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朝辉:回乡创业绘就田园诗画

19.05.2020  19:40

   中新网湖北新闻5月19日电 题: 朝辉:回乡创业绘就田园诗

  作者:郑家裕、梅大春、郑勇

  初夏时节,秭归县长春村层层梯田装满山泉,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美如画卷。到了秋天,稻浪翻滚,金灿灿的梯田高低错落,就像一条条金黄的飘带,装点着雄浑的大山。这就是梅朝辉苦心经营的诗画田园。

  现年47岁的梅朝辉,是秭归县沙镇溪镇长春村人,县人大代表,秭归犇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01年,他高中毕业后,就远赴北京、广东、福建等地打工,当过建材推销员,制鞋厂厂长。2013年,他返回家乡创业,养殖肉牛,开垦荒地种植冷水稻,与乡亲们一道,在高山之顶演绎精彩人生。

  梅朝辉家乡长春村,平均海拔在800多米。他住的地方虽然偏僻,但山清水秀,溪沟水流潺潺,泉水丰沛。儿时的记忆中,水田如镜,蛙鼓声声,绿色的稻田从河底一直栽到了天上。每年过春节回家,当他看到昔日的耕地荒芜,在田里劳作的都是年老人时,心里久久无法平静。

  2013年夏,梅朝辉放弃城市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稳定的工作,回家乡创业。经过多方考察,结合家乡水草丰荗的特点,决定养殖肉牛。他拿出自己打工的全部积蓄,再找朋友拼凑100余万元,创办秭归犇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厂房之初,老家的路还是土路,过大货车困难,建厂房的设备只能从主路转到小农用车上,分批转运,一遇下雨,就要停工,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妻子笑他自找苦吃,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过半年的建设,容纳100多头的养殖场,配套的沼气池,终于在山上落成了。

  养牛圈舍修建好后,梅朝辉从外地引进优质牛犊开始他的创业人生。开始养牛只能从内蒙古买架子牛(约300多斤的牛犊),运回育肥后再出售。从内蒙古到秭归,来回几千公里,一车装几十头牛犊,担心运输途中牛犊安全,他一路上都和他的牛犊们在一起,浑身被牛粪沾满是常事。

  养牛也是个技术活,牛犊从大草原来到三峡的大山,环境的改变能否适应,开始时梅朝辉一窍不通,遇到难题,就在网上查询资料,购买书籍学习肉牛养殖的技术和经验,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县畜牧局老师请教。如今,梅朝辉的养殖经验越来越丰富,养牛也慢慢步上正轨。最高峰时年存栏100多头,出售50多头。今年,公司肉牛养殖年经营收入有望突破150万元。

  肉牛养殖需要牧草,梅朝辉找村委会提出了“一免二优”的牧草种植模式,即免费发放牧草种子、优先优价收购本村村民种植牧草。在牧草种植季节及时开展牧草种植培训,挨家挨户指导种植技术,在牧草收割时,他又挨家挨户上门指导农户收割、施肥,确保牧草能够二次生长,做到“一季牧草、两季收割”,既满足公司草源,又促使老百姓增产增收。

  截至目前,全村共有30多户从事牧草种植,种植面积达50多亩,亩产值可达5000多元。5组村民梅玉琴,是养猪大户,过去10多亩地全部种玉米做饲料。现在,他全部种上青贮玉米草,卖给牧场,用卖青草的钱来购卖玉米。他说,这样比原来单纯种玉米划算多了。为了带动村里老百姓增加收入,他承诺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包括路边杂草均按照牧草价格收购。近6年来,公司每年收购全村老百姓秸秆支出15万元以上。贫困户梅卫军高兴地说:“现在,我家田边杂草和秸秆都能变钱了,去年我家就卖了近5000元”。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饲草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周边农户种的饲草远不够喂养之需。他把目光盯上了屋场周边的金坝、银坝水田。在他儿时的记忆中,这些成坝的水田,曾经是他们富足生活的象征,是一个地方的成年男人能娶上好媳妇的资本。他想,如果把这些良田流转过来,发展高山冷水米产业,何乐而不为?既能解决养牛饲草,又能用牛粪种植生态水稻。2019年春,他流转周边农户50多亩农田,种植冷水稻,每亩为农户支付租金200元,让出租的农户常年在他公司打工。这一年,他为本村村民支付工资17万多元,周边用工1140个。8组村民梅大钢,今年已经55岁了,因患矽肺病已经不能外出打工,仅去年一年,就在公司打工增收1.4万元。今年,梅朝辉又流转土地70多亩,抓住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开发的机遇,按照“记住乡愁”的理念,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土地改造过程中置入乡村旅游元素,把层层叠叠的梯田打造成农业风景区、产业观光园。泉水灌满了的层层梯田、农民抢抓农时忙碌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农耕画卷,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大山之中,梅朝辉的生态农业越走越宽广,田园诗画越绘越美丽。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