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乡村的小路上——湖北省民政厅2015年“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工作纪实

03.06.2015  10:13

  引言

  第一章踏上征途

  第一节临时受命:我要去“三万”了

  第二节思想工作:为乡亲们造福的事咱得支持

  第三节人在囧途:千里挺进大山深处

  第二章百年夙愿

  第一节山区现状:我们这里盘古开天地以来就没有路

  第二节群众期盼:崎岖不平三堡路

  第三节愚公移山:抗美援朝老兵和路

  第三章深入基层

  第一节方案出炉:推进四项惠民,参与四大建设,做实“三万”载体

  第二节走访群众:困难群众、空巢老人,你们有人牵挂

  第三节探访基层:明察暗访乡镇福利院

  第四章兴办实事

  第一节兴办实事:群众需要啥,我们就干啥

  第二节精准扶贫:产业惠民让群众脱贫致富

  第三节百姓口碑:为民办事不需要刻碑立传

  第五章百年圆梦

  第一节群众参与:世界上本来没有路,修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第二节快速推进:只争朝夕,计日功成

  第三节农村新貌:走在美丽乡村的小路上

  引言

  2011年开始,湖北省委、省政府在荆楚大地上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以下简称“三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湖北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湖北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品牌,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2015年1月,第五轮“三万”活动正式启动……

  第一章踏上征途

   第一节临时受命:我要去“三万”了

  2008年,我幸运地考上了省民政厅的公务员,捧上了“金饭碗”。但是,我过的可不是整天喝茶、上网、看报纸的生活。其实,我的工作还挺忙的。如果不加班的话,下班后我会选择回家看看书。一天忙下来确实挺累的,就想好好休息一下,没什么心情出去玩。

  在我们救灾处,优秀的人可真不少。比如说崔鹏飞,他在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连续加班45天,吃住在办公室,还是他怀了孕的妻子天天到单位来给他送日用品和换洗的衣服。由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路面湿滑,有一次还差点摔着了。

  救灾工作要求在灾情发生后24小时内保障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可以说是时间紧迫、责任重大。遇到重大灾情时,为了接一个报灾电话、为了等省领导的批示、为了第二天的灾情汇报材料而回不了家,或通宵赶材料,或抱着毯子,躺在办公室里的睡椅上度过一整夜。

  时间过得可真快,一晃七年过去了,我从一名刚出校园满脸稚气的大学生转眼成为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叔”。这七年里,我经历了很多,从身边的领导和同事那里学到了很多。可是,我隐隐有一种感觉,似乎还缺了点什么。

  我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忙碌着。突然,电话铃响了。

  “喂,你好!

  电话那头传来人事处祝名荣副处长的声音,“小刘,经厅党组研究决定,2015年的‘三万’活动由杨昌斌副厅长领队,陈文兵副主任任厅‘三万’工作组组长,你和周敏任组员。十一点二十你和低保办的周敏去杨厅长办公室一趟。

  “好的。

  到了杨昌斌副厅长的办公室,他给我们简洁明了地提了三点要求:一是“三万”活动是省委、省政府组织的重大活动,厅党组高度重视,从救灾、低保两个重要处室抽调出年轻骨干,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圆满完成活动任务;二是按照省“三万”办要求将在近日动身,要尽快衔接好相关工作,手头上业务工作及时与其他同事进行交接;三是此次活动要求在驻点村开展工作生活,周期较长,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第二节思想工作:为乡亲们造福的事咱得支持

  坐在回家的班车上,我一直在琢磨怎么跟我媳妇说。我得设计好一套说词,把媳妇给“忽悠”高兴了,不过难度还真有点大。

  我的小孩刚满八个月。因为早产,身体比较弱,三天两头地往医院跑,一度还进了重症监护。儿是娘的心头肉,媳妇特别心疼孩子,为了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坚持给孩子喂母乳。可是孩子老是生病,媳妇为了照顾孩子自己休息不好,母乳不够吃,孩子饿得哇哇直哭。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亲的关爱,媳妇最需要的是家人的陪伴。

  “媳妇,今年组织安排我去搞‘三万’活动。

  “怎么派你去呢?咱家里的困难给领导反映反映,看能不能派别人去。

  “我们陈组长,今年小孩要高考。去年的组员老孟,老婆生病了,请了家里人照顾。还有光哥,小孩才满月,比咱们家的还小。有哪个去找过领导呢?谁家没有困难呢?有困难咱得想办法克服呀!

  ……

  “要不我给咱妈打个电话吧?

  “行!

