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兴山片警扎根基层31载诠释“最美警察”

10.11.2021  23:20

   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10日电 (王鹏程)“我还肯干,还能干,还想干。”近日,56岁的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公安局水月寺派出所教导员李国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三句话。31年来,他作为一名包片民警,在这片热土向下扎根,将自己的一生嵌进了基层。

  461平方公里辖区走近群众身边

  10月25日上午7点15分,天刚刚亮,李先国就已经出现在辖区S312省道的交通事故现场。两辆工程车追尾,造成道路拥堵数公里。下了警车,李先国领着新警周宇一路小跑赶往现场处理,指挥事故车移出现场、恢复现场交通秩序。

  “现在跑的少了,车去哪里都能到,和以前天差地别啦!”李先国回忆,刚参加工作时,全镇24个村,仅3各村有公路,出警基本靠走,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腿泥。

  出生于农村的李先国深知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是基层矛盾的主要。特点,想要化解家庭、邻里、村组之间的嫌隙,非得挨家挨户做工作,把当事人心里的疙瘩解开才行。

  单程60公里路的树空坪村,是距离派出所最远的村组。20年前,胡光雄胡光生兄弟俩因为一亩地的归属争执不下,附近群众也因此事不胜其扰。得知情况的李先国前后往返共6次开展调解工作,终使矛盾化解,兄弟俩重归于好。

  “老李一直来一直来,来的我都不好意思了,他把道理一讲明白,我们突然就觉得没多大事儿了,从那以后也没发生过冲突。”胡光雄说。

  在没有汽车的日子里,李先国追赶每一个四季轮转的清晨,磨坏一双又一双解放鞋、皮鞋,步行近10万公里,在每一个村村寨寨留下了脚印。辖区18个村社区、106个村民小组路从哪走,他了如指掌。

  3000余次现场处警终成调解行家

  贴近、倾听和客观公正,是李先国开展纠纷调解工作的三板斧。在每个处警现场,李先国看起来像当事人的邻里乡亲,没有书面语,群众愿意听、听得进的“土话”他滔滔不绝。面对群众的“据理力争”,李先国从中找到矛盾的焦点,对症下药,案结事了,双方皆服。

  2010年,南对河村的张云河一家就因宅基地问题和邻居发生矛盾,继而动武。政府、国土、农业等多部门上门没处理下来,李先国了解后上门20余次开展调解工作。一次,双方再次爆发冲突持械互殴,李先国迅速到场,救治伤员,固定证据,双方挑头人被行政拘留。

  拘留期间,李先国先后4次到拘留所与双方挑头人谈心,说情说理说法,让当事人打消了出去后在找对方“大干一场”的想法,并留下了悔恨的泪水。拘留执行结束后,李先国又第一时间前往张云河家中对双方纠纷进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打开李先国的手机通讯录,1500余个电话号码,1300多个是当事人、群众的电话。他的电话24小时开机,不仅是群众寻求帮助、咨询问题的热线,也是群众自发上报隐患信息的首选途径。

  “有事找老李,公平公正我服气!”一段时间内,李先国手机的接警次数甚至超过了派出所的公用接警电话。

  10000余天坚守成就邻里和谐

  三十年来,在李先国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群众的法律素质提高了,遇事找法用法的习惯逐渐养成,水月寺镇连续多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先进单位,打架闹事在水月寺镇如今成了稀奇事,社会风气变化明显。

  “以前是做不完的事,现在想做事却没什么事了。”李先国笑称,如今和谐的邻里关系让他的三板斧快要生了“”。

  在基层度过了大半辈子,不少人劝他不必再坚守,可以选择在稍微轻松的岗位上度过最后几年工作时光,但都被李先国婉拒。

  “这里是我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有我最熟悉的社情民意,群众对我也熟悉,方方面面的工作更好开展。”虽然还有3年就要退离工作岗位,但在他心里,他觉得自己依然年轻,干劲十足。他的劲头也影响着一批批的年轻民警,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靠着对群众工作极度负责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李先国先后获得两次湖北省优秀社区民警、宜昌市第一届最美警察、两次三等功和二十余次嘉奖。(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