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胎妊高症的妈妈生二胎“沉睡”2天后挽回一命

19.01.2016  09:47

主动脉夹层 制图晶晶

本报记者刘璇 黄金 通讯员杨璠 陈露 张璟祎

近日,一则“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怀孕女博士北医三院去世”的消息在网络上持续发酵。截至昨晚,以“北医三院产妇事件”为名的微博话题已有过亿的阅读量及5万多条讨论。

2015年12月28日,中科院理化所一位34岁的杨姓女博士,怀孕26周后因“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住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2016年1月11日,这位孕妇的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抢救无效死亡。1月16日,北医三院发表了官方说明,初步判断孕妇猝死的原因是“主动脉夹层破裂”,尸体解剖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北医三院的妇产科在全国都是王牌科室,处理产科危重急症经验丰富。夺走这位孕妇性命的“主动脉夹层破裂”究竟是个什么病?到底有多可怕?武汉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武汉产妇“沉睡”2天后挽回一命

半个月前,武汉同济医院刚刚接诊了一位患“主动脉夹层”的产妇,母子平安。

这位25岁的孕妈是在怀孕34周孕检时发现的主动脉夹层,当时她的胸痛症状并不是很明显。产科医生告诉她,主动脉夹层随时可能会破裂,2—3分钟就会死于失血性休克或急性心包填塞,根本来不及抢救。更凶险的是,腹中的胎儿也会因此而毙命。

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和评估,同济医生决定冒险为她施行紧急剖宫产手术。剖腹取子后,为了挽救产妇的生命,必须立即进行主动脉夹层手术。为了保证血压不波动,只能采取深度麻醉的方式,让产妇“沉睡”。

经过两天“沉睡”,血压终于平稳下来。打开胸腔一看,产妇的主动脉夹层已经顺着主动脉撕裂到了主动脉弓,心外科医生为她更换了十多厘米的主动脉,成功解除了“定时炸弹”警报。

据了解,同济医院去年一年就接收了3例患极其危重的主动脉夹层产妇,均存活。

“主动脉夹层”破裂2分钟就会丢命

武大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王志维一直在关注“北医三院产妇事件”。

作为中南地区最早开展“主动脉夹层”手术的专家,他告诉武汉晚报记者,主动脉夹层是心脏外科急症中最凶险、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一旦夹层破裂,2分钟之内就会丢命,即使当时身处医院,也根本没有救回来的可能。

王志维介绍,主动脉是从心脏出发的一根主干道,又粗又厚实,分为内、中、外三层,其中外膜最薄。正常情况下,它们是紧密贴合在一起的。如果血管内膜长期受到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就会变脆变薄,最终被流动的血液撕破。

内膜被撕裂后,血就会灌入到内外膜之间,形成一个鼓起来的球,这就是主动脉夹层。如果血压持续升高,就像不停给轮胎打气会爆胎一样,最终导致血管外膜破裂,瞬间毙命。

“我们科一年要接诊200多例主动脉夹层,其中一半都是发生在冬季,几乎每天都会碰到。”王志维说,受冷空气的刺激,冬季血管急剧收缩,血压持续增高,受损的血管内膜很容易被高压的血液撕裂。有时候打个喷嚏、上厕所一用力,都会导致主动脉夹层。

武汉晚报记者获悉,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去年进行了400多例主动脉夹层“拆弹手术”,武汉亚心医院一年接诊3000多例胸痛病人,其中有150多例是主动脉夹层。

亚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勇介绍,很多时候形成主动脉夹层只需要2—3分钟时间,从出现夹层到死亡也只要1—2分钟,非常凶险。

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罪魁祸首”

“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罪魁祸首’。”张勇透露,高血压时间长、血压控制不好的人最容易发生主动脉夹层。

王志维也证实了这个说法。“临床上超过九成的主动脉夹层都是40—60岁的人。”他解释。这个年龄的人血管弹性下降,长期的血压高导致血管受损老化,内膜更容易被撕破,24小时死亡率超过50%。

北医三院的官方说明中也提到,杨女士已患高血压十余年。“这么年轻就得主动脉夹层,不单单是简单的高血压。”王志维介绍,从临床接诊的情况来看,二三十岁发生主动脉夹层的病人,多半都有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比如马凡综合征。

他分析说,34岁算是高龄妈妈,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大大增加,原本血管就有问题,平时血压也高,怀孕后持续居高不下的血压更是“雪上加霜”,血管不堪重负直接被“引爆”。

并非发生了主动脉夹层就只有死路一条,只要赶在破裂前将破口“堵”住,95%的病人都有治疗的机会。王志维表示,关键是早发现。他介绍,血管撕裂内膜形成主动脉夹层时,超过九成的病人会有剧烈的胸背疼痛,必须在第一时间到医院就医。同时血压也飙高,就要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的可能,血管CT或造影都能确诊。

王志维提醒说,主动脉夹层的手术非常复杂,一旦主动脉弓被撕裂,还需要置换全弓血管,建议市民最好到大医院接受手术。比如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大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和亚心医院。

一胎有妊高症怀二胎要格外当心

北医三院的官方说明还提到,杨女士是因为患有“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而入院的。据报道,杨女士此次是二次怀孕,上次怀孕28周时发生重度子痫早产,孩子也没能保住。

武汉市妇幼妇产科主任宋晓婕告诉武汉晚报记者,像杨女士这种情况根本不适合怀孕。她介绍,重度子痫前期又叫重度妊高症,这种情况对宝宝和妈妈都非常危险:妈妈可能出现心力衰竭、脑出血、肾功能障碍、肝功能的损害、血小板减少等,胎儿则会出现宫内发育缓慢、死胎等情况,“这样的妈妈很难把孩子怀足月”。

“妊娠晚期发生的子痫前期一般不可怕,经治疗后选择合适时机终止妊娠,可以确保母儿安全。”宋晓婕说。临床上最怕的是早发型子痫前期,也就是胎儿未足月,小于34周的患者。她透露,高龄、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等,都会增加妊高症的发生风险。

宋晓婕回忆,1982年刚参加工作时,她曾经遇到过一位“高血压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的二胎妈妈,怀孕28周因剧烈头痛被送到医院,当时她的双眼都失明了。检查发现,胎儿已经死在了腹中,妈妈体内有大量的胸水腹水,随时可能丢命。剖腹取胎后,在医院住了近2个月才出院。“她怀第一胎时就因为血压太高,胎死腹中了。”

重度子痫的发生跟季节也密切相关。宋晓婕透露,以前一到冬天,病房里就住满了重度子痫的孕妇,夏天基本都没有。这个季节,孕妈一定要注意保暖。

现在二孩全面放开,很多40岁的高龄妈妈都跃跃欲试。宋晓婕提醒说,过了35岁后,发生妊高症的风险成倍增加,怀孕后一定要严密监测血压。尤其是头胎有妊高症,怀二胎时肯定会再次发生,这种妈妈不建议再次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