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社区品牌 推进“阳光家园”建设
樊城区是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市的商贸中心、交通中心和信息中心,版图面积近600平方公里,辖2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80多万,是全省地级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之一。目前,全区有各类残疾人4.5万余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6%。
近几年来,在省、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在樊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残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整合社会资源,以国家推出“阳光家园计划”为契机,以创办襄阳市首家“阳光家园”日间照料中心为抓手,深入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残疾人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开展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托养、文体、维权等“六型”特色服务,不断满足残疾人的特殊服务需求。在推进实施残疾人“阳光家园计划”、建立完善创新工作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其成功经验在全省、全市残联系统予以推广。2013年,樊城区“阳光家园”日间照料中心典型经验被录入湖北省委组织部编辑出版的《湖北省科学发展100个经典案例》教科书。上海市闵行区、新疆博州及本省有关县(市)残联等单位,先后8批次来樊城考察学习,中国残联、省残联及有关部门给予高度评价。回顾我区在积极探索阳光家园建设的实践中,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提升特殊群体幸福指数,党委政府主导是关键
阳光家园是国家为残疾人托养服务实施的公益性计划,推进“阳光家园”建设是“两个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级党委、政府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及保障的责任。为此,樊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党委、政府主导。
一是区委、区政府把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和“阳光家园计划”的实施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和具体工作任务。先后制定了《樊城区贯彻落实阳光家园计划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樊城区关于开展智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和《樊城区创建全国‘阳光家园’工作实施方案》,有效地指导了“阳光家园”项目的顺利开展。
二是区委、区政府将发展残疾人事业、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纳入全区以困难群体帮扶、社会事业创优、宜居环境建设、文明市民塑造、平安樊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樊城建设五大行动”,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宣传橱窗等媒介大力宣传樊城区“阳光家园”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有关活动,引起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襄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营造了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心和支持。
三是区委、区政府舍得投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把“阳光家园”日间照料站工作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了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增长机制。我们以此为契机,抓点带面,抓特色、抓品牌、抓实效,在旭东路社区试点建立“阳光家园”日间照料站,投资20多万元,聘请4名具备专业资格的残疾人协管员负责日间照料,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技能培训、庇护性劳动、心理疏导、特长培养等服务。
近年来,随着“阳光家园”试点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周边城区的残疾人纷纷涌入日间照料站,原有活动场所已不能满足需求。对此,区政府整合财政、区直相关部门和社会资源,利用破产改制企业移交的两层面积600多平方米的旧厂房,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进行改扩建,建成樊城区“阳光家园”日间照料中心,划分为六大功能区,内设康复室、心语室、书画阅览室、文体活动区、手工制作大厅、配餐室及餐厅、盲人电影院及多媒体多功能厅,可同时为200余名残疾人提供娱疗、工疗、心疗等全方位的教育康复活动,是襄阳市目前规模最大、环境最优、设施最全的“阳光家园”。在我区“阳光家园”日间照料中心运行两年多的时间里,樊城区残疾人“特色服务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现场会、襄阳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推进会、湖北省残疾人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现场会相继召开,中残联、省人大及省残联领导先后蓓临樊城观摩指导,对我区“阳光家园”日间照料中心的运作模式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营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全社会关心参与是核心
