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疆武警打30次长途决定为儿移植骨髓 妻织鞋筹钱

17.09.2014  12:53
军嫂王菁正在织棉拖鞋。 记者伍伟 摄

  驻疆武警爸爸与儿子半相合配型成功

  又是一个7天。9月10日,军嫂王菁终于拿到了丈夫与儿子的配型结果:半相合。如果决定移植,有60%的成功率,但也有40%的几率再也走不出移植舱。

  这是一个让人又喜又忧的结果。经过一周的痛苦抉择,武汉、新疆两地至少30通电话后,昨天下午,王菁和丈夫杜盛锋做出了他们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用爸爸的骨髓救儿子的命。

  比妈妈多一“”,武警爸爸半相合配型成功

  “看来还是父子亲一些,比我多了一‘点’”。9月10日上午9点,王菁拿到父子的配型结果后,第一时间给记者打来电话。而在一个月之前,当她拿到自己与儿子的配型结果时,只是发了个“结果拿到了”的短信。

  “我就说过我能配上吧。”驻守新疆的武警爸爸得知结果后一点都不觉得意外,他着急地问记者,什么时候能做移植。

  这是关键的一“”。 协和医院血液科教授夏凌辉之前就告诉过王菁,和全相合骨髓移植要求不同,半相合骨髓移植技术只要求供受两者一条HLA 染色体相同,血缘亲子之间80%都符合该技术要求。但半相合移植手术难度极高,成功率只有60%,而且移植手术后排斥风险更大,费用也高于全相合移植。

  30通长途电话作出艰难决定

  做移植,孩子有六成希望康复,但也有40%的可能性出不了移植舱。6:4的风险比,让这对饱受折磨的夫妻寝食难安。一周来,他们曾多次在电话里决定“”,但一放下电话,又瞬间否定。反反复复至少30通电话后,才最终下决心:赌一把!

  “我好怕因为我的决定失去孩子。但如果不做决定,孩子没任何希望。”昨天,王菁含泪告诉记者,做还是不做已经纠结她4年了。

  其实,儿子杜新武刚得病时,王菁也曾考虑过做移植。但由于儿子病情多次反复,容易感染,发烧不断,不具备移植条件,加上经济压力和移植风险,她一直没下这个决心。

  但是现在已经到了必须做出抉择的时候了。杜新武的病情已发展成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想要救孩子,治疗方案只剩下两种:骨髓移植和AT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而对急重型再障患儿来说,骨髓移植是首选。

  为顺利进舱,王菁第一次教儿子“独立

  前天下午,王菁再次来到协和医院咨询移植相关事宜。夏凌辉教授特意询问了杜新武的生活自理能力,因为移植必须进“隔离舱”,与妈妈至少要分离20天,王菁只能隔着厚厚的玻璃看儿子。

  “儿子几乎一天都没离开过我。”王菁一想到这一点心里就发毛,现在她每天都会故意离开病房两个小时,还要跟孩子做思想工作。杜新武似乎也听懂了妈妈的话,这几天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比以前乖多了。

  织棉拖为儿子筹集医疗费

  据专家保守估计,像杜新武这种病情,骨髓移植费用约需要50万元。

  “为了救儿子,我们已做好卖房的准备。”王菁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东挪西借,所有亲戚朋友借了个遍,也只凑了十万元治疗费,实在不够,只有卖掉黄石娘家的房子。

  从新疆回来后,王菁就一边照顾儿子,一边做起织棉拖的活,她说天意渐凉,棉拖开始有市场了,一双棉拖卖30元,除掉成本可赚10元钱,能卖一双是一双,能凑一点是一点。

  自本报报道以来,不断有市民被王菁的故事感动,目前已有上百位爱心市民伸出援助之手。欲帮助军嫂王菁的读者可拨打电话:18671482343;王菁建设银行卡号:6217002870015897034

  记者王恺凝 伍伟 通讯员 黄冬香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