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报道江豚十余年 女记者讲述追踪江豚幕后故事

06.03.2017  01:33
小江豚迷人的微笑。记者 高宝燕 摄 - 新浪湖北
小江豚与妈妈在一起。记者 高宝燕 摄 - 新浪湖北
来源: n.sinaimg.cn
小江豚迷人的微笑。记者 高宝燕 摄 小江豚与妈妈在一起。记者 高宝燕 摄

  (记者舒翔宇)

   10名住鄂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将长江江豚提升为一级保护动物》追踪

  昨天,本报刊发10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将长江江豚由二级保护动物提升为一级保护动物的报道后,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多位读者来电表示,此事应该马上行动,宜早不宜迟。

  天生长着一张笑脸,生性活泼的长江江豚是长江流域仅剩的淡水豚类,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然而其生存状况却令人堪忧,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昨天,记者就此分别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秘书长王克雄,以及十余年跟踪报道长江江豚的长江日报女记者高宝燕,打探长江江豚的生存保护现状。

   江豚很聪明,会笑、会哭

  江豚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哺乳动物,它们会在水中嬉戏玩耍吐泡泡,也会笑、会哭、会生气、会调皮捣蛋。提起长江江豚,正带领《长江日报》社“影像自然工作室”做长江江豚保护推广工作的高宝燕滔滔不绝。

  “有一次我们在天鹅洲故道围捕江豚,给它们体检,三网下去,捕上来的都是雄的,第四网下去,捕上来一头雌豚,发现它已经怀孕了。经常参与围捕的渔民们说,江豚很聪明,知道要围捕,平时爱扎堆的它们都会四处散开,三次都捕到雄豚,是因为它们为了保护怀孕的雌豚,故意吸引我们的视线。”高宝燕说,她相信江豚的情感世界里也有爱情、忠诚。

  追踪拍摄长江江豚十余年,高宝燕的作品收入大型图文画册《瞬间——用镜头留住长江珍稀水生动物》中,并作为“艺术江豚”展品在全国巡展,在武汉、上海、北京、深圳、南京等5个城市巡展,3年吸引50万人次参观。高宝燕说,他们还在长江沿岸的中小学中推广公益课堂,通过讲述、手工、涂鸦等形式,让人们了解长江濒危动物,保护它们。

  “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濒危物种——长江江豚的队伍中来,让我们的孩子也能看到‘江豚的微笑’,而不是传说。

   小江豚吃奶很费力

  高宝燕介绍,2012年统计,长江全流域内的长江江豚数量约1000余头,并且以每年13.7%的速度减少,按照这个速度,5年过去,目前长江江豚可能不足800头,其物种已到了濒临灭绝的节点。从生物学角度讲,像江豚这样大型哺乳类动物,保证能够繁衍的青壮年江豚底数应该为350头左右,一旦低于这个数量,将会进入一个螺旋效应,加速消失,无法逆转。现在不足800头,还是老中青全部加起来的数量。长江江豚已经进入濒临灭绝的临界点,如果不拉它一把,可能就会像白鱀豚一样。2007年,国家已宣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她告诉记者,江豚是胎生,一次只生一胎,双胞胎的可能性很小,而且江豚喂奶也很不容易。在水里,小江豚吃奶是非常困难的,它必须跟妈妈保持同样的速度,等妈妈要把肚皮翻上来,才能吃几口。因为是用肺呼吸,它们还要每隔30秒左右浮出水面呼吸、透透气。也就是说,它吃几口奶就要浮出水面呼吸一下,要不然它就会被憋死。

   农业部提前对江豚一级保护

  高宝燕告诉记者,在国家农业部这边,好几年前就已经把长江江豚当作一级保护动物对待了。如果其保护级别能真正升为一级,就能将农业、渔业、环保部等很多跟江豚周边环境关联的政府部门联合起来,形成保护合力。比如,长江禁渔来保护长江生态,政府对原本依赖长江捕鱼的渔民进行转产帮扶,既照顾了相关产业的群体利益,也有利于可持续性的保护。

  将长江江豚升为国家一级保护,也有利于加强人们对长江江豚的保护意识。长江江豚生活在长江里,老百姓很少看见,对它们可能不是特别地了解。长江江豚在长江生态里是食物链的顶端,如果长江江豚不能够在长江生活,那么长江生态里的其他生物最终可能也无法生存。保护长江江豚,归根到底是保护长江的环境,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如果明白这一点,大家就理解,为什么要把江豚升为一级保护动物。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秘书长王克雄:湖北保护区繁殖出首个小江豚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秘书长王克雄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对长江江豚的野外种群、栖息地状况、种群的数量、下降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尤其是2006年、2012年对全长江流域淡水江豚的普查,对长江江豚种群变化了解得比较清楚,目前长江江豚数量不到1000头,年下降率为13.7%,到2018年还会再举行一次长江全流域的大普查,包括鄱阳湖、洞庭湖。

  目前正在推进自然迁地保护区的建设。2015年3月从江西鄱阳湖调运了一批江豚,到湖北、湖南的何王庙/集成垸自然迁地保护区。去年,这个保护区成功地繁殖了一头小江豚,江豚数已达8头。

  2016年,湖北石首天鹅洲保护区统计,在迁送了两头江豚到安徽安庆/西江自然迁地保护区的情况下,其区内江豚数量超过了60头,并且以每年出生6到8头的数量增长,是迁地保护长江江豚比较成功的一个范例。

   拯救计划”打造长江保护网

  在国家农业部主导,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积极参与下,2016年底,发布了“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年)。王克雄告诉记者,前几天农业部长江办(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还在武汉组织召开了会议,就如何推进实施“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组织科研机构、府机构、迁地保护区等部门进行讨论。

  “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主要工作一方面是自然环境下对江豚的保护,加快新建自然迁地保护区,将长江中下游江豚自然迁地保护区联合到一起,形成网络;另一方面,在人工环境下对江豚的保护,将来可能要采用新的技术,推进长江江豚的繁育保护,包括胚胎干细胞,江豚基因库等。

  与此同时,希望有更多社会组织、境外组织,能够对这个计划的实施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