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正街女扁担16年培养2个大学生 想在武汉买房定居

18.05.2015  15:17

  在汉正街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经常能看见一些人拖着沉重的板车,吃力地走着。他们被称为“扁担”。而在武汉著名作家方方撰写的小说《万箭穿心》中,“女扁担”李宝莉的坎坷命运,不服输的精神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日前,武汉京剧名家刘子微打造的汉派京剧三部曲将《万箭穿心》搬上京剧舞台,一度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5日,网友“新疆四海”在长江论坛上发布的一则名为“吃苦耐劳的汉正街女扁担”的帖子和一组女扁担的照片引起了网友们关注。

  近日,记者来到汉正街采访发现,“女扁担”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坚韧、不服输、吃苦耐劳”,是记者走进她们生活后的最大感受。

  “一个板车,挑出了家里两个大学生”,52岁的冯仁碧和丈夫一起做起了“扁担”,干起了男人才干的活。这16年,她风雨无阻,用自己瘦弱的肩膀顶起了半边天,培养出2个大学生。如今,大儿子和大女儿都已经工作,小女儿12岁,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出家里的第三个大学生。

  同样52岁的谭常兰是重庆人,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武汉买套两室的房子,晚年定居武汉。

  杜阿姨今年46岁,在汉正街当了19年的女扁担,从青年挑到中年的她,从没向客户多收钱,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到终点,默默承受着生命之重。

  瑞红(化名)是记者几天来的走访中,女扁担里年龄最小的。她是80后,为了能经常见到在老家恩施的一对儿女,瑞红放弃了在东莞的工作,来到武汉做起了“女扁担”。“我希望能给孩子们最好的生活。”瑞红说,她在硚口菜场附近租了一间10平米左右的房子,劳累一天后回家给孩子打电话成了她最开心的事情,每月都回次家看看孩子。

  采访结束后,瑞红说,在不少人眼里,扁担看似是最辛苦的劳动,可她们做得很自在。平淡简单的生活,也可以过得有滋有味。

  谭常兰,52岁

  给儿子在武汉买套房

  在一家批发皮鞋的商铺门口,记者找到了正在等货的谭常兰,今年52岁的她,是利济南路女扁担们公认最爱美的。整洁的衣服,挽起的裤腿,还扎着一根长长的马尾辫,虽然白头发很多,但是整个人显得干净、利落。

  “这是今天的第二单。”谭常兰是个健谈的人,一口标准的武汉话,很难相信她竟是个不折不扣的重庆人。

  据谭常兰透露,2004年,她和老公带着女儿、儿子从重庆老家来到武汉打工,洗碗、保洁……为了生计,她都做过。10年过去了,如今女儿早已成家,找了个武汉女婿,工作稳定,家庭幸福;而小儿子也已经读高三,且成绩很优秀,今年即将参加高考。

  谈到子女,谭常兰显得更加健谈,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自豪感溢于言表。“儿女都大了,一个爱美的重庆妹娃也就变老啦!”说完,她哈哈大笑。

  半个小时后,装货完毕,在记者和商铺伙计的帮忙下,载着700多斤的皮鞋,谭常兰的板车顺利“起步”,前往龙王庙送货。

  “这一趟50块钱。”谭常兰说,做扁担虽然辛苦,但是收入比在一般厂子里打工赚得多。她和老公在汉正街做扁担已经有4年时间,两人每个月加起来有近7000块的收入,除了租房和一些必要的生活开销外,夫妻二人很节俭,手里也渐渐有了些积蓄。

  “再坚持几年,买套房子给儿子结婚。”谭常兰说,来汉10年,她对这个城市有了很深的感情,虽然自己仅是汉正街最底层的扁担工,但这丝毫不影响她想成为这个城市一员的信念。谭常兰和丈夫打算将老家的房子卖掉,加上积蓄,在武汉买套两室的房子,晚年定居武汉。

  从利济南路到龙王庙几公里路程,谭常兰没有停歇,货送到后,拿着老板给的50块钱,她冲着记者笑了。

  “很辛苦,但是我有奔头。

   瑞红,80后

  给孩子们最好的生活

  在汉正街几天的走访中,记者发现女扁担年龄在40岁以上居多,而像瑞红(化名)这样的80后女扁担,人数则非常少。

  “我觉得做这行挺好。”出生于1981年的瑞红是湖北恩施人,身材瘦小,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与其他女扁担跟随丈夫拉板车不同,为了能“常回家看看”,2013年初,她孤身一人来汉正街做扁担。

  据瑞红透露,在来汉正街做扁担之前,她和丈夫在东莞的一家做手机的厂子打工,但是近几年家里老人的身体情况不好,加之两个孩子都上了学,为能多回几趟家,她只能就近打工。

  瑞红说,随着汉正街搬迁以及传统板车运货方式的日渐淘汰,在许多“老资格”扁担眼里,板车拉货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但是她却不这么认为。

  “这样更能体现劳动力的价值。”瑞红说,汉正街改造后,机械作业占据了运货的很大一部分,但是很多活儿只能靠传统的人力,所以,运货的费用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很多,一单能赚50~100元不等,因为自己年轻,体力好,每月会有4000多块的收入。

  “我的生活很简单。”瑞红告诉记者,她在硚口菜场附近租了一间10平米左右的房子,劳累一天后回家给孩子打电话成了她最开心的事情。

  “孩子们很懂事。”瑞红说,两个孩子是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但是孩子们很争气,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能够替爷爷奶奶做农活,这让她很欣慰。而她自从在汉正街当起了扁担后,她每月都能回次家,所以从武汉-恩施来回200元的火车票也就成了她一个月里最大的开销。“我希望能给孩子们最好的生活。”说完,瑞红又接了一个运文具的活儿,装满板车后,她消失在汉正街人群中。

   供出家里第三个大学生

  据汉正街的生意人统计,这里的女扁担大概有上百人,几乎占据了整个扁担队伍的半壁江山。冯仁碧便是其中一个。

  冯仁碧,52岁,四川人,当问起她当女扁担的“工龄”时,阿姨笑着说,今年是她入行的第16个年头。

  因常年重担压肩,冯仁碧看上去肩宽膀圆、身体结实,腿部肌肉特别发达。壮硕的外表下冯仁碧早已疾病缠身,常年的重体力劳动让她身体多个部位劳损受伤。腿部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脊椎弯曲变形。

  冯阿姨有3个孩子。大儿子和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目前在成都工作。“现在小女儿只有12岁,最大的心愿,就是供她读书,希望她成为家里的第三个大学生。

  聊到孩子,冯仁碧很骄傲。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希望两个孩子尽快成家,自己继续做扁担,做到自己干不动那天。

  杜阿姨,46岁

  儿子尽快娶媳妇

  46岁的杜阿姨在汉正街当了19年的女扁担,从青年挑到中年。现在杜阿姨做起这份工作游刃有余,但是她在刚入行时也很不好意思,觉得女人当扁担很丢人。之后她想通了,“凭自己劳动赚钱没什么可丢人的。

  1995年,杜阿姨和老公一起到武汉打工,老公做起了扁担,她端过盘子,卖过甘蔗。但是最终杜阿姨还是选择了和老公一起当扁担。“还是做扁担最自由!有就做,没有就休息。

  因为已经做熟了,经常会有熟客找杜阿姨挑东西,“运气好时一天能有十几趟活。”谈起现在的生活,杜阿姨感到很满足。大女儿已经成家立业,儿子找了份工作,年仅7岁的小女儿还在上学。

  “目前任务就是将小女儿抚养成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尽快娶媳妇传宗接代。”杜阿姨说,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只要做得动就要继续做扁担。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