  ……

  “妈,单位安排我到恩施州去搞‘三万’活动,您能不能……

  “‘三万’活动吗?这几年上头都来了干部到我们村搞这个活动,修了路、挖了塘、建了垃圾箱,还给乡亲们办了不少好事儿呢!为乡亲们造福的事咱得支持,家里的事你就甭操心了,你放心地去吧,好好干哈!”

  “妈,您真好!您就是我的亲妈!

  “你小子,就没个正形……

  这时候,媳妇不冷不热地来了句:“这可是我亲妈!

  “好吧,那就是我的感动中国好丈母娘!来,儿子,让爹地抱抱。爹地带你去‘三万’好不好?

  媳妇终于忍不住噗嗤一笑:“你们这算是‘上阵父子兵’的节奏吗?

 

  第三节人在囧途:千里挺进大山深处

  2015年1月29日,雨雪交加形成了2015年第一波最低气温,为赶在规定的时间进驻驻点村,按照既定计划,1月30日一早,杨厅长率领工作组冒着严寒踏上征程。这是一场充满挑战、考验意志的艰苦旅程。原定10:20始发的D5702次动车,在晚点半个小时之后,终于缓缓地驶出武昌站。一路上走走停停,开水不开,盒饭无法供应,下午14:00至潜江站动车抛锚,车门无法正常开启。停车1小时后,全体旅客换乘D2201列车,在摩肩接踵中,杨厅长和组员们在饥饿中苦站3小时,终于在18:00抵达恩施站。

  原本我以为“人在囧途”该告一段落了,后来发现我错了。由于雨雪天气影响,高速公路临时关闭,我们需要再花3个多小时在这大山深处的盘山公路上。我还发现,我有点晕车了。

  司机是一位山区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他打开汽车音乐,放起了《山路十八弯》,可惜我已经没有心情听了。伴随着司机师傅每一次转弯时潇洒地汽车漂移,我的身体像是要被甩了出去,不得不牢牢地抓紧把手。胃里一阵一阵地翻腾,忍!头脑一片眩晕,忍!耳朵似乎听到了一种尖锐的声音,应该是耳鸣了。胸闷!缺氧!我摇下车窗,冷风吹来,我一个哆嗦,发现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了!

  “到了!”我赶紧打开车门,趔趄地找到一颗小树,哇一声吐了。

  司机点上一支烟,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跟我说,“以后山区跑得多了,就不晕车了。

 

  第二章百年夙愿

  第一节山区现状:我们这里盘古开天地以来就没有路

  第二天,天边鱼际刚刚泛白,天空还飘着雪花,我们在杨昌斌副厅长的带领下顾不上昨日的舟车劳顿就早早动身了。根据省委、省政府通知的要求,我们要尽快制定出“三万”活动方案。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对驻点的三胡乡阳河村、黄柏村、石桥村、三堡村的交通情况进行了调查,掌握“断头路”、狭窄路、危险路段和不通客车公路的一手资料。

  工作组来到了阳河村7组,道路两旁种上了藤茶,只待来春发芽生长。村民左定国今年60多岁了,他们家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大山里,他本人最远也就是去过来凤县城。自打去过县城后,老左每天在门前的泥泞路上深一脚浅一脚走的时候都回寻思,要是咱这条路修成了水泥路那走上去该多舒坦!听说省民政厅“三万”工作组要到这里修路,老左有点激动,“我们这里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就没有路啊!

  杨昌斌副厅长和老左拉起了家常。“房子像是全木质结构的古原居民风格的,是什么时候建的?”“是1967年修的。附近乡亲们的房子都是这个样式。”“家里几口人?孩子们出去打工去了吧?”“家里5口人,儿子儿媳出去打工了,今年买车了,本来想开车回来过年,可是咱这路太差,没办法啊!”“我看你们这里房子都古色古香的,能不能搞成古村寨特色旅游呀?”“好事呀!等路修通了,我们家都办个农家乐,自家养的鸡、种的菜都给客人们备着呢……”老左灿烂地笑着,希望的阳光照在他的脸上……

 

   第二节群众期盼:崎岖不平三堡路

  三胡乡集镇向西五百米,是绵亘起伏的武陵山区,一条崎岖不平的乡村公路迤逦延伸最后消失在茫茫大山深处……,这条路是沿途三堡村7个村民小组进出的必经之路。省民政厅“三万”工作队进驻后,村民纷纷提出最急的事就是整修这条路,我们决定实地看一看。去的路上听村支书尤坤讲路不好走,想到是晴天,已经五、六天没下雨啦,应该可以通行啦。刚到路口就看到一开摩托的年青人把摩托车开得像蛇一样歪歪扭扭,放眼路的前方,到处都是坑坑洼洼,路面坑洼不平,泥泞不堪,摩托驶过后还溅起一串串污水。支部书记接着说久旱无雨时,路也不好走,车子驶过就像沙尘暴,没有要紧的事沿途的村民们是不愿出门的。

