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七旬老人带领村民致富

27.07.2015  18:46
方成林的科技墙报 方成林获得的荣誉

   中新网湖北新闻7月27日电 (曹思敏 廖泽昌 明德彩)年已71岁,但不服老,干农活仍然是一把好手;谈起产业脱贫、科技致富等话题,他更是滔滔不绝。他就是被湖北恩施市白果乡农业服务中心选为科技示范户的方成林老人。

   理家”“生财”两不误

  7月26日,记者沿着一条蜿蜒前伸的乡村公路,来到了一座农家小院。进入小院,堂屋正门右侧一块醒目的小黑板映入眼帘。走近细看,黑板上工整地书写着当前农事须知:“及时收挖马铃薯,除去病乱马铃薯,优选下年种薯……”。我们好奇地举起相机正要拍摄,方成林老人迎了上来,“不好意思,让你们见笑了,快进屋坐”。

  据老人介绍,他有3儿1女,女儿已经出嫁,现在祖孙3代共有18口人在这个院子里居住,但子孙们平时不在家,平常是老两口打理看护院子。大儿子方晓明会一手木工绝活,长期在外务工;二儿子方亚明主要从事茶叶、鲜叶的收购销售经营活动,经常走村串户,也很少回家;小儿子方华明今年在家中开办了一个茶叶加工厂,在家时间也少,基本上是老人在帮忙打理。初步估算,全家人通过辛勤劳动每年可创下20多万元的毛收入。

  老两口除料理家务事外,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培育管理自己的9亩茶园上。特别是每年采春茶的时节,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既要及时把黄金茶叶采摘回家,又要将茶叶加工成干茶售卖出去。虽然很忙很累,每当看到茶园有2万多元的进帐时,老两口心里还是乐开了花。几年下来,老两口用辛勤的汗水硬是将茶园打造成了他家的“绿色银行”。

   带领村民齐致富

  现在每亩茶园的收入已突破了3000元,但谈起茶园建设,其中有不少艰难的历程,充满了酸甜苦辣,让方成林无比感慨。

  2010年下半年,白果乡组织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按照当时政府的总体规划,要在全乡范围内大力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确定了茶叶产业为白果乡“十二五”期间的支柱产业,对此,要求各村改变传统种植观念,因地制宜,将原来的低产农田改建成茶园。

  以前,东响坪一直是一个“地无三尺平、出门二面坡”的典型穷山旮旯,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每年都是重复着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的春种秋收,单产低,收入上不去,好的年景亩收入也不过几千块钱,多数村民一直都在贫困线下挣扎。

  当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他计划在东响坪建设样板示范茶园30亩时,结合老人此前看到外地很多茶农通过种茶都走上了富裕之路,他觉得机会来了。说干就干,为建成规范化茶园,他从茶行起垄、施放基肥、茶苗栽植的各个环节向农技指导员学习。很快就掌握了茶园管理、培育的基本技能。

  他将这一消息满怀热情的告诉同组村民杨凤友,并宣传动员其改造农田成茶园时,当时的杨凤友很不理解,认为祖祖辈辈都是靠种粮食作物为生,如改种茶叶,今后吃饭怎么办?难道成天嚼茶叶不成?硬是一瓢冷水浇得方成林老人透心凉。很长一段时间,老人每天都反反复复与20户周边农户不停的“磨嘴皮”,最终还是未能做通工作。

  2012年,老人的茶园第一次看到了曙光,收入在原来其他作物收入上翻了三翻,当年就收入了2万多元。在一次村民会议上,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获得的收益分享给了大家。一下子调动了所有村民的积极性,都主动向他下订购茶苗计划。如今,他带动的20户周边农户全部都按规范化要求经营起了自己的茶园,平均亩收入都已超3000元,杨凤友一家就培育了10亩茶园。

   致富”没有停歇时

  作为村民的中心户长、家庭的脊梁,方成林老人有着很高的威望和感召。方成林老人经常教育子孙要诚实本分做人,热心服务村民,他自己积极进取向上的精神,也获得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认同。2015年被恩施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2014年度优秀农村网络员;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分别获得优秀公路养护员、优秀中心护长、优秀村民代表、优秀矛盾纠纷化解员、白果乡农业服务中心政风行风评议信息员、见天坝村第九届村民代表(任期三年)等殊荣。

  除了发展茶叶,平时闲暇时间,他在农技指导员明德彩的带领下,还耐心的学习农机使用知识、蔬菜种植技术、马铃薯种植技术等各种科学技术,而且都是自己首先按照技术要求在自家农田进行示范,然后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和学习,在当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