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图文:明天,我们在哪里养老?

31.12.2014  00:36
    湖北日报讯  图为:今年重阳节时,百步亭社区为老年居民送上围巾、福枕,祝老人们健康长寿。
  文/图  记者杨麟  通讯员张家翔  魏丹  陈衍冠
  编者按
  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最终归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访民情、听民意、察民生,要求我省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春风化雨润万物,作为全省重要民生部门,省民政厅积极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民政工作,救灾减灾、扶危济困、养老敬老……把党和政府的民生情怀和爱心,洒遍荆楚大地,惠及千万百姓。
  今年,我省全面启动实施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截至11月底,全省城乡养老机构已达2572个,养老床位总数约27万张。全面推进农村低保“按标施保”,实现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法定量化。全省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达到404元∕人/月、2524元∕人/年。
  全省初步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为支撑的社会救助体系框架,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发挥了托底作用。
  银发浪潮袭来,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许多老人忧心,明天,我们在哪里养老?
  据统计,我省1998年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截至2013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936万,占总人口的16.05%,高于全国1.15个百分点。
  936万老人如何安享晚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始终牵挂于心。2012年,省委书记李鸿忠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武汉市社区调研养老问题,并提出:要在继续搞好民政福利养老的同时,加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高端需求可以通过市场化途径满足,大部分还是要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来解决。
  两年多过去了,公立养老院改革、兴办民营养老院、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农村互助、推广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我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因地制宜,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据省民政厅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城乡养老机构已达2572个,养老床位总数约27万张,建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965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3500多个,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约29张(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二),基本实现了城乡“三无”对象自愿条件下的集中供养目标,有效缓解了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
  养老不离家
  昨日上午,武汉市硚口区宗关街发展社区广场上暖意融融,70岁的王大爷按下了手中的“一键通”手机绿键,3分钟后,一名太阳之家互助中心的志愿者就推着轮椅陪护他外出。
  很多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既可看到子女又能享受到养老服务。据调查,全省约有95%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和关键。
  省委书记李鸿忠等省领导多次深入社区调研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2012年12月29日,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力争居家养老服务和为老服务信息系统基本覆盖全省所有城市社区,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覆盖50%以上的农村社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基本形成。
  2014年省政府将“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800个”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之一全力推进。7月,省政府下发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省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服务优良、运行规范、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告别养儿防老
  千百年来,养儿防老一直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
  位于鄂东南的通城是劳务输出大县,空巢、留守老人多,养老需求日益递增。去年7月,年近六旬的王明龙,装修改造了麦市镇旧卫生院,建立了通城老年服务中心。目前,已有30多名农村空巢老人前来托养。
  2011年起,我省在部分县市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全省按照“村级主导、政府支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自助互助、社会参与”的原则,整合资源建设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初步形成了利用或改建村级房屋、中心户提供富余房屋兴建等多种各具特色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新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文化娱乐、邻里纠纷、生产帮扶等问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三无”老人的乐园
  “我的幸福生活从67岁住进福利院里那天开始了。”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颐寿园”老年公寓,79岁的“三无”老人邓志帮笑呵呵地说。
  邓老住在一间20多平方米、带有卫生间的单间,除了床柜桌椅,房间还配备空调、电视,老人不但吃住不花钱,每月还有百元零花钱。
  2008年,我省实施公办城市养老机构建设计划,全省共筹集资金12亿多元,新、改、扩建公办城市社会福利机构项目83个,带动计划外项目近30个,使县级以上城市基本都拥有1所集养护、康复、娱乐等功能于一体、优先供养城市“三无”对象和中、低收入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公办城市社会福利机构。
  医养融合新模式
  医养融合是大势所趋,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对医疗的需要更为强烈。走进孝感市一医院爱心护理院,护士小周正为脑梗塞的曹婆婆翻身。老人处于昏迷状态,进食靠胃管、排便靠尿管,家人只有把她送到这里来。
  医养结合为许多老人提供了及时的生命保障。小周在巡房过程中,就发现一位老人鼻子大出血,及时将他送到医院治疗。
  我省出台的《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明确要求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支持养老机构与周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积极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向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转型;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人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和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医疗机构。
  厅长访谈
  创新驱动破解民生难题
  ——访省民政厅厅长彭军
  记者杨麟
  民政部门是重要的民生部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关注度高、救助对象期望值高,工作难度却很大,如何破解难题,把惠民生落到实处?彭军厅长认为必须以创新驱动破解民生工作难题。
  一是要创新理念。“民政事业要发展,首先要思想创新。”年初,省民政厅党组作出了“深化全省民政事业改革、建设创新务实现代民政”的重要战略决策,把创新作为重要任务摆在民政工作的首位。提出从2014年起,用3年时间打基础,2017年初见成效,到2020年基本建成管理法治化、服务社会化、工作标准化、手段信息化、队伍专业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民政工作格局。
  二是创新制度。民政厅按已出台的政策形成体系、空白领域加快政策创制、亟须的领域先行先试的思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对于不成熟的也加速推进。如今年省政府两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社会救助工作,明确提出了社会救助水平“两个不低于”的要求;共有4项民政工作被纳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13项被纳入《省政府工作报告》、3项被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湖北省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湖北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今年有16个含金量很高的重要文件出台,为湖北民政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三是手段创新。今年是民政事务精细化管理年,按照“精、准、细、严”的要求,省民政厅精心筹划、认真组织实施,目的在于促进民政政策落实、工作标准明确、资金使用规范、服务质量优良、统计数据准确、工作业绩一流,从而提升全省民政服务效能。
  一年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以建设创新务实现代民政为目标,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大胆改革、务实创新,各项民政重点工作扎实推进,较好地服务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民政部门将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以资金为保障,加强民政标准化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法制化治理,规范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打造阳光民政,不断改善民生,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作出应有的贡献。
  志愿者,让社区更和谐
  记者杨麟
  小小百步亭,居民12万,是闻名全国的文明社区、和谐社区。
  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成为百步亭社区响亮的口号。在这里,吕新海等9位爹爹发起“九哥巡逻队”协调处理社区纠纷,奥运火炬手钟彪自创轮椅太极拳义务教授残疾人,阎维娜“白衣天使志愿服务队”定期指导病人治疗康复……
  多年来,志愿者走访社区所有家庭、解决各种矛盾10多万件,志愿服务也从治安巡逻、环境卫生发展到解难帮困、小孩托管、法律援助、文化生活等方面。社区率先为400多户“空巢老人”建立制度化志愿服务体系,结对帮扶开展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等服务。
  百步亭社区只是荆楚社区百花丛中一朵艳丽鲜花,如今荆楚社区百花齐放,色彩日渐斑斓,内涵日益丰富。把陌生变熟稔,化淡漠为温情,建设文明社区的愿景只有一个: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幸福。
  当前,我省正以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为引领,以建立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为重点,着力健全治理体制,完善服务机制,推进多元参与,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今年11月,百步亭花园社区等50个武汉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数量居全国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