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流浪乞讨人员摸底:屡次拒绝救助 坚持流浪街头

23.03.2015  11:51

  【编者按】

  在房价高企的北京,一男子假扮残疾人在地铁乞讨,竟买下2套房。本月初,北京媒体刊发的一则新闻,引起在京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代表委员的关注。

  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王明雯认为,有些该救助的人没有得到救助,不该救助的人却享受了救助,影响十分恶劣;全国政协委员李钺锋建议,“对遭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生存都有困难的人,兜底的‘网’不能漏。但对有劳动能力的,不应兜底。

  武汉街头,是哪些人在流浪?其中有没有职业乞丐?近一个月来,记者随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深入寺庙、车站、商圈等人流密集处,对城区流浪乞讨人员摸底调查,透视职业乞讨乱象,探寻救助管理路径。

  最揪心:

  “送不走”的5岁乞讨女孩

  【时间】12日中午

  【地点】汉口解放大道同济医院天桥

  5岁的小海霞正随父亲乞讨,孩子小脸瘦削,面色蜡黄,怯生生的眼神,让人揪心。

  孩子的父亲、来自河南驻马店的高平义说,他62岁了,妻子因为精神有问题,离家出走,杳无音信,家里还有一个7岁的儿子。全家仅有4亩薄地,自己又有病,只得将田地租给别人,把儿子委托给亲戚照顾,他带着5岁女儿来武汉乞讨,好的时候一天有数百元收入。救助人员当即将高海霞父女请进了救助车,送往救助站。(相关报道:五岁女童六进救助站)

  这已是近年来高海霞父女第六次被请进武汉救助站。此前,救助人员到当地进行过调查、鉴定,小海霞确为其亲生女儿。按照政策,工作人员为他们照相登记,办理救助手续,安排住宿,13日上午,又安排专车将父女二人护送回驻马店老家。

  【救助人员点评】高海霞是未成年人,按照《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民政部门正在积极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要求基本实现城市街面无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救助人员发现未成年人流浪乞讨,会立即实行保护性救助,将其护送回家,未找到家的流浪未成年人,则由救助站内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进行照料。

  像高海霞这样小的孩子,长期在异乡流浪,实在让人揪心。但往往救助人员刚将父女护送回家,他们又会折返回来乞讨。

  最寒心:

  “肢残”乞丐跑起来飞快

  【时间】2月25日上午、3月12日上午

  【地点】宝通禅寺门口

  2月25日上午,记者随救助站工作人员巡逻至宝通禅寺门口,发现两名乞讨男子。

  救助车刚刚停下,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原本躺在地上“不能动弹”的一名乞讨男子,竟如箭一般闪去,寻常人根本追不上,只留下一地的乞讨工具和一只假手。门口保安人员介绍,该乞讨人员今年刚从外地来这里,每天伪装成残疾人乞讨,那个遗落的假手其实是他的道具。另一名坐在门口的乞讨男子,因腿部确有残疾未离去,救助人员给他送上两桶方便面。3月12日上午,记者回访此地,那名残疾乞讨人员仍在原地乞讨。记者上前询问,他拿出饭盒里面的残疾证说,自己1993年出车祸双腿残疾,生活无着,只能乞讨。知情人告诉记者,此人在这儿乞讨已20多年了,其实他早就在武汉买了房,结了婚,孩子都有了。当日下午,记者随救助人员重返时,该男子笑呵呵地上前招呼,如老熟人一般,只是不愿接受救助。

  【时间】12日中午

  【地点】归元寺门口

  救助车刚开到归元寺门口,就看到有一名流浪乞讨人员正收拾东西准备走。救助人员连忙赶上去,俯身问她:“你是什么地方的人?有没有身份证?需不需要到救助站,我们送你回家?”该妇女激动地说:“不去!我去了百把趟了!让我做(乞讨)就做,不让我做就走!

  该女子向救助人员诉苦,她因患骨髓炎,做过手术,右脚掌缺失,生活很困难。救助站工作人员查看她的残疾证,得知她是河南人。见她态度坚决地婉拒救助,救助站工作人员只好给了她方便面和矿泉水,她欣然接受表示感谢。

  据周围卖香火的小贩说,该女子虽然少了一个脚掌,但是拄拐走路不成问题,她天天在这儿,每天收入百把块钱,在附近与人合伙租房子住,家里有老公和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都靠她乞讨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她赚的比我们多!”小贩有些不平地说。

  在马路对面的小巷里,我们又看到了一个39岁的男乞丐。他也持有残疾证,同样来自外省,也不愿回乡。他说:“上救助站就得回家,我两个小孩上学还要靠我呢,大孩子一年学费就要一万多元钱。我安假肢还要2万元钱,每三年还要换一次……”他自称住在汉口,每天乘坐公交、地铁来归元寺乞讨。

  【救助人员点评】目前,江城许多职业乞讨人员大都是残疾人,还有些是假装残疾人博取人们同情心,他们大多在寺庙、天桥等人流密集处,以乞讨为生,不愿接受救助,其行为让许多富有爱心的人寒心,让救助人员无奈。

  最痛心:

  生活困难的乞讨老人

  【时间】12日中午13时

  【地点】汉口解放大道永清街天桥

  一位老人正拉着二胡,面前放着残疾人证。老人说,他叫郭小居,今年62岁,来自河南,患有二级残疾,做过心脏手术,儿子在汉打工,老伴过世了。郭小居说,他有病,儿子打工挣钱不多,父子俩暂住在一个租来的小屋里,他想出来乞讨一点看病钱。

