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自愿加班”为啥没人信?

12.08.2015  18:32

8月4日,49岁的修路工人张永树,在江夏区一条乡村道路的施工现场昏倒,经抢救无效身亡。病例上显示送医后张永树神志昏迷,呼吸急促,体温41℃。死亡原因被认定为:热射病(中暑),多器官功能衰竭。

据悉,张永树所在工地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10小时,远远超出了国家的相关规定。但家属据此质疑时,施工单位却表示:“工人们为了多挣加班费,自愿选择加班”。

这种推脱责任的说法,让网友们十分愤慨,甚至有人讽刺地说:没有会兑现的高温补贴,也就没有不自愿的加班加点。

施工方说”自愿“,工人却说“停不下来”,你信谁?

8月是武汉传统的“桑拿火炉天”。8月4日,气温飙升到37℃,烈日炎炎,在户外多站一会儿,都让人头昏眼花。而修路工人张永树和他的工友们,每天在长约1300米的水泥道路上进行着高强度作业,不能停工,轮番上阵,吃饭都匆匆忙忙。10小时,成为他们普遍的工作时长。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当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个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这么长的施工时间,显然是违反了规定。

据报道,张永树在事发前一晚曾抱怨“很累”,而事发当日中午,他吃了很少的饭就上了工地。实在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生理、精神状态下,还有人会不顾身体极限,不管国家规定,自愿加班加点。

据带班的工头表示,他曾多次和施工员反映,要求降低劳动强度,但对方以“机器不能停”为由拒绝。这一说法,与施工方的“自愿加班”说明显相悖,加班加到死,究竟“自愿”成分有多少,公道自在人心。

  图为:张永树之子张才方拿着父亲的身份证和死亡证明,站在未完工的道路上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均有高温补贴政策,月补贴从一百多元到四五百元不等。

施工方所说的“加班费”,应该就包含这份高温补贴。本来是一份保障,如今却变成“自愿加班”的动力,这里面一定有哪里不对!

对于工人来说,工作首先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生存下去,当工作强度已经威胁到健康安全时,所谓的“自愿”加班,本身就是极其冷漠,违背人性的谬论。如果要“加班到死”才能赚到合适的钱,说明薪酬与劳动强度本身就是不匹配的。

退一万步说,就算真有工人这么拼,强烈要求多赚钱,要加班,施工方也有义务遵守国家规定,为了保障施工安全,拒绝过度加班。而不是在生命消逝之后,抛出冷冰冰的“自愿”二字,推卸责任。且不说,这一举动是否与法理相符,道义上都显得极其凉薄,令人齿冷。

在各行各业,“自愿加班”都越来越像一个神话

无论是在建筑工地,还是在高档写字楼,又或者是在工厂车间、服务窗口,加班,在中国实在是一个太常见的现象,而“被自愿加班”的张永树,也绝对不止一个。

早在2006年,中国一家著名科技公司的员工胡新宇,因为连续加班两周,最终在脑膜炎引起的深度昏迷中离世,当时便引发全社会对于“加班过劳死”的讨论。胡新宇加班的目的,是为了研发一个重点项目,但据同事称,因为有大量任务被派给他,加班也成了胡新宇没有选择的选择。

近十年过去了,加班现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在各行各业愈演愈烈,“胡新宇”“张永树”们也越来越多。今年6月、7月,分别在深圳地铁工地和商河县一栋建筑工地上,工人老严和老潘,因为同一个原因——酷暑加班,不幸身亡。2013年11月,河北平山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齐庆三因昼夜加班、过度疲劳,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殉职,年仅44岁。从2012年到2013年,多位网络写手,因为熬夜码字、赶时间更新作品,导致过劳死。

一家招聘公司进行的2015白领生存质量调查显示,仅有28.6%的白领表示八小时的工作时间之外不需要加班,3成白领每周加班超过5小时。与之相应的一项调查显示,75%的中国人认为,工作压力在逐年增大。

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在不断堆积过来的任务和文件中,“要不要加班”不再像一道选择题,更像一道必答题,而且答案越来越趋向固定。与之相对,“自愿加班”就越来越像一个神话。

白领8小时生存质量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三成白领每周加班超5小时,而武汉白领加班时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每周达6.9小时。 消除”自愿”加班的焦虑感,需要全社会达成共识

赚钱是为了活命,但为了赚钱要拼命,这个自我矛盾的怪圈催生了“被自愿加班”的怪相,更导致了“自愿加班到死”的社会悲剧。

“自愿”二字里,有自我提升路径的狭窄,有争取合理薪酬的艰难,有不公平竞争的无奈,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焦虑。

在就业艰难的当下,单靠劳动保障制度,很难解决这个“自愿”的问题。因为,当你周围的人都在加班,当加班变成一种常态,当不加班意味着被边缘化,被淘汰时,这种“自愿”感便会油然而生。

消除这种“饮鸩止渴”的焦虑感,需要企业单位管理科学化,合理化,摒弃靠工作时间判定努力程度的简单想法,以提升工作效率去带动经济效益。需要劳动保障部门深入一线,切实地去了解劳动者的工作现状,实现更细节化的监管。

然而,且不说目前我国的劳动保障制度令人着急,就算是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很难判定,当你拿命换钱,玩命加班时,你内心呼喊的究竟是愿意还是不愿意。

所以,中国劳动者最需要的,不是法理上纠结的定义和辩论,而是一份稳定的,可以兜底的保障。这才是社会保障体系最大的作用,它可以筑造国民的安全感。有了生活上的安全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乃至全社会,才可能形成“合理劳动,科学工作”的社会共识。

回到张永树身上,他需要的,不是一个自愿或非自愿加班的判定,而是,不管他是否自愿,施工方难辞其咎的公正;以及他的工友们,无需也不会再在烈日下“自愿加班”的,真正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