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妈妈凌晨3点半起床 陪残疾儿子学车3个月

17.08.2015  12:11

图为:儿子考试通过,母亲非常高兴 楚天都市报记者朱熙勇摄

图为:儿子在驾校学车,余群娥婆婆寸步不离

图为:边看报纸,边等待儿子

楚天都市报记者束继泉 通讯员李公奎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朱熙勇

家住汉口利济南路的余群娥婆婆,今年68岁了,老伴已去世多年。20多年前,儿子杨勇在工厂上班时,被突然倒下的大铁门砸中,导致腰椎粉碎性骨折,双下肢无力。从此,她成了儿子的“拐杖”。

今年5月3日,杨勇在驾校报了名学开车。从那时起,余婆婆每天凌晨3点半起床,给儿子当了3个多月的“陪练”。每天凌晨4点多,母子俩从汉口家中出发,辗转赶往武昌白沙洲的驾校。中午12点半练完车后,舍不得在外就餐,两人又饿着肚子返回,往往到下午3点多才吃午饭。

本月14日,杨勇顺利通过科目三路考,楚天都市报记者现场见证了母子俩的喜悦。

驾校“陪练妈妈”获点赞

过了,我考过了!”8月14日对于杨勇来说,是个非常难忘的日子。经过3个多月的学习,他终于通过了学驾照最难的科目三考试。过了科目三,就意味着残疾人专属的C5驾照即将到手了。

上午9点半,在位于白沙洲的武汉南湖驾校考试基地,杨勇从考试车上一下来,就急忙拄着拐杖走向焦急等待的母亲,第一个给她报喜。“陪练”3个多月,母亲比他还激动,这位68岁的老人,眼角不禁溢出了泪花。“恭喜,恭喜!”杨勇给一起学车的残疾人学员发烟时,大家也纷纷向他和余婆婆道喜。提起余群娥婆婆,女学员毕女士连忙竖起大拇指:“余妈妈的确不简单,风里来雨里去,陪儿子练车3个多月,作为快70岁的老人,真的令人感动。

这已是毕女士第二次向楚天都市报记者夸赞余婆婆。一个多月前,记者在南湖驾校白沙洲培训基地采访残疾人学员时,毕女士就希望记者“好好写写余妈妈”。她说,余妈妈不仅给儿子杨勇当“拐杖”、当陪练,还默默当起了20多名残疾人学员的“总后勤”。帮学员们看包包、倒茶水等,这些她都乐此不疲,而且总是笑呵呵的。

当时,众多学员和驾校教练也围过来,希望记者能好好采访一下余婆婆。而面对记者,老人却害羞得直摆手,“当妈的照顾自己的儿子,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儿子19岁时因意外致残

45岁的杨勇依旧阳光帅气,坐在凳子上丝毫看不出他与正常人有什么不同。但这么多年来,双下肢无力一直成为他的痛,也成为余群娥的心病。20多年前的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杨勇的人生轨迹。

出事那年,杨勇19岁,是汉口一家国营企业的职工。那天,他正在车间忙碌时,一扇大铁门毫无征兆地倒塌下来,重重地砸在了杨勇身上。因为腰椎粉碎性骨折,杨勇先后进行了两次手术,住院治疗了六七年,都是余群娥和丈夫当保姆。

由于得到父母的精心照料,杨勇慢慢康复,但落下了一个双下肢无力的病根,没办法自行走路。余群娥一边上班,一边帮儿子进行走路恢复训练。后来杨勇总算能够借助拐杖走路了,但如果稍微走远一点,她还是要陪同。杨勇一手搭在母亲肩上,一手拄着拐杖行走,这样的情景,住在汉口利济南路的街坊们,肯定不会陌生。

杨勇告诉记者,他现在双腿除了无力,没有知觉,遇到变天还会疼得厉害,有时吃止痛药也无济于事。杨勇的父亲8年前因病去世后,母亲的担子更重。每当儿子腿疼的时候,余婆婆总是一边帮他按摩,一边轻声安慰,帮他减轻痛苦。“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今天的日子。”杨勇说,尽管自己腿脚有些不便,但家庭生活还是十分幸福的。在母亲的操持下,他十几年前结了婚,如今女儿马上读高中,成绩非常不错。

每天凌晨3点半起床陪练

杨勇报名参加驾考培训,是在今年5月3日。3个多月来,杨勇从汉口利济南路家里,前往位于武昌白沙洲的驾校参加培训,余群娥都是一路陪着他搭车转车,风雨无阻,一天都没有落下。

这3个多月里,余婆婆每天凌晨3点半准时起床,为儿子清理东西,烧水泡好两大杯茶,可供母子俩喝大半天。4点,她喊醒儿子,待他洗漱完毕后,两人出门。杨勇一手搭在母亲的肩上,一手拄着拐杖,走起路来比正常人慢了不少。由于太早还没有公交车,两人只好先打车到武昌火车站。每天要花20多元的士费,这让母子俩都觉得很心疼,余群娥只好在其它开支上对自己“抠门”一点。

正常情况下,母子俩5点左右到武昌火车站,然后坐5点27分的34路头班车赶往白沙洲。大约一个小时后到达目的地。在路边简单过早后,余婆婆又扶着杨勇步行到驾校,趁着天气凉爽开始练车。驾校的李教练告诉记者,在他这一批学员中,杨勇住得最远,但几乎每天都最早到驾校,“这个婆婆不简单!

杨勇练车时,余婆婆就坐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练完一轮,她会立即拿着水杯迎上去,把他扶到遮阳棚内休息。杨勇休息的时候,余婆婆才从包里拿出报纸,看看新闻。

虽然年近七旬,但余婆婆还有着年轻人的时尚心态,每隔三四天她就自己动手卷一次头发,经济实惠又美观。

7月份天气最热的时候,学员们往往中午12点半就结束了当天的培训。驾校有食堂,但为了节约开支,余婆婆和杨勇饿着肚子返回,乘公交到武昌火车站,再转车到汉口家乐福。而从车站到家里的这段距离,杨勇一般要走一个多小时。

走到家中往往已是下午 3点,来不及歇息,母子俩得尽快动手做午饭。有时实在是饿极了,就吃泡面。

儿子自立自强让她备感欣慰

我儿子还是蛮有自尊心的,也蛮坚强。”余婆婆告诉记者,虽然这多年来挺辛苦的,但她为儿子的自强自立而欣慰。儿子能够从最初的阴影中逐渐走出来,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对她是最大的安慰。

余婆婆退休工资只有2000多元,厂里发给杨勇的生活补助也不多,而且母子二人都要经常买药,家里的经济负担还是很重。10多年前,杨勇和爱人在自家楼下租房开起了餐馆,生意还算红火。只是这几年汉正街开始改造,餐馆门前的街道打了围,生意受到很大影响。“要是他们两口子不开餐馆,我们这个家的生活都过不下去,更不用说杨勇还能学开车了。”余婆婆告诉记者,她时常为儿子的坚强、儿媳的贤惠和孙女的聪明而高兴,这也是自己保持乐观心态的动力。“我这次考驾照,也是得益于母亲的鼓励。”虽然腿脚不太方便,但杨勇一直有个梦想,希望有朝一日能自己开车,带着家人穿行于武汉的大街小巷。

一起学车的学员们都羡慕杨勇有个好母亲,他也为母亲感到自豪。他说,虽然目前还没有足够的钱去买车,但一定要尽快拿到驾照,证明自己也有这个能力。“父亲去世早,母亲为我吃了很多苦,将来如果买了车,一定要让妈妈好好享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