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评论:让7000万人不愁吃穿 “最后一公里”很关键

10.12.2015  09:43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300多年前,清朝县令郑板桥躺在屋子里听到萧萧的竹声,似乎听到了百姓痛苦的呻吟。这样的诗句,读来每每令人动容。

  今天,当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大都市里车流滚滚拥堵不堪,当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以至于中央不得不出手整治的时候,还有7000多万国人因为缺吃少穿,正在发出无奈的呻吟。也因此,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文发布,多少人看到了走出贫困的希望曙光。

  中央提出的目标具体而实在: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归结起来五个字:吃、穿、住、学、医。从文件中,我们不但看到了“打赢”“攻坚战”的决心,也看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勇气。

  如何真正让7000万人不愁吃、不愁穿?顶层设计有了,“最后一公里”非常关键。末端落实如果不到位,一切就都白费,贫困百姓还是得不到实惠。

  我们的担心不是没有来由。这些年,政府除了出台各类脱贫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还投入了大量“真金白银”。但竟然就是有人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宝贵的扶贫资金。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曾说:“我非常不满意、甚至愤怒的是,扶贫款项被截留和挪作他用,和救灾款被挪用一样,那是犯罪行为。

  总书记的愤怒也是基于一些触目惊心的事实。比如,贵州江口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把国家的扶贫项目资金当成自己发财的资本金,伙同他人做起了“生意”。

  又比如,甘肃省白银市一个镇的镇长,上级拨给188万元农村危旧房改造补助金,他把其中的17.6万元据为己有。

  再比如,安徽省潜山县扶贫办下拨给某村总共15万元的扶贫互助资金,村支部书记竟从中挪用了13万元,借给他人用于营利活动。

  “没钱的得不到帮助,有钱的偏偏领着扶贫款”,这种怪现象更是典型的“假扶贫、扶假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央下了决心,但落实到终端末梢,这些怪现象会不会故技重演?“最后一公里”会不会走歪跑偏?还是不免让人揪心。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让7000万人不再为吃穿发愁,需要各县、乡、村的干部管好“最后一公里”,摸着良心办事,不让私心作祟。另一方面,必须对贪污侵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让胆敢挪用甚至贪污困难群众“保命钱”“活命钱”的人付出更惨重代价。这样,中央的扶贫政策才不至于走样,贫困百姓才能真正感受到温暖。(中央台评论员陈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