  凌晨5点半钟,当城里的孩子还在温暖的睡梦中,家住三堡村5组的10岁女孩张英早早起床,胡乱洗把脸,抓起两个头一天蒸好的馒头,打着火把踏上了崎岖的上学路。张英家离胡家沟小学5公里,打火把比用电筒亮光大,还可以防野猪。可能是从小练就的铁脚板,不到10分钟,便走了2里多路,赶到住在路边村四组的同学家门口,与小伙伴结伴向山下学校走去,少年不知愁滋味,孩子们一路说说笑笑去上学。天微微亮时,学校轮廓就在眼前,孩子们踩灭火把,迎着朝阳继续赶路。与张英一样,三堡村有50多个孩子分散居住沿途7个村民小组,上学放学都经历同样的艰难跋涉。如果遇连日的阴雨天,齐膝泥巴,个子小的孩子拔都拔不动,赶到学校时,一个个都象泥巴猴。胡家沟小学李校长说,这样的天气,这样的路,我们从来都不忍去批评哪一个迟到的孩子。

  前行走了不到两公里,一处路面被去年山洪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只好绕行到田地里,脚下满是从山上冲下来淤积的碎石泥沙,显得一片狼藉,向前再折回到路上,这时的路况更差,路基大片大片的垮塌,路面满是沟壑。艰难地爬行了半个钟头,到了一个村庄,村支书看到我们气喘吁吁,提议坐下来歇一下。旁边是个破旧的土家民居式样的老房子,一个小男孩在门口独自玩耍,孩子看起来三、四岁,戴一顶红黑相间的绒帽子,短而黑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对漂亮的大眼睛,显得十分机灵、俏皮。在我们逗小男孩玩的时候,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走了出来,看到村支书带来两个人,热情地张罗着给我们搬凳子,用大瓷缸泡了一大杯水,瓷缸内里满是茶垢,为了不却老人的好意,我们三个人每人都喝了一口。闲聊中我把小男孩拉到身边,老人伤感地说,他妈妈是广西人,儿子打工带回来的媳妇,生下亮亮三个月就走了,再也没有回来,眼看孩子都快4岁了,也不能上幼儿园,路不好走,幼儿园的车不愿意接,只能等孙子六岁以后直接上小学。听到老奶奶象是自言自语发出的声音,我不禁一阵心酸。

  回来的路上,满身泥污,村支书说这条路全长5.2公里长,沿路有7个村小组,居住有1200多人,无论晴天或雨天,车子根本进不去,村民办什么事都是肩挑背驼,现在我们最大的心愿是修通这条路。前几年还有单位、人员来测量,可到后来都没有下文,可沿路的村民都一直期待着、盼望着。

 

   第三节愚公移山:抗美援朝老兵和路

  这是一位经历过战争血与火考验的老人,名叫包志安,今年84岁,1951年参军入朝,参加过上甘岭1957年复员回乡,家住武陵山深处来凤县三胡乡黄柏村五组。对于这位复员老功臣,党和政府的关爱,每个月500多元的优抚金,他感到无比幸福,唯一的心愿是能修通一条通往自己村民小组的道路,让组上200多人能够出行方便。几十年来他挖山不止,从一条羊肠小道,挖铺成一条一米见宽400多米的砂石小路。

  “每次下雨后,路面就变得坑坑洼洼的,有些地方可能塌了,我就会背上锄头和铁锹去修路”,包志安给我们介绍。

  “乡亲们去赶集,娃子们去上学都要走这条路,没人修路可不成。只要我在一天,就要修一天路,我要是不在了,就叫儿子、孙子接我的班给大家修路。

  这番话让我感触很深,不禁想起《愚公移山》一文中“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文字。眼前的这位老人就是一位新时代活生生的“愚公”呀。

  后来,省民政厅整合资金30多万元,和县交通部门一道,修建一条3.5米宽、18公分厚、安防设施齐全的水泥路,实现了老人多年的夙愿。现在这位“愚公”面对通过家门口宽敞的水泥路,幸福象花儿一样淀放在饱经风霜的脸上。

 

  第三章深入基层

   第一节方案出炉:推进四项惠民,参与四大建设,做实“三万”载体

  1月30日至2月4日,杨昌斌副厅长带着我们走访慰问、调研座谈,向基层干部群众征求意见。我印象最深的是,杨昌斌副厅长向一位干了三十多年的老支书请教的情形。老支书给我们介绍村子里的情况,

