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见闻录》舞阳派出所:微服务大成效

14.01.2016  18:04
陶碧儒(左)与教导员吴志勇研究讨论社情 陶碧儒在辖区超市张贴防火海报 尹琳深入辖区宣传消防知识 尹琳在辖区张贴消防海报

  中新网湖北新闻1月14日电 (钟高慧 郑洲 张雪芹)舞阳坝派出所是原恩施县公安局1970年组建的第一批派出所之一,辖区面积5.79平方公里,是恩施州委、州政府所在地,是全恩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

  该所设有大街、官坡、栖凤3个社区警务室,有州、市直单位188家,消防重点单位56家,辖区常住人口4.5万人,房屋出租户4448户,暂住人口4475人,寄住人口14286人,而舞阳派出所现仅有24名民警,警力不足一直是该所开展工作的瓶颈,因此工作新模式的建立是实现警民共赢的需要。

  自2015年6月以来,舞阳派出所一直在实施“社区民警专职化”变革,全面规范社区警务室建设,制定周密的社区警务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使得社区警务模式由以往的“群众上门求服务”转变为“民警入户送服务”,民警与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除此之外,派出所还指导各社区建立 “网上警务室”、“违法犯罪举报QQ”、 “行业场所QQ群”等, 群众报警咨询不用出门,在家就能预约留言,可以随时随地投诉举报、提供线索,民警在手机上就能操作、浏览、受理,实现了群众与社区民警在时间、空间上的无缝对接。事实证明,这一变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改革实行半年以来,派出所社区民警调处矛盾纠纷130起,提供便民服务520次,送证上门825件,发放警民联系卡9000张,发放治安防范宣传单12000份,召开警民恳谈会21次,抓获预警逃犯15人。辖区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可防性案件发案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5%。

  “”警务 大便利

  走进恩施市舞阳派出所的办公室,刚刚坐下,分管社区工作的副所长尹琳的手机微信响起,随即她走到办公桌前,打开信息核查系统,查阅了一些信息后,给对方回复过去8个字:信息核实,可以入住。

  回复完信息,尹琳笑着跟我们说:“是不是没想到我们派出所也变得高大上了呀,都开始用微信开展工作了。”原来,为了方便管理,舞阳派出所建立了宾馆和娱乐场所负责人微信群,在客人未带证件却又不方便办理临时证件时可以通过旅馆负责人用微信平台向派出所成员发送照片来核实身份,加快办理速度,更好服务于民。尹琳介绍,微信只是他们推行社区警务新模式的其中一种方式,他们正在探索一种新的系统性社区警务模式,实现更好便民。

  记者在其他民警的手机上也看到了很多类似的信息,利用网络办公,不仅减少了民警的工作量,更实实在在的方便了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细管理 促团结

  据悉,在恩施市内的新疆维吾尔族商人都住在舞阳派出所的辖区内,每逢节假日,派出所民警都会为他们送去各种慰问品,询问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及时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派出所教导员吴志勇说:“新疆的维族同胞在恩施生活很稳定,最早来到恩施的几个维族同胞中有一个叫乌斯曼,是我们辖区内的名人,每当有维族同胞从恩施离开或从其他地方来到恩施,他都会主动在第一时间通过微信把他们的身份信息和动向给我们发送过来,便于我们的管理。

  所长陶碧儒说:“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是我们的辛苦指数。虽然平时工作很辛苦,所里的民警也都经常开玩笑自嘲说:我们啊,是女民警当男民警在用,男民警当牛在用。但是看到社区内治安稳定,居民生活和谐,我们感觉再苦再累都愿意。社区民警最大的特点就是双脚和工作必须都落在实处。要和社区居民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知心人’。

  重防范 显成效

  近年来,舞阳坝派出所一直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卡官房、以房管人、以人管火”社区警务新模式,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陶碧儒介绍:派出所经常利用微信课堂为社区人员教授各种安全防护技能和各种险情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方法,提高了社区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现场培训消防技能。

  经过半年的摸索实践,‘顺应民意,和谐发展’便民服务的新品牌被建立,社区发案率的下降,人民群众满意度的提高以及辖区情况的好转是我们做期望达到的效果,我们愿意当好人民群众的一块砖,哪里方便就把我们往哪里搬。”陶碧儒说。(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