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助力湖北县域经济发展

30.07.2014  12:24

本网讯(通讯员张培 马亮)7月25日,湖北省县域金融工作现场会在湖北省通山县召开。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校党委副书记骆郁廷,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谢丹阳,亚洲开发银行高级投资专家郑康彬,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经济与管理教授学院叶永刚以及全省17个地市州的主要领导和金融办负责人与会。

会议主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三农”的若干意见》和《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支小支农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推广通山县在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的经验做法,总结交流县域金融工作,带动湖北省县域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和水平提升。

曹广晶在会上对我校积极支持湖北发展表示感谢,对叶永刚及其团队在通山县所做的县域金融工程试点的经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咸宁市及通山县政府敢于创新、敢想敢为的精神予以鼓励,强调将通山经验向全省推广,使其成为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一项重要工作。

骆郁廷代表学校向给予我校所做研究工作的充分肯定与支持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咸宁市人民政府和通山县人民政府表示衷心感谢;他认为,叶永刚及其团队助力湖北县域经济发展是贯彻学校“顶天立地”方略的充分体现;同时简要介绍了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在之后的中国县域金融工程论坛上,谢丹阳、郑康彬、叶永刚等多位来自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人士分别发表主题演讲。

叶永刚以《金融工程助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为题,具体阐述了通山模式。他认为,确立以金融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县域企业和经济发展;将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结合,形成互补和相互竞争的格局,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将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相结合……通山模式的9大经验值得全省推广,其必将推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为湖北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通山县域金融工程建设是金融先行,通过盘活县域自有存量,以县域核心产业建设和典型乡镇建设为两翼进行主体建设,积聚县域分散化的优势资源,发展优质企业、特色产业、典型乡镇,实现以点带面,助推特色经济增长点的形成,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通山县通过实施县域金融工程,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贷款余额翻番和资本市场融资零的突破,并且不断创新金融服务领域和金融服务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编辑:冯林)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