  杨昌斌副厅长认真地听,还不时地请教一些细节问题。有人认真听,老支书自然就讲得很高兴,从七十年前山区剿匪的历史,讲到现在各族群众的现状,从地形地貌、风俗习惯,讲到经济社会发展,足足讲了三个多小时。

  前期的调研越细致,制订的方案就会越符合实际情况,操作起来就会越方便。集合大家的智慧,围绕活动主题和主要任务,结合驻点村实际,突出民政工作特色,我们的工作方案提出了“抓好五个结合,推进四项惠民,参与四大建设,做实‘三万’载体”的工作目标。

  “五个结合”是指“三万”活动与党中央精神结合、与党中央大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与加快推进绿满荆楚行动紧密结合、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与紧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四项惠民”是指基础惠民、产业惠民、生态惠民、养老惠民。“四大建设”是指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农村基层党建、农村治理机制建设、农村法治建设。

 

   第二节走访群众:困难群众、空巢老人,你们有人牵挂

  春节将至,杨昌斌副厅长率优抚处、安置处负责人和我们“三万”工作组兵分两路,慰问了该乡中心福利院、苏家堡分院和民政厅“三万”活动4个驻点村部分优抚对象、低保户、受灾户、空巢老人、老党员等,为他们送去新年的祝福,带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您住在哪间房,我们来看看;今天早上吃的什么……”在福利院,杨昌斌关切询问五保老人饮食起居、身体健康等情况,查看福利院院民宿舍、厨房、餐厅等环境,了解院内工作人员数量、整体运转情况。对该院通过组织院民养猪、种菜,既改善院民生活条件,又促进院民活动身体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杨昌斌叮嘱福利院负责人,要带着爱心和责任心做细、做实、做好福利院各项工作,务必确保食品安全、人员安全,让院民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随后,杨昌斌一行先后看望了黄柏村、石桥村低保户、困难老党员、老龄村干部和优抚老军人家庭,为他们送去粮、油、肉等过年物资和慰问金。每到一处,杨昌斌与慰问对象亲切拉家常,嘘寒问暖,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光荣历史、当前实际困难、相关政策落实与否以及生产生活需求等,向作出历史贡献的老军人、老党员、老村干表示敬意,传达相关高龄补助、惠农惠民和优抚新政策,并引导、鼓励困难家庭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直面生活,走向进步。

  在黄柏村9组,看到曾任村支书30多年、现龄80多岁的侯长玉老人身穿的绿色大衣有些陈旧变色,杨昌斌马上交待厅“三万”工作组,尽快给老人送件新大衣;石桥村8组89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军人张玉华身患眼疾,肺部不适,杨昌斌立即安排工作队协调做好诊治…… 杨昌斌叮嘱工作队,一定要常念老前辈过去贡献,要多惦记、关心老前辈,常来看看老前辈;要多想着困难群众疾苦,主动及时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第三节探访基层:明察暗访乡镇福利院

  寒冬腊月,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时刻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为了贯彻落实彭军厅长的指示精神,2月7日至9日,杨昌斌副厅长带领我们对来凤县百福司镇等6所农村福利院进行明察暗访。我们自带车辆,全程不打招呼,客观真实地掌握农村福利院管理服务情况和院民生活状况,重点强调温情关怀和安全防范,对发现的问题当面指出限期改进。同时,转达省民政厅党组对院民们新春佳节的良好祝愿。

  在百福司镇中心福利院,杨昌斌副厅长走进老年人活动室,与老人们进行了亲切交谈,实地查看了猪圈、菜地等院办经济体,一间一间房间检查卫生状况,一床一床被子看保不保暖。64岁的院民张绍君在房顶晾晒衣服,杨昌斌副厅长和她搭讪:“在福利院生活怎么样?”“生活可以!每天三餐,有一餐肉。”张绍君高兴地回答“早上还有蛋。院里安排的菜都吃得蛮好!院里专门安排了4个人喂猪,我来院里才3个月都杀了5头猪了!”杨昌斌副厅长又问穿得暖不暖。67岁的林顺江老人说:“每年都发新衣服。今年发了保暖内衣,还有单衣,可以换着穿。”听到老人们吃得好、穿得暖,很是欣慰,杨昌斌副厅长仍不忘叮嘱福利院院长:“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老人们冬天冷,烤火用电特别要注意,要安排专人随时查看!