为切实维护好、实现好残疾人特殊群体的利益,近几年来,樊城区着力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社区作为的多元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部门联动机制,重视培育和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残疾人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整合优化了社会资源,减轻了政府负担,对社区残疾人的公共服务提供了有益补充。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做到了思想重视,组织健全,工作支持,经费保证。区政府在樊城区“阳光家园”日间照料中心设置了7个公益性服务岗位,有效解决了“阳光家园”服务人员紧缺的难题,为确保“阳光家园”的正常运转和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是充分发挥助残志愿者服务机制。樊城区建立了“彩虹使者”、“法律五线谱”、“爱心手牵手”等多支志愿者组织,为残疾人提供打扫卫生、清洗衣物、理发、心理咨询等常态化的助残服务。武铁襄阳培训站、国家电网襄阳供电公司、舞之恋舞蹈中心、铁路建筑段等向“阳光家园”捐赠了价值62万余元的康复器材及物资。2013年12月,在全国第三届志愿者服务广州交流会上,来自各省、市的416个组织417个项目展示中,樊城区“阳光家园”日间照料中心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项目应邀参展。这不仅大力推广了樊城“阳光家园”志愿服务品牌,而且为积极探索“阳光家园”日间照料中心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完善公益服务与社会化服务体验互动奠定了基础。
三是区政府残工委组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企业家结对帮扶残疾人,帮扶志愿者通过走访贫困残疾人家庭,与“阳光家园’残疾人面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了解他们的所急、所盼、所想及难点、热点问题,切实解决帮扶对象的实际困难。全国助残日及春节期间,帮扶人员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及贫困残疾人家庭送去了价值20余万元的粮油、文体器材、日用品等物资;为贫困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80余件次,协调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2个,营造了全社会广泛关注、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社区主动作为是根本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管理的基石,也是社区残疾人工作和事业发展的依靠基础。樊城区以适应社区残疾人需求服务为着眼点,积极打造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残疾人特色服务品牌社区、精品社区,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和途径。
一是依托樊城区“阳光家园”日间照料中心平台,建成湖北省首家、全国仅8家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建立完善规范了“中途之家”的运作模式和机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定期组织康复专家开展康复指导及训练;组织“中途之家”脊髓伤友开展游园、康复、健身等系列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相互交流,参与社会,增添生活信心。
二是以推进“阳光家园”日间照料站建设为重点,结合社区残疾人的服务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一是开展贴心服务。为每位残疾人建立档案,对每个康复阶段进行跟踪记录,定期调整康复方案,定期召开家属联络会议,围绕“怎样康复训练”与家属之间真诚交流,用身边成功的实例坚定家属“不言弃、不放弃”信念,使每位残疾人更早康复,融入社区,走向社会。二是开展就业帮扶。积极组织残疾人开展庇护性劳动,领回手工制作小玩具,在课堂上制作的成品收入归集体所有,领回家制作的算自己的收入,多劳多得,以此来提高残疾人的成就感,体现自身价值。智力残疾人杨凯婕,刚来“阳光家园”时性格内向,怕见生人。“阳光家园”工作人员发现她在画画方面求知欲极强,就请来绘画界名家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经过不懈努力,她创作的书法作品《宁静致远》和写意画《香远溢清》得到了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现在,杨凯婕已成为襄阳泰丽数码冲印公司的一名调色师,月收入1800余元。为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区残联经过认真筹备,精心组织,今年5月在旭东路社区挂牌成立了樊城区残疾青年创业互帮互助协会,将会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自食其力,实现自尊、自立、自强。三是落实社会保障。“阳光家园”日间照料服务站帮助残疾人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320余人次,申报房屋补贴137户,申请廉租住房68户,协助残疾人办理免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02人次,办理基本养老保险286人次,为残疾人提供手续代办服务261余人次。
三是以开展社区文体活动为载体,积极培植适合残疾人特色的主题文化活动,充分展示残疾人的才华,满足残疾人参与社会及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铁路社区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站,大力普及特奥知识、特奥理念,广泛推广特奥运动。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特奥运动会等大型活动,重度智力残疾人袁冶多次参加全国和亚太地区举办的运动会,并荣获多枚金牌。2013年10月,铁路社区智力残疾人袁冶、严阳、彭亮、王云峰等4名特奥健儿代表湖北省出征在嘉兴市举行的“全国特奥乒乓球锦标赛”,荣获男子单打两枚银牌、两枚铜牌的佳绩,为樊城区争得了荣誉。铁路社区被中国残联命名为“全国特奥示范社区”和“全国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太平店镇朱坡社区阳光家园日间照料站组建了残疾人腰鼓队、秧歌队等艺术团,深入农村、社会福利院免上门为残疾人演出10场次,满足了广大农村残疾人的文化需求,积极营造了残疾人文化氛围,活跃了基层残疾人的文化生活,促进了残健融合,展示了我区残疾人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近几年来,“阳光家园”先后组织在园残疾人参加了襄阳市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湖北省第六届特教生文艺汇演、全国第二十个特奥日等活动。并多次获奖,极大地激发了残疾人的生活信心。
阳光家园计划是一项改善民生,温暖民心,惠泽民众的系统工程,也是充分展现残疾人自我价值和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良好平台,更是对残疾人及其家庭殷切期盼的积极回应。虽然我区在残疾人“阳光家园”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与广大残疾人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借全省残联教就工作会议的东风,向全省残疾人“阳光家园”建设先进学习,开拓创新,奋勇争先,进一步加大“阳光家园”品牌创建工作力度,为促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襄阳市樊城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