  【时间】12日中午13时30分

  【地点】同上

  此时,一位双眼失明的婆婆正拄着拐杖,走上天桥,坐下乞讨。婆婆腰里挂着伴唱机,面前放了一个托盘。

  救助人员认识她。这位盲人婆婆姓钟,家住江岸区,儿子吸毒,她一人仅靠低保维持生计,有时会出来乞讨,渡过难关。“钟婆婆,天桥上危险,您不要在这里乞讨了,赶紧回家吧!”救助人员招呼她。“好,我马上就走,你们别为难。我也是没办法,家里实在没钱,儿子又不争气,才来这里讨些钱。”老人家颤颤巍巍地说。

  【救助人员点评】江城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中也有不少像郭爹爹、钟婆婆这样,生活确有困难,无奈街头乞讨。每次,我们只好劝他们注意安全,给他们些矿泉水、方便面,但这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要彻底解决,有赖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最闹心:

  “包装”上市强讨恶要

  【时间】12日下午

  【地点】汉口火车站广场

  虽然春运临近尾声,汉口火车站仍一派繁忙,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记者随救助人员在车站广场一路走来,并未发现流浪乞讨人员,但在出租车下客处,3个身有残疾的男子正抢着为乘客开门,并索要开门费,救助人员劝离了他们。

  这时,旁边一位拄着双拐的聋哑男子伸出双手,不停地对执法人员比划。执法人员解释:他是说,这里有6个人讨要开门费,要我们把他们救助走,他就可以一个人在这里为乘客开门了。

  【时间】12日下午

  【地点】汉阳新世界百货旁

  在过街通道口,救助人员发现了一名六旬左右的老者。他穿着较脏的舞狮戏服,坐在地上,旁边还放着一个狮头。见救助站工作人员来了,他从地上爬起,一句话也不说,转身就走了。旁边商铺老板说,这人上午就来了,不由分说地就在店门口舞狮,然后强索红包。“别看他没钱似的,其实,兜里揣着好几张百元大钞呢!”小商铺老板说。

  【救助人员点评】不管是残疾人讨要开门费,还是老人在商店门口舞狮要红包,都是一种变相甚至带有强迫性质的乞讨,这给救助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需要公安、城管部门协同管理。

  【反思】

  纠结的救助

  送不出去的温暖

  拒绝,拒绝,拒绝。随救助车上街,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

  宝通禅寺门前的残疾乞讨人,归元寺旁的残疾女子、永清街天桥上的残疾老人……都屡屡拒绝救助,坚持流浪街头。

  武汉市救助站流动救助科副科长方林说,救助被婉拒的根本原因,在于只能提供临时吃住、帮助返乡,不能完全解决流浪人群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真正走出贫困。

  更有少数流浪乞讨人员,劝导不听、警告不怕、护送不走,乞讨对于他们,已经不是无奈之下的求助,而是一项职业、一门生财之道。

  尴尬背后的漏洞

  救助遭遇尴尬,表明我国救助管理办法亟待修订完善。

  2003年,孙志刚事件后,我国取消了收容遣送制度。《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我省也相应出台了实施意见。

  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刘昶介绍,按该法规,城市救助站应当劝导受助人员返回其住所地或单位,不得限制受助人员离开救助站。他直言,因该法规未明确划分出职业流浪乞讨人员,导致一些职业乞讨人员,抓住目前救助管理的漏洞,甚至伪造假肢、装成孕妇敛财,还有些职业乞讨人员,甚至在武汉买房。

  方林也表示,既然是自愿接受救助,救助人员就只能尊重乞讨人员个人意愿,不能强制救助。即使知道他是职业乞讨人员,也没有办法管理。公安部门也表示无奈:如果没有发生治安案件,也只能驱赶。

  不妨授之以渔

  对于职业乞讨人员的问题,刘昶建议,应该完善相关管理办法,让真正困难的人员得到救助。对部分被救助人员不愿接受救助、屡助屡拒甚至涉嫌以乞讨为职业骗取钱物、谋取非法利益等问题,应加强整治,公安、城管、民政等相关部门必须多措并举,主动作为,积极联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建议,未来的救助管理可以借鉴外国经验,例如莫斯科设立的“社会适应中心”,不仅“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从流浪者的需要出发,改进“一张票”“一件衣”“一桶面”的固有救助模式。

  【链接】

  这里为何没有流浪汉

  钟家村:难觅乞讨踪影

  12日,救助车行进在繁华的汉阳钟家村商圈,几番巡查,难觅乞丐踪影。

  钟家村邮局附近执勤的警察告诉记者:“我们这片没有流浪乞讨人员。”一名环卫工人也说,没有。

  原来,救助站此前曾给环卫工人发过救助卡片,叮嘱他们:如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就转交卡片。钟家村周边大部分社区都设有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救助服务点,并开通 24小时救助电话82328163,实现救助网络全覆盖。工作人员说,“站里有要求,接到求助后,必须迅速到达。

  此外,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出车巡逻,主动劝导流浪乞讨人员。记者发现,在救助车里装有彩色实时监控,可观察车内实景和车外行车记录。遇到较复杂的救助情况,工作人员还能通过专业GPS手机,将实时监控视频上传,后方随时指导具体方法。

  地铁站:不见一名乞讨者

  12日下午16时,记者在汉口火车站乘地铁2号线至武昌洪山广场,沿途各站均未发现流浪乞讨人员。随后,记者在洪山广场换乘地铁4号线至东亭站下车,也没有发现流浪者。

  地铁站安检人员告诉记者:武汉地铁2号线刚开通时,曾吸引了不少流浪乞讨人员,有媒体还报道地铁“父子乞讨三人组”月收入破万元的事。为此,去年出台的《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流浪乞讨人员在车站、列车内滞留的,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告知救助站,并配合做好救助工作。地铁集团还专门组织巡查队,对流浪乞讨者进行劝阻。救助站还请求21个站点警务室,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告知。到地铁进站实行安检后,流浪乞讨人员基本就没有了。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