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收入分配改革提速①】2016,我的工资会涨吗?

16.02.2016  08:40

 

【核心提示】

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

二次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

编者按

猴年春节回家,不少人都会被问到在哪里工作,收入高不高?工资,最关系职工切身利益,最容易引发社会关注。

你能想到1988年,我国收入最高的行业是地质勘探、水利管理吗?曾几何时,“一公交、二财贸、哪都不要去文教”,真实反映了由收入而带来的社会对职业的权衡。

岁月荏苒,收入分配改革近年来提速,但在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施国企高管限薪的同时,广大职工仍感觉“干得多、挣得少”,收入“跑”不过房价、物价。而且,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还在呈现扩大趋势,职工收入和劳动报酬在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广大劳动者平等参与社会分配权益的基本保障。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劳动收入“涨”声响起,让人振奋!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关口,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如何实现收入翻番?缩小收入差距,提低、扩中、控高,重点抓哪一个?

收入增长,是职工最期待的事,也最容易拥有“获得感”的事,新一年,新开工,职工心中都有这样的期待和疑问——2016,我的工资会涨吗?

收入差距未来能否缩小?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增长,收入分配差距也在缩小,但是收入差距问题仍然存在,如何分好“蛋糕”已经是劳动者最期待最迫切的问题,也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偏低、四个差距大。

首先,两个比重偏低。第一个比重是居民收入比重偏低,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第二个是劳动报酬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当中所占的比重2012年大约是49.4%,而1992年最高的时候是54.6%,没有达到历史上最高点。

其次,四大差距仍然偏大。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按照2014年数据,两者相差2.75倍,但中国1985年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1.86倍,现差距远远高于历史上的最小差距。国际上横向比也没有这么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二是地区居民收入和工资差距仍然偏大。全国20个省市陆续公布的2014年地区平均工资,北京是目前唯一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突破10万元的地区,是最低的河南省的2.4倍。

三是行业工资差距大。2013年中国最高收入行业和最低收入行业之间差距为3.86倍。

四是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包括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和职工平均工资差距,正式工和劳务派遣工工资差距,体制内的和体制外人员的工资差距,还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金与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差距,居民收入最高组与最低组收入差距等等,都普遍偏大,有些差距还过大。

【期待】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认为,“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到的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增加就业机会、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等,都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说,“十三五”期间,将以缩小工资收入差距为目标,更加注重健全分配机制。推进工资制度改革,统筹平衡好各方面群体的利益关系。健全工资水平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切实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规范企业工资分配的制度环境,完善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

怎样让涨工资更有获得感?

2015年5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调查数据,全部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9969元。其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最高,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2.20倍。

每当统计局公布平均工资时,有首打油诗都注定会被网友们反复提起。“张家有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 。

农民工、白领、公务员为啥都吐槽“收入低”、“被平均”?怎么才能让职工的工资增长更有“获得感”?

不少专家认为,造成职工收入“被平均”,没有收入“增长感”的原因,除了房价高企、物价总体水平的压力外,社保制度不够健全和医疗教育资源不均是重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医疗、教育、保障性住房方面投入较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普通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群体流动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条件都有待提高。

另外一些原因是因为目前行业细分不够,行业内的收入差距也较大。同样是金融业和农、林、牧、渔业,都存在“高大上”,也都有“矮矬穷”。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者工资性收入增速跑不赢CPI和GDP增速,以及工资性收入在GDP中占比并未提高。

从总体来看,我国全部雇员1985年平均工资为1120元,到2012年增长到34905元,共增长30.2倍。而同一时期人均GDP则从857元增加到29991元,增长了34倍,劳动者收入增长跑不赢GDP增速。

工资性收入在GDP中的占比,这个比重越高,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所占份额越大,社会分配越公平,然而,长时间以来,我国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绝对额增长,但是在GDP中的占比却未提高。据统计,2004年至2008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从50.6%下降到47.9%。而2009年和2010年,这一比重继续降至46.6%和45%。

我们应该认识到很多人反映强烈的收入“被增长”“被平均”等问题,实质上是收入分配机制亟待进一步改革,这样才能共享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

【期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认为,“十三五”会加大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一方面,要继续强调按劳分配,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另一方面,要强化知识、技能等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积极创造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经济下行工资还能不能涨?

据媒体1月11日报道,研究显示,2016年全世界都要涨工资,而且实际涨幅将是3年来的最高。其中,中国员工的工资将平均增长8%,增幅位列全球第一。

但是当前的事实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在这样的情形下,还能不能谈涨工资,工资又如何才能提高?

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GDP增速。不少专家认为,收入增速利好主要来自于从结构性因素,近年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在转型,就业比预期的要好,工资上涨,所以城乡居民从劳动报酬得到的收入一直比较坚挺。

但收入增速利好又遭遇了经济下行压力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不少省份经济增长乏力,劳动生产率增速持续放缓。

当前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有3个:重点行业产能过剩、全要素生产率转负、快速上升的要素成本不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对于企业和职工个人来说,如何实现工资增长呢?

专家建议都要聚焦于技术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劳动所得。“根本办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分蛋糕,首先要把蛋糕做大,然后才是如何切好蛋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综合室主任王学力说。

只有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工资提高,才是可持续的。五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除此之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也提醒职工,居民收入2020翻倍并不等于工资翻倍,居民收入不仅包括工资、奖金等货币收入,也包括城乡居民在教育、医保、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获得的收入和待遇。他认为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将收入倍增理解为到2020年人均现金收入乃至购买力翻番是不准确的。

【期待】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认为,只要工资增长水平不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水平,这种增长就是可以持续的。

“从国家发展进程来看,我们不能老是以劳动者报酬低水平为荣,而要从以低劳工成本为竞争优势转向以高素质劳动者和与之相匹配的薪酬水平,以及产业升级、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为追求目标。”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说。

收入增长“提低”是重中之重?

