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法院:齐心聚力扶弱战贫 乡村旧貌换新颜

22.08.2020  02:43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21日电 题:武汉市法院:齐心聚力扶弱战贫 乡旧貌换新颜

  作者 王田甜

  “郑队长,家门前的路啥时候能通车?我可盼着我汉口的亲戚常开车回来看看!

  “您只管在工业园好好上班,领工资,修路的事,有我操心!”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办副主任、刘集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郑启和乐呵呵地应着。

  随着琴川高速公路开始施工,老吴家成片的梨树被砍,老吴还为此闹过思想情绪。可不到一年,村里的光伏电站和物流工业园拔地而起,老吴因为先前支持过政府基础建设,被驻村干部特意安排进物流工业园上班,家里从此多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后来,从驻村干部处听说,自家门前修的是双向八车道公路,一旦通车,进武汉市三环内仅需40分钟,老吴天天盼着路能快点修好。

  自2015年帮扶武汉市蔡区张湾街刘集村以来,武汉市法院先后从机关择优选拔6名作风过硬、思想灵活、执行力强的退役军人承担驻村扶贫工作,确保扶贫工作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党建引领提速“思想脱贫

疫情期间,武汉市法院两次发动300余名干警,帮助贫困户销售蔬菜 郑启和 摄

  2019年3月,新一届村委成立以来,51岁的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党办副主任郑启和被选派到蔡甸区张湾街刘集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与此同时,武汉市法院还有针对性地从机关选拔出具有党建、农业、政法等专业背景或工作经历的转业军人刘青、于用钰加入工作队,选优建强驻村力量。

  刘集村位于武汉市蔡甸区张湾街西北部,是革命老区,紧临汉江大堤。受自然环境约束,刘集村没有工业企业,没有农业支柱产业,畜牧养殖业发展因防洪需要而受限。随着“谢八家泵站”和“琴川高速”两大工程的兴建,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受到较大影响,部分贫困户家庭经济增收出现困难。2015年,村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

  根据市、区、街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结合刘集村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认真核实、登记每户家庭人口、生产生活、耕地种植、养殖、住房、经济收入、子女上学、看病就业等情况,搜集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通过调研、核查1000余户次,撰写近8000字《刘集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析报告》,为精准施策帮扶提供了基础,打开了思路。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驻村工作中,郑启和始终把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建设扶贫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责任。注重加强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各类软、硬件建设,建成村党支部会议室,充实组织活动阵地,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

  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在武汉市法院驻村干部的倡导下,刘集村“两委”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召开大小会议15场次,组织党员温誓词、忆初心,系统全面学习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和省、市、区脱贫攻坚文件及领导讲话精神,2次组织邀请优秀支部书记、优秀党员进村讲授党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村干部抓自身建设的能力。

   点面结合致富路上步步高

肖兰成(左)和郑启和在自家鱼塘边交谈 刘婷 摄

  五年前,武汉市法院开始与刘集村结对帮扶脱贫。从那一刻起,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中心目标,做大做强村办产业,稳定增加村集体收入就成为市法院党组精心筹谋的内容。

  2016年至2020年,武汉市法院投入161万余元,帮助刘集村建设完成两座60千瓦的光伏电站,年均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2万余元,为13户13人提供就业岗位;帮助建成面积2857平方米的综合性工业厂房,实现为村集体年均增收31万元(2025年后每年37.2万元),提供近50个就业岗位。

  “没有工业和农业等村级支柱产业,仅局限于一家一户减贫脱贫,好光景就不会长久,稳定。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武汉市法院党组结合蔡甸本地实际,走绿色发展和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为刘集村挣得了多张 “长期饭票”。

  2016年底,刘集村村集体收入10万元。据保守估计,今年厂房正式招租后,抛开前4个月受疫情的影响,2020年村集体经济有望逾30万元,2021年收入可稳定在50万元左右,2025年有望超过55万元。

  有了村集体经济的保障,工作队将更多精力放到个体帮扶上,肖兰成就是一例。

  早年欠下高额外债、又没有经济来源的村民肖兰成,得到了武汉市法院驻村工作队的“贴身”帮助——量身定制脱贫计划、安排肖兰成和儿子一起参加技能培训,建议调整蔬菜种植结构,并帮助办理了5万元的扶贫小额贷款。有了技术和启动资金,2018年底,肖兰成一口气承包了80亩鱼塘养鱼,塘内种植莲藕,11亩菜地种植红菜苔、豆角等周期短、易销蔬菜。一年下来,仅是鱼塘收益就高达20万元,蔬菜净利润约3万元,加上儿媳在村办企业打工赚钱,家庭收入从“贫困线”一跃而上“小康线”。

   干群齐心聚力扶弱战贫

武汉市法院投资、帮助修建的60千瓦光伏电站 郑启和 摄

  自省、市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部署以来,武汉市法院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党组书记、院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和27个党支部分别一对一帮扶34户贫困户,构建“主体责任在党组,直接责任在各支部,落实责任在驻村工作队”的工作责任体系,形成“党组统揽抓、党办牵头抓、驻村工作队具体抓”的工作机制。

  在刘集村34户贫困户中,张某家庭格外困难——不仅经济收入全村最低,而且父母年迈多病,儿子有精神疾病,儿子儿媳的离异导致上初中的孙子一度出现自闭倾向,不肯上学。

  为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郑启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刘青、于用钰四处奔走,多次专程赴学校与校长、老师们面谈沟通,想方设法说服孩子的母亲和外公外婆一起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并联系医生开展治疗,笑容又重新回到孩子脸上。

  看到张某家因劳动力不足而荒芜的农田,工作队专门组织市法院青年干警帮助张家整理田地。与张家结对帮扶的部门自愿捐款1000元帮助张家购买药品,筹措8000元帮其修缮房屋。疫情期间,为帮助张家增加收入,工作队发动300余名市法院在职在编干警,帮助张家销售滞销蔬菜近800斤。经过帮扶,张家困窘的境况逐步得到改善。2020年4月,为表示感谢,张某夫妇专门向工作队赠送了锦旗。

  5年来,为解决刘集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和问题,武汉市法院帮扶责任人和工作队员入户走访、调研、慰问4500余户(人)次,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170份,谋划致富“点子”200余条,促成一批成功脱贫致富的典型。

  此外,武汉市法院还发动在职在编干警,帮助贫困户销售翠冠梨近4万斤、蔬菜3.3万斤,销售额约5万元;为34户贫困户送去大米3000斤、食用油2000斤、慰问金18万余元。向贫困户捐赠衣被、粮、油等日常用品千余件。帮助9户相对贫困家庭中11人办理了低保。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助村新建田间碎石路1500米、硬化道路3000余米、疏挖沟渠550米,完成村卫生室和健身场所建设。通过20天机械和350人环境整治作业,完成了地下排污管道铺设工程

  “活得有奔头,人会步步高……越来越好,越来越好,幸福的笑容天天挂眉梢!”现如今,面貌焕然一新的刘集村,信心和希望在村民间传递,责任和干劲在驻村干部们的心中传递。(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