  杨昌斌副厅长到漫水乡福利院时正赶上院民的晚餐时间。看到食堂里摆了七八桌,每桌都有四菜一汤和一个火锅,杨昌斌副厅长问老人们:“吃不吃得好?”老人们纷纷表示,“吃得好!院长和工作人员都和我们一起吃的。”杨昌斌副厅长来到厨房,看看锅里面的菜,又到储藏室查看粮油储备情况,叮嘱院长道:“米油一定要保障质量,注意防虫防潮!”在院长的带领下,杨昌斌副厅长逐一查看了院民的房间,发现屋顶的几间房有水渍,要求尽快组织修缮,如有困难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

  在革勒车福利院,杨昌斌副厅长查看老人们的房间和院办经济体后,深入了解了福利院的管理情况,要求加强院民临终关怀工作,通过搞活院办经济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等途径提升福利院实施医养结合的能力,使老人在临终前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抚慰。

  绿水镇福利院院长因为前一天晚上为院民杀年猪,脚被猪咬伤了,行动不便。杨昌斌副厅长关切地问:“脚还要不要紧?”院长憨憨地一笑说:“不要紧!”随后,杨昌斌副厅长查看了猪圈、菜地和鱼塘等院办经济体,对院长轻伤不下火线,仍坚持为院民服务表示了肯定,鼓励院长好好养伤,也同时祝愿全体院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第四章兴办实事

   第一节兴办实事:群众需要啥,我们就干啥

  阳河村地处湘鄂渝交界的山区,属青岩地质层,向下无法打机井取水,周围没有水库溏堰,山高路远集镇自来水无法送达,村民取水只能靠每家每户修筑水窖,下雨天用缸、盆、桶、罐接雨蓄水,如遇天干久旱,只能高价买水。真可谓是“滴水贵如油”。

  水是生命的源泉。沿着248省道周边的阳河6个村民小组,有118户527人,缺水更为严重,这里光棍汉多,十里八村的姑娘都不愿嫁过来。这里不养禽畜,极少种粮食以外的作物,怕与人争水。

  民之切我之应。得知5公里外的大山深多处有一积水潭,泉水流淌,长年不涸,省民政厅“三万”工作组决定攀山溯源引水下山,解决6个村民小组的饮水难题。

  雨后初睛,由村支书杨吉平带路,40多岁的杨支书是个憨厚的苗族汉子,出发前顺手从家带了把镰刀,对我们说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哦。我们一行五人沿着蜿蜒的山道,穿梭在茂密的丛林中,山虽没有悬崖绝壁的陡峭,却是荆棘遍地,杂草丛生,枯枝烂草踩在脚下,稍不留心就会滑倒。

  跟在杨支书身后,他边走边用镰刀在前开路,即使这样,衣裤、裤腿仍然老是被荆棘钩住,头脸时不时被荆条、茅草划过,走了不到20分钟就已是大汗淋漓了。我实在受不了了,抓住路旁一把茅草想歇口气,不料脚下一滑,一个趔趄滚倒在地,幸好被一棵刺槐挡住。听到声响,杨支书飞快地丢下镰刀过来扶我。看看下面的深沟,我不仅一身冷汗。除杨支书外,我们每人都摔倒不只一次,满身泥污狼狈不堪。杨支书告诉我们,走山路必须步步踩实了,每一步都要站稳再挪动另一只脚。

  咬着牙艰难向前攀行,几个找水人一会湮没在浓荫中,一会现身于半山腰,刚刚庆幸转过一道山梁,猛然间又有一堵峭壁立于眼前,手揪着树枝,脚踩着石缝,心在打鼓,腿在颤抖,山势越来越陡,路几乎没有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谁也不言放弃。经过近3个多小时的艰难爬涉,中午时分,终于听到了泉水的叮咚声,杨支书说就快到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两座山之间一潭清泉呈现在众人面前,大家不由精神一振,手脚并用,加快步伐。又行一刻多钟,终于到达潭边,大家兴奋地蹲下身来捧起甘泉直往嘴里送,实在是渴的不行了,随身带的水早在半路上就喝完了。

  眼前是一个七、八平米见方的积水潭,山泉从两边的石层底汩汩流出,清澈见底。稍事歇息,随行的水利技术人员用专业设备检测水质,测定流量,得出的结论是可以满足山下6个村民小组用水需求。闻此消息,大家一阵欢呼,顿时间一股征服的快感和愉悦风起云涌于胸间。

  接下来是确定引水管道路线。奇怪的是,从积水潭流淌出来的泉水不到百米就不见了踪迹。杨支书说泉水又进山了,至于从哪里出去不得而知,这就是大自然的神秘。再往前一道深达二、三十米的悬崖挡住脚步,抓著悬崖边的藤萝几经试探终于还是无法再向下走了,只好折身沿原路返回。  沿途我们又考察了蓄水池的方位,准备在6个村民小组中间地带的半山腰修筑一座80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水管将山上积水潭的水引下来,再从蓄水池将水输送到各家各户。  至此整个饮水解决方案已了然在胸。待我们走下山来,已是下午4点多钟,浑身上下被汗水和露水湿透了。

  返回的路上,尽管饥肠辘辘,大家丝毫没有有累的感觉,一路上谈笑风生。随行的水利技术人员似乎问了一个憋了好久的问题:“我听说这次‘三万’活动主要是修路,你们怎么还管起找水的事来了?

