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水运将重点打造多式联运 实现客货无缝化衔接

03.12.2015  17:27
          湖北省水运物流发展座谈会3日在湖北荆州举行。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谢强表示,湖北发展水运物流应推进水路与其他方式的衔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省港航海事局局长王阳红出席会议并讲话。

  湖北省水运资源条件优越,长江横贯东西,汉江蜿蜒南北,河流纵横交织。近几年,湖北省提出振兴水运,加大了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航道、港口、码头等设施设备上了新的台阶,但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仍显不足。

  谢强认为,水运作为一种古老、绿色的运输方式,具有运距长、运量大、成本低、节能环保等明显优势,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湖北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没有利用好水运优势是重要原因之一。

  对此,谢强分析,湖北省许多水运物流企业都有良好的深水良港做支撑,但经营管理上未有创新突破,仍注重传统的管理理念,专注于传统的、单一的运输业务,在船舶交易、信息服务、港口营运等方面因循守旧,缺乏竞争力。

  他认为,湖北省水运业要积极引入国际国内高端航运服务企业,借用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管理技术,大力拓展航运金融、船舶交易、航运经纪、信息咨询等服务产业链,支持沿江港口城市培育航运服务聚集区,拓展区港联动功能,实现从传统航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

他要求,要积极主动对接公、铁等运输方式,推进水路运输与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的衔接,向物流企业发展,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并按照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的要求,在港口建设、航线资源开发、江海直达运输发展上先行先试,主动与公路、铁路运输企业接洽联合,共同发展铁水联运、公水联运等。

王阳红在会上介绍,2011至2015年该省港航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40亿元人民币,港口货物通过能力和集装箱通过能力分别达到3.1亿吨、433万标箱。“十二五”期间,湖北港航投资规模大幅增长,武汉阳逻三期、荆州盐卡、宜昌云池、黄石棋盘洲一期等70个港航建设项目先后开工。

  此外,新增泊位数超过100个,净增港口货物通过能力和集装箱通过能力7000万吨(不含淘汰产能1200万吨)、250万标箱,分别达到3.1亿吨、433万标箱。长江、汉江沿线每个县市均至少有一个装卸效率较高的直立式码头建成或在建。

  在港航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武汉先后开辟至上海洋山江海直达、泸-汉-台(基隆、高雄)快班、至东盟四国、至日韩国等品牌航线。搭建对外经贸合作交流的新桥梁,提升“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域影响力。

  “十二五”期间,湖北新增江汉运河、汉江兴隆以下、丹江库区、清江水布垭库区、三峡库区支流等千吨级航道614.4公里。其中,全长67.22公里的江汉运河,打通长江中游到汉江中游的快捷黄金水道,形成环绕江汉平原、内连武汉城市圈的810公里千吨级黄金航道圈,极大缩短船舶航行长江、汉江间的水运里程。

水运具有大运能、低成本、低排放的优势。”王阳红介绍,未来5年航道建设仍将是湖北发展水运的重点,该省初步规划建设50余个港口、航道项目,其中包括建成武汉航运中心、提升长江主通道功能、畅通汉江航运、提升清江库区区间通航条件等。

  座谈会上,湖北省内部分水运企业及市州港航管理局代表分别就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湖北省水运行业发展现状等进行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