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在禁烧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我省关于农业生态、电力设施、森林防火等地方条例也有相应规定;在综合利用方面,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环保部等部门以及我省也多次就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出台政策。而我省作出决定的主要目的是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全面推行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这一目的不是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能够解决的,只能由省人大作出决定或者制定地方性法规。
在目前情况下,制定全面规范各方面权利义务关系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地方性法规的时机尚不成熟,还有待于全省勇于探索、广泛实践、积累经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以决定形式更体现号召性、宣示性和引领性。另一方面,从人大的职能和定位来看,人大作出决定便于将人民的意志和党的主张有机统一起来,同时给政府工作留有创新空间和发挥余地。鉴于决定涉及相关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相关法律法规对焚烧秸秆已有处罚规定,据此,决定对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只作了原则性规定。
2.《决定》为何要提交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加快推进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关乎民生、合乎民情、顺乎民愿,是落实“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目标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三维纲要”的具体要求,也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层面上体现“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必然选择。就关系全局、关乎民生的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这一重大事项依法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作出决定,一方面体现了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省人民代表大会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代表大会审议决定的过程本身就是面向全省广泛宣传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民主过程,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号召和引领全省各有关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行动起来,共同形成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强大合力。
雾霾当头 该告别秸秆焚烧了
图为:2012年6月11日的武汉市区,PM2.5数据达589微克/立方米。由烧秸秆引起的这次污染事件,似乎是摁下了“雾霾模式”的按钮,此后,雾霾频繁侵袭我省。(记者张朋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理略
1月26日,省两会召开的第一天,武汉却遭遇重霾。上午9时,城区AQI(空气质量指数)达274,为重度污染。
这天一早,武汉市青山区的邱先生推开窗就皱起了眉头:“唉,难道见到蓝天白云就那么难?”
代表、委员们感同身受。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会场外,省政协委员、十堰市科技局局长严炳洲说:“雾霾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长期呼吸污染空气就太可怕了!”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雾霾之下,每个人都提心吊胆。
近几年,不少专业机构对雾霾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其中生物质燃烧贡献不小。以武汉为例,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单位通过2年的监测分析得出结论:生物质燃烧对当地雾霾的贡献率为12.7%。夏秋两季,秸秆焚烧几乎成了雾霾背后的元凶。
专家甚至提出,在空气质量恶化的过程中,焚烧秸秆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夏秋季雾霾,多与烧秸秆有关
谈起霾,不少湖北人记忆中最深刻的,莫过于2012年6月11日。那天,我省多地被灰黄色的大雾覆盖,空气中有刺鼻气味。雾霾持续了3天,才逐步消退。
这次污染事件,就源于秸秆焚烧。
记者查找到了当时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布的《湖北省大部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异常事件情况的监测报告》。报告说,全省空气质量异常均为可吸入颗粒物引起,结合武汉市大气复合污染监测实验室分析结果,大气污染物中元素碳和有机碳急剧上升,一氧化碳浓度的小时均值上升10%,甲烷浓度的小时均值上升6%,激光雷达所监测的污染层厚度在400米以下——综上,“此次大气污染事件源于生物质燃烧”。
监测人员还结合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的秸秆焚烧遥感监测图,进一步判断出这次重度雾霾的主要源头:此前3天,我省及周边省份出现秸秆焚烧。
这次重霾突袭后,湖北人不得不更加关注空气质量。那以后,雾霾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客,时常前来“串门”,也经常登上各大媒体头条。
巧合的是,去年的6月12日,重度雾霾卷土重来。和两年前相比,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更为重视,从12日10时持续到13日15时,共发布了5次空气质量异常情况报告,得出了“雾霾是我省东北部省份和本省秸秆焚烧所致”的结论。
去年全年,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到的重度雾霾中,就有4次是秸秆焚烧所致,分别是5月13日、5月19日、6月12日和10月5日。
烧了千年,为何陡然成“灾”
有人纳闷:千百年来,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农民一直用秸秆生火做饭,为何没有雾霾影响?为何直到最近几年才陡然成“灾”?