  “三万”工作组组长陈文兵嘿嘿一笑说,这你就有所不知了,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三万”任务是“1+X”,1代表的是修路,这X代表的是群众需要啥,我们就干啥。

 

   第二节精准扶贫:产业惠民让群众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的重点工作之一。恩施州是李克强总理“精准扶贫”工作的联系点。恩施州决定在来凤县三胡乡试点“精准扶贫”工作,实现“精准扶贫”整乡推进和困难群众收入倍增。

  市场经济中,要实现“精准扶贫”就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帮助困难群众树立市场观念,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项,。

  走进恩施来凤县三胡乡阳河坝村,细雨绵绵,山路崎岖。七组的村民老杨一早就下到地里,细致地查看今年新种下的“宝贝”——藤茶的生长情况。“我这3亩藤茶收成之后,纯利润有3万元哩!”老杨脸上欣喜的笑容止不住。

  和老场一样,今年,阳河坝村的不少村民放弃种了几十年的苞米、洋芋,改种藤茶,年收入将翻番。村支书杨吉平介绍说:“我们村气候好,土壤好,没有污染,可以种植很多的高效作物,比如藤茶,早就想种。但是村里的田地傍山,雨下得稍大,泥沙、山洪就漫过沟渠,冲毁作物。村民只敢种些苞谷、红苕、洋芋等低成本传统作物,效益也是望天收。

  今年年初,省民政厅“三万”工作组进驻三胡乡。走访中发现,阳河村不少沟渠被山上冲下的泥沙填满,与农田齐平,几乎已丧失疏水、蓄水的功能。村民们戏称,多年失修的沟渠早已是“聋子耳朵——摆设”。急百姓所急,春耕之前,民政厅工作队筹资30余万元,对这段700多米的沟渠进行清理、垒砌水泥护坡堡坎,恢复其防洪和灌溉功能。

  沟渠修到哪里,农民将田间的作物改到哪。目前,七组、九组沟渠沿线的农田几乎看不见苞米、洋芋的身影,已全部种满藤茶。

  “沟通了、渠深了,我们种田的胆子也大了!藤茶一亩要投入1万元,我们也敢种!”老杨乐呵呵地算账。

  在来凤县三胡乡黄柏园村,省民政厅“三万”工作组投入40万元帮助村里的困难群众成立了荣泰藤茶专业合作社,藤茶种植面积达700多亩,目前长势喜人。该村藤茶主要出口,顶级茶卖价高达4000元1斤还供不应求。困难群众加入合作社,把自家的地租给合作社,又到合作社打工,这样困难群众就能得到三份收入:一是土地租金每亩每年500元;二是每采收1斤藤茶能收入18元人工费;三是合作社年底的分红。

  在精准扶贫中,省民政厅“三万”工作组按照每户困难群众3000元的标准确定扶贫项目,充分尊重困难群众意愿,结合实际发展养殖、藤茶、特色水果、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种子、化肥、农药和技术等问题。有的养了600只土鸡,有的种了500棵杨梅树,有的开了一家农家乐,在中央“精准扶贫,收入倍增”的号召中困难群众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第三节百姓口碑:为民办事不需要刻碑立传

  省民政厅高度重视“三万”工作,厅党组多次进行研究部署,彭军厅长到来凤县三胡乡检查督办“三万”工作,实地查看了省民政厅“三万”工作组宣传政策、兴办实业、发展产业、服务群众的情况,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对“三万”工作取得的成效予以肯定,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彭厅长要求工作组在现有基础上,积极争取支持,整合资金,对居住集中、出行频繁自然村落进行整修硬化,让更多农民群众受益。在阳河村7组通组公路施工现场,听到村民说这里盘古开天地都没有路,出行需穿行田间小路,彭厅长说“三万”工作组要顺应民意,解急难,让农民群众长受益、广受益。在三堡村漫水桥的施工现场,彭军厅长强调,修桥铺路要结合山区实际科学规划,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防灾减灾效益,做到既方便群众、规模适度,又能有效应对山洪、滑坡等灾害。

  在省民政厅“产业惠民”的藤茶基地里,工作组向彭军厅长介绍藤茶的市场前景和种植情况,提出了农民在改种藤茶时的诸多顾虑。彭军厅长指出,更新农民观念、调整产业结构是大势所趋,但要进行风险评估,要为老百姓负责,应以乡镇政府为主体,工作组热情参与,量力而行进行帮扶指导。

