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路上不言悔——记宜昌城建援藏干部高周洲、刘洋

19.10.2014  13:56

  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远,不管生活有多艰苦、工作有多困难,来到雪域高原,来到雅砻大地,来到“汉盐”之城,就要坚守信念,做高原的雄鹰,展翅翱翔、搏击蓝天。

   向着雪域高原出发

  “好男儿志在四方,党有号召、边疆有需要,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当高周洲获悉市规划局将选配一名技术干部支援西藏建设时,他毅然将家中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的岳父及不到两岁的儿子交由妻子照顾,选择了援藏。妻子满脸从容地告诉他:“家里有我,你放心去工作,一定要干出成绩来。”“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市房管局刘洋在进藏前同时管理着三个项目,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使他在工程质量管理上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哪里安全有隐患,哪里质量不合格,他一眼便知,过硬的专业技能使他在房管系统选派技术援藏人选中脱颖而出。

  4月28日,带着对西藏的期盼向往、父母的牵挂、家乡人民的祝福,他们出发了。皑皑的雪山、纯净的蓝天、湛蓝的湖泊,高原的美丽风光一次次地冲击着心灵;然而植被缺乏、空气稀薄、人地生疏等恶劣环境也考验着每位援藏人的意志。加查县平均海拔3200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的60%,一到加查他们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高原反应——呼吸困难、嘴唇干裂、流鼻血、夜难眠。“来加查我们不能做游客,更不能当看客”,在克服了最初的不适应后,他们马上转变角色,埋头拟定工作计划,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把思念藏在心里

  加查县城乡统筹项目——安绕镇综合文化广场就要开标了。该项目是2014年宜昌援建的第一个工程,绝不能出差错。有着多年设计和审图经验的高周洲主动请缨承担该广场项目的管理工作,为了不负加查同胞的期望,高周洲没日没夜地翻阅资料,既做设计师,又当预算员,时常忙到凌晨三、四点,香烟和浓茶成了他夜晚最忠实的伙伴。

  6月2日,夜已深,宁静的县城只听见阵阵狗吠声,住建局办公楼里一个身影正在电脑前紧握鼠标,聚精会神地描绘广场蓝图,突然电话铃声响起,一个熟悉的号码印入高周洲眼前,妻子打来电话,孩子生病了,哭着要爸爸。“儿子,爸爸祝你和妈妈端午节快乐,爸爸在很远的地方工作一时回不来,你在家要听妈妈的话。”高周洲挂断妻子的电话,强忍着泪水,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四个月过去了,广场雏形初现,看着自己经手的工程一天一天“长大”,高周洲有说不出的自豪和幸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把各部门的专业规划和项目建设融入城乡规划之中,高周洲不顾山高路远,深入牧区、寺庙、学校、医院和电站等地实地调研,主动到县直各部门征求意见,并先后走访国土、发改、旅游、交通等近十个部门,征求规划意见上百条,进藏不到一个月行程已达几千公里,足迹踏遍了加查县五乡两镇。

   缺氧不缺精神

  安全生产,质量第一。县住建局由于缺乏工程质量管理人才,建好不到两年的周转房就出现屋面漏水、涂料脱落等工程质量问题。质量就是生命,为了筑牢安全这道防线,每一次基础验槽,每一次混凝土浇筑前钢筋、模板安装检查刘洋都亲力亲为。6月20日,刘洋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加查镇完全小学教学楼钢筋未按规范要求施工,他立马叫来施工单位负责人黑着脸说:“钢筋没有达标,全部拆除返工!”施工单位负责人说:“工程质量没有问题,我要到地区质监站找领导去!”刘洋吼道:“工程质量不合格,找谁都没用!”在刘洋的监督下,施工单位按照要求将不合格的工程进行了返工。

  8月6日,位于海拔4600米的加查县崔久乡统筹城乡项目开工了。恶劣的气候环境加上高海拨的地理条件,大大增加了施工的难度,为赶在天寒封冻前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刘洋坚持吃住在工地,鏖战在一线。9月13日,三号楼一层楼楼板顺利完成浇筑,忙碌了一天的刘洋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驻地,刚脱下衣服就看见外面飘起了大雪,他披上衣服就往工地跑,大声喊道:“工友们快起来,下雪了,混凝土还未完全凝固,一旦受冻将全部报废,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没来得及多考虑,他立即组织工人找来塑料薄膜、毯子,给刚浇筑的楼板盖上了厚厚的“棉被”,当检查完最后一间房时已是深夜十二点,此时他的衣服上已经披上了厚厚的白雪。艰苦的环境让这个白净的宜昌小伙脸上绽放出了美丽的高原红,看着自己管理的项目按照施工进度一点点推进,他欣慰地笑了。

  援藏期间,两位憨厚的宜昌小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援藏为什么、进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如今他们即将结束援藏工作返回故地,却把先进的工程管理经验、规范的审批程序留在了“第二故乡”——加查。

  本报通讯员 刘华镇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