对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祁士华解释:“过去农民把秸秆当柴烧,但那个时候烧秸秆并不会如此大规模。每天做饭的时候烧一下,所烧的秸秆量并不大,不会在短时间内对环境造极其恶劣的影响。另外,过去和现在烧秸秆的方式不同,过去在炉灶里烧,能够让秸秆充分燃烧,一般冒白烟。如今就一把火烧掉,秸秆往往无法充分燃烧,而未充分燃烧的秸秆,释放出的气体呈黑色,其中含有大量的细小黑碳,这种物质与湿度较大的空气结合,就容易形成雾霾。”
武汉纺织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赵然也表示认同。他同时补充,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大气的承载力已经大不如前,热电厂、化工厂等企业排放的废气,加上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等,让大气环境的承载力达到一个极限,突然这个时候焚烧秸秆,自然就导致出现严重雾霾,“可以把焚烧秸秆看作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省环保厅污防处处长兰国祯认为,除了环境承载力和烧秸秆的方式外,季节气候也有一定关系。他说,夏秋两季正好是农民抢下一季的农作物的时候,集中焚烧秸秆时,恰巧遇到扩散条件比较差的时间段,就容易突发重度雾霾。
通过专家的解释,我们不难看出,秸秆焚烧虽不是导致雾霾的首要原因,但危害并不小,尤其是容易短时间爆发严重雾霾。
秸秆焚烧,损害的不只是空气
日前,记者采访了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大气预警预报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陈楠。近几年,她参与过我省多个关于雾霾研究的重大课题。
陈楠说:“秸秆中含有氮、磷、钾、碳氢元素及有机硫等。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当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较大,轻则造成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可能导致支气管炎发生。至于那些刚收割的秸秆,因尚未干透,经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及烟尘,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物——臭氧等。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段内、大面积燃烧秸秆会导致空气中颗粒物等大气污染浓度急剧升高,对人体影响很大。”
除了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焚烧秸秆还易引发火灾。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导致“火烧连营”,一旦引发麦田大火,往往很难控制,造成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山林附近,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去年5月26日,襄州区伙牌镇王湾村2组附近浓烟滚滚,大片的麦田被黑灰占据,一台收割机被大火包围,最终报废。
焚烧秸秆还会破坏土壤结构。赵然告诉记者:“秸秆焚烧可谓‘入地三分’,地表中的微生物被烧死,腐殖质、有机质被矿化。田间焚烧秸秆破坏了这套生物系统的平衡,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加重了土壤板结,破坏了地力,加剧了干旱,使得农田质量下降,农作物的生长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8 车追尾,2条生命迷失烟雾中
由于焚烧秸秆时容易形成烟雾,加上不少高速公路边就是农田,烟雾干扰司机视线,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2012年5月20日凌晨,沙洋县曾发生1起8车追尾的交通事故。据省高速公路警察总队提供的信息,事发前,驾驶员张某驾驶轻型货车在二广高速公路由北向南行驶。1时许,大雾,当车行至沙洋境内时,与王某驾驶的半挂大货车发生碰撞。很快,又有6台货车先后冲入事故现场,发生连环追尾,碰撞声中,土豆等货物散落一地,多名司乘人员被卡在驾驶室内。救援工作持续了5个多小时,直至上午7时40分,才恢复基本通行。更痛心的是,这场车祸最终导致2人死亡、10人受伤。
据了解,高速路上的浓雾,正是由于前一天附近农民在田里焚烧秸秆引起。记者查阅了近几年的资料,类似的事故不在少数。
为何秸秆焚烧后的烟雾,会对交通造成如此大的威胁?祁士华说:“正常的大雾并不可怕,我们的气象部门一般都进行了预警。而焚烧秸秆产生雾霾或浓烟雾是没法预测的,而高速路上的车速一般较快,突然进入烟雾区域,心理准备不足,就很容易发生连环车祸。”
说到这里,祁士华不禁感慨:秸秆是可再生资源,用途用法有很多,一把火烧掉,不仅带来污染和隐患,也是极大的浪费。他举例说:“秸秆能够燃烧,必然会产生热能,这部分热能可以有很多用途。此外,秸秆还可以打碎,然后通过加工,制作成型材木板,也可以通过一定加工形成肥料、饲料等,如果秸秆用好了,能为我们创造一大笔财富。”
1月29日,一场强冷给湖北带来了降雪,也吹散了困扰我们多日的雾霾。难道空气好转只能靠天帮忙?未必!去年的北京APEC峰会、武汉网球公开赛期间,通过严控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等人工措施,两地都迎来久违的蓝天。那么,对雾霾有着较大贡献的秸秆焚烧,是不是也该停了?