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分配公平,在“提低、扩中、控高”三个解决途径中,“提低”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改革的重点。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抓好收入分配,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其中,最重要的是“提低”、“控高”。

一方面,“提低”是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中值得期待的突破口之一。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社会有共识,阻力相对较小,落实的可行性也更大些。只有“提低”方面有新的进展,则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逐步缩小收入和财富的不合理差距等改革目标才有现实意义。

他认为,“提低”的重点是提高农民、城乡贫困居民、企业退休人员和低收入工薪劳动者这四部分低收入工薪劳动者的所得。在相关配套措施方面,包括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贫困居民的保障标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抓好农民增收工作,等等。

考虑到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执行院院长李实认为“提低”关乎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让低收入群体有更多收入有助于消费倾向的上升,从而实现消费驱动的增长方式,也会带动社会公众公平感上升,有助于社会稳定,为经济适应新常态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不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劳动生产率也难以解决增加收入的问题。李实表示,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来“提低”是不现实的,因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必须与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劳动生产率保持同步,不然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太高,也会“机器换人”,反而会带来失业问题。因此,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来提升低收入人群的劳动生产率才是出路。

【期待】

李实认为,经济社会无论如何发展,理应首先关注社会最底层人群,且从目前收入差距的主要矛盾来看,消除贫困人口、提高农民收入应当成为缩小差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数据

最低工资

据不完全统计,进入2015年以来,全国已有上海、深圳、北京等28个地区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仅剩下辽宁、河北、青海、江苏4地未进行调整,超过了2014年全国19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

调整之后,深圳、上海两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2030元、2020元,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00元大关。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依然是北京,达到18.7元。最低工资标准的连续上调,起到了保护劳动者基本权益的“托底”作用。

名词解释

工资

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即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对城镇普通劳动者而言,工资是主要收入来源。

平均工资

平均工资,是一项反映工资总体水平的指标,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不同于每一个人的具体工资水平。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看点

新兴产业工资增长快

不少专家认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正在进行中,从大方向来看,工资增长快的肯定是新兴产业,如互联网、体育、娱乐、健康等。另外就是供求严重不平衡的职业,如月嫂等。未来工资增长慢的是产能过剩的行业,例如低端制造业和供过于求的职业。

春季就业择业建议

未来中国产业结构要迈向中高端,对职工的技能、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职工需要不断学习,通过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在适应经济结构升级需要的同时,实现收入的提高。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不同行业产业分化严重。专家建议,择业时更多关注成长性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多选择供求关系中供不应求的行业,这样有助于收入的较快提高。(文字来源/新华社 漫画美术/李法明 撰稿/罗娟 李丹青)

收入分配改革大事记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入刑

政策:针对欠薪问题久治不愈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构成的巨大威胁,2011年2月国家推出《刑法修正案(八)》,设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严惩恶意欠薪行为,给恶意欠薪者以强大震慑。

影响:欠薪高发、多发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去年共办理拖欠工资等待遇案件17.4万件,其中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约为2039起。

个税起征点上调

政策:针对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拉大所带来的限高、调低呼声的高涨,个税法修改案于2011年6月顺利通过并实施,将工资、薪金所得的个税起征点调整为3500元,将此前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为7级,降低低收入者或者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提高他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

影响:工薪收入者个税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有约6000万人不需要缴纳个税,受益者多是工薪阶层。不过从2011年以来,中国人的工资水平提高不少,依法照章纳税的人也在不断增加。

收入分配改革意见出台

政策: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通知指出,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影响:2014年5月,国务院批复由发改委牵头,建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有专家指出,联席会议制度的确立,意味着收入分配改革有望真正破局。收入分配改革在地方层面正加速推进。四川、广东等地出台了“地方版”收入分配改革实施意见,均提出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建立最低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

央企高管“钱袋子”缩水

政策:2015年1月1日,《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改革后的薪酬结构由此前的基本年薪加绩效年薪,改为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加任期激励收入。基本年薪根据上年度中央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一定倍数确定。

影响:随着方案的实施,广受诟病的央企高管薪酬畸高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纠正,央企高管的“钱袋子”普遍出现缩水。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曾表示,改革后多数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将会下降,有的下降幅度还会比较大。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涨工资”

政策: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公布,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开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同时其基本工资也进行了调整。截至7月底,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的兑现工作全面完成。

影响:此次工资调整优化了工资结构,重点向基层倾斜,并且确保所有人员的工资都有所增加。虽然“月人均实际增资300元左右”的涨幅并不大,但官方进一步明确了建立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近期要每两年调整一次基本工资标准。也就是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钱包以后有望越来越鼓。

此外,针对基层公务员直接面对矛盾和问题、工作任务繁重而晋升通路狭窄、严重影响其积极性、稳定性等问题,于2015年1月出台下发《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提出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

乡村教师迎“最无争议涨薪”

政策:国务院2015年6月初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要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各地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乡村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

影响:按照上述《计划》, 330万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将有明显提高,生活待遇将获得较大改善,这次可以预期的乡村教师涨工资,受到了公众的一致赞同,被称为“最无争议涨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