  听说彭军厅长来了,黄柏园村老支书杨长胜急急忙忙赶了过来。杨支书告诉彭军厅长,省民政厅“三万”工作组给村里干了不少好事,村民们为表谢意给省民政厅立了个碑,想请彭军厅长去看看。

  “这个碑我不敢去看”,彭军厅长严肃地说。

  “省民政厅给咱村里修公路、植树造林、改造水电、发展生产,还帮一些特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杨支书见彭军厅长没表态,继续说“前段时间,还帮村里20个特困学生找到了爱心人士。每个月有300元生活费,一直供到大学毕业。这些可都是天大的恩情呀!咱山区石头多,刻个碑就是表个心意!

  彭军厅长看着杨支书认真地说:“谢谢你们的好意!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为民办事不需要刻碑立传。

  我在一旁听了深有感触,百姓口碑才是不朽的丰碑,而“为民办事不需要刻碑立传”就是服务型政府的最好诠释。

 

  第五章百年圆梦

   第一节群众参与:世界上本来没有路,修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三万”活动是一场群众性的活动。只有紧紧依靠群众才能开展好“三万”活动。阳河村8组78岁的村民宋胜富抽着旱烟,在田坎路上来回踱着步子。这条田坎路上,他走了70多年。听说省民政厅“三万”工作组要来修路了,老宋又喜又忧,喜的是水泥路终于修到了家门口,今后再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田坎路上走了;忧的是修路就得占地,家里的3亩口粮田都在这次修路的规划范围内。没了地,一家老小靠什么活?

  老宋忖度着,“修路可不是咱一家人的事。我们组坡上还有几百亩上好田土,方圆百里都知道的茶叶基地、烟叶基地!只要路修好了,很多搬到城里的人都愿意回来继续发展农业生产!

  想到这里,老宋打定主意,这路得修,多大代价都得修。老宋找到了省民政厅“三万”工作组表示愿意拿出自家的地来修路,还拍着胸脯说其他几户村民的思想工作由他来做。工作组告诉老宋,国家对耕地实施占补平衡,修路占用的地会在另外一个地方补偿给他,还有青苗损失费等。老宋摸摸脑袋说,国家还真是替老百姓想得周到呀!这下我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就简单多了。

  临近的三堡村也要修路。三堡村的路不仅崎岖难行,还经常发生塌方,必需修堡坎才行。可是修堡坎刚好会压到“杨老六”家的祖坟。“杨老六”放出狠话,谁动他们家祖坟就是在“太岁头上动土”。这可让施工队犯了难。村里面干部找了他几次,就是不答应。

  老宋听说这事了说,这小子我打小看他长大的,包在我身上了。不出三天,“杨老六”居然答应迁坟了。大家都说老宋可真有本事。有人说,看见老宋晚上提着两瓶苞谷酒和一些下酒菜进了“杨老六”家的门,第二天早上才出来。

  大家好奇地问老宋,都跟“杨老六”说什么了,能让“杨老六”这头犟牛知道扭头。老宋嘿嘿一笑说,路不通,是因为心不通。现在心通了,啥事都好说了。

  老宋的话让我想起了一件事。在阳河村2组有两户人家,一户叫张正强,一户叫梁厚德,原本是关系很好的邻居,十年前因为一点琐事闹翻了,从此再无往来,话也再没说过一句。

  省民政厅“三万”工作组给梁厚德修入户路必须经过张正强家门前。张正强不让修,除非梁厚德亲自登门。梁厚德也是个犟脾气,死活不愿意低头。两家的关系变得更加敏感了。

  杨昌斌副厅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把两家人请到一起拉家常,说了很多掏心窝子的话。毕竟远亲不如近邻,一些堵在了心里十年的话说出来,两家人都心里舒坦了,反而觉得为了当年那点小事十年不来往有点可笑。现在,两家人已经和好如初了。路通了,心路也通了,真是美事一桩!