观点
改变已是当务之急
李琼
雾霾凶猛。当“心肺之患”越来越频繁地冲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会呼吸的痛”越来越明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前所未有地突显出来。
对抗雾霾,如何从无力的焦虑和无解的迷茫中突围?是束手无策、坐等风来,还是打破纠结、直面挑战?绿色决定生死,生态环境问题绕不开、躲不过;现实的困境,亟待更大的治理决心,更坚决的治理行动。
当农村的变化加剧秸秆焚烧,当秸秆焚烧在浪费资源的同时制造浓烟蔽日,雾霾就只是“脸上的表象”,背后有着“肌体的病灶”。科学审慎地看待秸秆焚烧与雾霾产生的关系,客观认真地审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无疑是我们走出困境、自我革命的第一步。
李克强总理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秸秆在田间、就靠“一把火”,早习以为常的传统观念不改不行;秸秆不能烧、又能怎么办,更多的人也在追问更好的处置方式。既要杜绝污染,又不能简简单单“一禁了之”,刚柔并济、疏堵结合,考验着变革的勇气,也考验着管理的智慧。
绿色决定生死,改变已是当务之急;“空气保卫战”面前,干一寸胜过说一尺。从“思想论”到“行动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天空。从人人抱怨到人人行动,雾霾改变了生活,生活也一定能够改变雾霾。
链接
宝贝为何变成了鸡肋
记者王理略
我国是农业大国,千百年来,农民对秸秆的利用主要是当柴烧。但是,同是烧秸秆,今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在襄阳采访农民康社香时,她就说,过去收割麦子,通过人工,把整个麦粒麦秆一起收割后挑回到场打晒,秸秆自然风干后,堆在房前屋后码成垛,可以用来烧火做饭,也可以垫猪圈或作肥料。
如今,农村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不少农民进城务工,粮食产量增大,劳动力显得明显不足。加上现在都是小型机械化收割,收割后的秸秆就倒在地里。康社香说,现在我们留秸秆也没啥用,做饭用电或用液化气,养猪也不怎么用秸秆了。即便有人来收,但没劳动力收捆,加上给的钱并不多,为了抢种下一季的农作物,干脆一把火烧掉。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变化,使得从前当宝的秸秆成了鸡肋。渐渐地,“烧”就成了习惯。
此外,对于焚烧秸秆对土壤的危害,不少农民并不认同,反倒误以为烧了秸秆后,草木灰可以肥田。
我省作为农业大省,秸秆产量颇大。据省农业厅统计,去年我省秸秆产量为3800万吨,可收集量为3300万吨。如此庞大的秸秆量,如果能够很好地加以综合利用,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还是一笔非常好的财富。
然而,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并不“感冒”。他们觉得,要在农抢时节耗时耗力去收秸秆,太不划算。荆州农民王国全说:“每年夏季抢收季节就大概一周时间,这期间里要完成收割,种下一季的农作物,时间很紧,直接放火烧掉最省事。”
目前,我省不少地区也在加紧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工作,也有不少人愿意出钱来收秸秆。即便如此,农民们也不乐意。王国全算了一笔账:“企业收购秸秆的价格大约在每吨280元左右,但这个价格是需要农民运送到企业,这中间的运费大概要抵销收购价格的大半,算起来我们忙活一天,只赚几十元钱。对于这几十元,年纪大的农民愿意干,但劳动力不够,收割秸秆量不够大;年纪轻的农民瞧不上,认为还不如放把火烧掉,自己在家休息一天。”
小型飞机空中巡查焚烧点 干部禁烧不力要追责
荆州禁烧秸秆样本解读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卢成汉 通讯员应臻
秸秆随意照天烧,烟雾罩城,古城荆州曾多年遭遇“十面霾伏”。
面对一年两度(夏收和秋收)的窘境,去年起荆州市政府连续出招,在全省首设秸秆禁烧区,用市场和行政手段,破解“十面霾伏”,一年时间里,该市空气优良率节节攀升,达到80%以上。
记者多方采访,解读荆州禁烧秸秆样本。
荆州曾深受秸秆焚烧之苦
“多年来,收获后我们就得把秸秆就地烧掉。”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洪山村村民龚德富说,“想当年,这秸秆可是宝贝啊!”
