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2016年“清明节”旅游情况综述

04.04.2016  18:45
 

2016年清明小长假,在省旅游委、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周密安排下,各县市区政府、旅游相关部门和经营接待单位超前谋划,精心准备,突出安全,狠抓保障,实现了“安全、质量、秩序、效益”四统一的假日旅游工作目标。

一、总体情况

今年清明节,气候宜人,整体出游人数增长明显。全市三日共接待游客81.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63.66%和22.92%。纳入全省假日旅游统计预报系统重点监测的3个景区(龙泉寺、牛头山、野人洞(谷))共接待游客4.91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2.96万元。

小长假期间全市共接待各类旅游咨询、投诉近121人次,其中8012301接到旅游投诉建议77件,均得到及时处理和答复,无重大旅游投诉。全市旅游市场总体运行安全有序,没有发生旅游安全责任事故。

二、主要特点

(一)经典景区发力增幅创新高。龙头武当山连续三天增幅超过30%,共接待游客5.8万人次,旅游收入3531万元,同比增长31.82%和33.57%。台湾台中、嘉义等地近千名道教信众拉开了谒祖朝拜的小高峰。郧西五龙河、龙潭河、天河旅游区接待西安、安康、襄阳团队86个游客5920人,同比增长68%和52%;丹江口市沧浪海旅游区接待陕西、河南、北京、天津游客近5万人;竹溪县楠木寨、曾家寨等景区也吸引了河南、陕西、四川和重庆等地3万多名游客。不少市民自发来到茅箭区东沟、郧阳区南化塘、郧阳烈士陵园等传统红色景区缅怀先烈,带动了郧阳区、茅箭区红色旅游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清明节全市57家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2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过亿元。在A级景区有力带动下,各县市区游客人次及收入均有较大增幅,竹溪县等地增长近一倍。抽样调查显示,假日旅游客源市场以陕西、河南及省内周边市场为主,占85%左右,其他为北京、天津、四川和重庆游客。

(二)踏青赏花带动城郊游井喷。清明节是缅怀先人、祭奠祖先的传统节日,更是家庭亲友聚会的日子。在祭祖的同时与家人或徜徉城郊游憩带,或漫游环库公路,领略新农村如画田园,呼吸新鲜空气,分享农家最美味道,参与农家劳作体验,成为春日旅游的一抹最靓色。四方山生态公园的樱花盛开,吸引游客近5万人次;樱桃沟村、黄龙壹号生态园日均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竹山县总兵安村接待游客2.7万人次。青曲镇伟超农场、柳陂镇月亮湖、黄龙镇青石村等地草莓等时鲜水果,吸引众多游客带上家人前往采摘、体验、品尝,共销售草莓超5000斤,房县土城黄酒村三日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21万元。

(三)出游方式以自驾自助游为主趋向多样化。据统计,小长假出游方式以家庭式自驾自助游为主导,占75%左右。武当山首日迎来陕西、河南及省内周边自驾车7000台,小长假期间自驾自助游客占70%以上;五龙河景区陕西及省内自驾自助游客占80%。丹江太极峡、郧县九龙瀑,房县野人洞等景区随处可见大批自驾游队伍。分析原因,一是小长假日国家实行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政策,二是我市三纵三横高速网形成,旅游交通条件及标识标志系统逐步完善,三是卫星导航、十堰智慧旅游APP等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

(四)旅游产品供给充足活动丰富。市旅游局节前举办了“2016十堰(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乡村旅游产品推介会”,发布了16条乡村游线路,开通了多条城区至旅游景区(点)旅游直通车,通过报纸、网站、旅游微信等各种媒体公布了踏青赏花游线路、地图和各地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小长假做足了准备,炒热了市场。各县市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和优惠活动,如十堰汽车文化节、鲍峡镇的茶花节、五峰乡的油菜花节等吸引游客留恋忘返。第二届郁金香文化旅游节共接待游客6万人次,带动张湾区88户农家乐三日共实现收210万元。各旅行社也针对清明节假日旅游市场需求,推出了一系列以踏青、赏花、休闲为主要内容的一日游、两日游和三日游线路,大受游客欢迎。

(五)旅游市场安全运行文明有序。市旅游局印发了《关于做好清明节假日旅游工作的通知》,成立专班开展节前大检查,通过旅游微信公众号大力倡导文明出游。全市各地高度重视,各地旅游部门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及时掌握运行动态,收集填报数据,处理游客咨询投诉,做到假日旅游工作一盘棋。从抽查和反馈情况看,各地值班值守情况良好,信息畅通,各旅游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游客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