 

   第二节快速推进:只争朝夕,计日功成

  “杨梅景区建起后,游客越来越多,旅游车辆来往也非常频繁。现在路上增加了护栏,安全更有保障了……”湖北省来凤县三胡乡石桥村主任邓永易说。

  该村层叠式峰林处,也是杨梅景区的西大门,依山傍水。县里去年建成12.5公里景区公路,但尚无护栏。省民政厅“三万”工作组看到路边即是河水,且一路上弯道较多,对于不熟悉地形路况的车辆来说,行车比较危险。于是,工作组在以248省道为主干、景区公路为支轴的通村环形路上,在高路堤、陡坡、急弯、临水、傍山险路、悬崖凌空等危险路段,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在路侧设置限速、警示警告标志12个,增设了波形护栏6公里;在视距不良的急弯路段,设置线形诱导、警告、限速等标志10个,反光镜85块;在连续长陡下坡路段设置减速带警示标志4个;在主要交叉路口、村镇、学校等路段设置减速、限速标志3个,混凝土防护栏采用斜条纹形式涂刷红白相间醒目标识。

  除此以外,工作组为加快通往黄柏、石桥、阳河、三堡4个驻点村达到通客车条件,队员及时制定方案,对路基小于4.5米的路段实施加宽改造;整治路肩、边坡,使其平整密实;增设错车道(错车台)。同时,加强公路绿化,在阳河村道路两侧种植米径(指1米处树干直径)5公分桂花树500余棵,与村委会签订协议,要求定期修剪、整形、防治病虫。

  “现在路修好了,出门方便了,买卖东西不用肩挑背驼了……真是样样都好!”午饭后,阳河村3组村民滕志云牵着2岁多的孙子,惬意地在家门前一条崭新的组级公路上溜达。

  这条新修的通组公路长约1公里,厚度不低于18厘米,宽不少于3米,显得厚实坚硬。有了这条路,附近二十户人家都非常欣喜,表示“走起路时感觉轻快多了”。

  省民政厅党组把实现村村通客车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重要举措,要求工作组研究加快村村通客车的工作措施,争取早日实现村村通客车。省民政厅“工作组”每两天实地查看一次施工进展情况,并对进展缓慢的进行督办。同时严把规划选址关、施工质量关、检查验收关,及时了解群众满意度,实行项目管理全程跟踪,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工作组组长陈文兵深情地说:“我们民政人,要把驻地当故乡,把群众当亲人!老百姓过得好,我们心里也就踏实了!

  来凤县“三万”活动办公室组织县交通局、公安局、林业局、安监局、运管局等部门和三胡乡政府联合对省民政厅“三万”工作组4个驻点村“村村通客车”基础设施进行验收。根据相关工作标准和技术规范,验收组从路基建设,路肩整治,边坡拓宽,错车道(错车台)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完善,公路绿化等方面对通客车条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估考核。验收组一致认为,省民政厅“三万“活动,动作快、投入大、作风实、效果好,4个驻点村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情况较好,已具备通客车条件。

  参加验收的公安部门专家表示,三胡乡的这4个村由于山路险陡,以前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在省民政厅加宽道路,完善安放设施后,交通事故明显减少,公安部门的工作压力也大大减轻了。

 

   第三节农村新貌:走在美丽乡村的小路上

  晚饭后,我们工作组三人像往常一样乡村的小路上散步。由于连续几个月来我们常来,不时有认识的人和我们热情地到招呼。

  月光如水洒在小路上,闪烁着阵阵银光。两旁稻田在月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翠绿,青蛙的叫声此起彼伏,青草的香味沁人心脾,夹杂着野花的暗香让人心旷神怡。

  陈文兵组长感叹说,“中国的农村真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地方!有了省委、省政府的‘三万’活动,相信湖北的农村将越来越美丽!听说我们驻点的石桥村,已经被评上了中国最美乡村。

  周敏也有同感,“这次‘三万’活动可以说是抓住了‘精准扶贫’的关键。要致富,先修路。这次‘三万’活动实现‘村村通客车’了,大山深处的好东西运得出去,外面投资和旅游的人也进得来,经济一下就搞活了。‘三万’活动修的可是一条致富路呀!

  “我是大学刚毕业就考上公务员,一直在省厅上班。工作当中总觉得差点什么。来‘三万’前谈话,刘树生副厅长要求我好好补上一课。通过这次‘三万’活动,我向基层的干部群众学到了很多东西。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很大改变。这可能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看来,补上基层工作这一课很重要”我接过话茬。

  陈组长停下了脚步,指了指我们来时的路。这是我们通过此次“三万”活动刚刚修好的路,厚实的钢筋水泥、结实的钢护栏,反光镜、警示牌、错车台一应齐全,透着一股现代气息。

  陈组长又指了指前面的路。窄小、泥泞、坑坑洼洼。

  陈组长说话了,尽管我们完成了通村公路的目标,但是还有很多村组的群众也需要路。厅党组研究决定进一步整合交通等部门资金,对四个驻点村15公里居住集中、人数较多、出行频繁的通组公路和产业基地连通路进行整修硬化,让更多农民群众受益。

  习总书记说,群众工作永远在路上。

  对,“三万”工作也是永远在路上。(省民政厅“三万”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