追随记忆脉络,龚德富想到20多年前,“原来秸秆被家家户户用来烧火做饭,或垫猪圈作肥料。后来,液化气、沼气渐渐取代秸秆,收割机逐渐取代耕牛,秸秆也就没用了。”
龚德富说,壮劳力在外打工,谁来挑秸秆?再说,耽误了下一季作物抢种,咋办?他两手一摊,“还不如就地烧了。”
荆州市是江汉平原重镇,也是我国粮油重要产区。荆州每年产生的秸秆有650万吨,由于燃气的普及,秸秆综合利用率和还田率不到四成。
在江汉平原,秸秆照天烧,已成为一大公害。荆州是江汉平原的中心城市,更是深受其害。
2013年9月,荆州市提出治理秸秆焚烧时间表。去年3月,正式设立秸秆禁烧区。
两名干部因禁烧不力被免职
在荆州区八岭山镇王场村,禁烧秸秆的标语高挂路边。村支书沈中华介绍,禁烧期里,每天上午8点,由村干部、老党员及村民代表组成的巡逻队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田间地头,每天要巡逻9遍。另外,村委会还跟每户村民签了不烧秸秆承诺书。
在禁烧区内,王场村的做法只是一个缩影。沈中华等村干部是区、乡镇、村三级联动防控网的“末端”,承担着禁烧区内最基层的秸秆禁烧防控任务。面对“游击战”式的火点,这些“末端”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扑灭。
三级联动防控网是荆州市开展秸秆禁烧工作的最重要手段:市政府与中心城区各禁烧区签订责任状,建立一条区包镇、镇包村、村包组包农户包田块的责任和落实链条。
除地面力量之外,荆州市禁烧办还在天上布置了“火眼金睛”。小型飞机、动力伞等被不定期送上天空巡查,帮助发现焚烧火点。同时,禁烧区内逐级启动夜间巡查。
在禁烧秸秆的管控网中,重奖与重罚同步,让禁烧令成为一道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荆州市决定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对试点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实施绩效考核。
无火点和秸秆综合利用好的区、镇,可获市里的奖励5万至10万元;出现一个火点扣5000元,1亩黑斑扣10万元。
去年10月9日,荆州区城南开发区出现54亩黑斑,区工作经费被足额扣减540万元,一名干部辞职,两名干部被免职。
一吨秸秆卖320元 农民积极性提高
一边是大量秸秆躺在地里,一边是回收企业每年为“断粮”发愁。今年荆州禁烧秸秆,公安县万华生态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峰松了口气。
去年,依靠秸秆生产板材的万华板业因原料不够,曾停产94天,损失惨重。今年,为保证原料供应,该公司在公安县设了5个收购站,为减轻收购点老板负担,给每个收购点白送打包机。即使这样,收购点也收不到秸秆。无奈之下,只好向松滋、荆州、荆门等地高价采购,最远跑到了江苏盐城。
今年,万华板业投资500多万元购买了20台收割打包机,边收割边打捆,然后再组织当地小三轮车主运到厂里。刘峰说:“政府禁烧使企业获得更多原料成为可能,我们加大投入跟进,能真正解决原料短缺。”荆州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办法,农民每亩每季卖秸秆,可获10元奖励,一吨秸秆可卖320元。
荆州区纪南镇董场村村民董义发说,政府给补贴,我们就有了积极性,不会再将秸秆一烧了之。
禁烧后烟雾明显减少
“不烧秸秆,不冒黑烟,人不咳嗽,车不追尾。”在荆州东门交通岗亭一站18年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刘义军,感受颇深。
他回忆说,十几年来,在夏收和秋收季节,空气中时常弥漫着烟雾,他几乎天天闻着焦糊味的空气上岗下岗。烟雾大的时候,车辆不时发生追尾。最近一年来,烟雾明显减少,空气质量还不错。
去年3月底,荆州市设立秸秆禁烧区,包括48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及周边12个乡镇的116个行政村、场。目标是露天无秸秆焚烧、无垃圾焚烧、遥感无火点记录,秸秆还田率达80%左右。
去年4月至5月,荆州市的烟雾少了,空气质量明显回升。
抓住这一有说服力的战果,该市决定将禁烧区扩大到177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
去年10月,省十四运会在荆州如期举办,污染指数大大降低。荆州市环保局局长蒋茂芳说,荆州的空气污染过去呈“U”形,如今则成了“L”形,这说明,在禁烧前,头3个月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禁烧后,污染势头得到了控制。
今年1月,荆州市趁势而上,将秸秆禁烧范围扩大到全市,还将探索建立秸秆垃圾禁烧长效机制。
2014年,全省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约2490万吨,利用率约75.5%
48%
肥料化利用1200万吨包括堆肥,机械化收割之后还田
10.4%
饲料化利用260万吨
1.2%
基料化利用30万吨
34.1%
能源化利用850万吨
6%
工业原料化利用150万吨
荆州治理秸秆焚烧时间表
2013 年9月
荆州市政府常务会明确提出治理秸秆焚烧的时间表。
2014 年3月
荆州市设立秸秆禁烧区,包括48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及周边12个乡镇的116个行政村、场。
2014 年4-5月
荆州市决定将禁烧区扩大到177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
2014 年10月
省十四运会在荆州如期举办,污染指数大大降低。
2015 年1月
荆州市将秸秆禁烧范围扩大到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