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获评“恩施楷模”--“恩施好人榜”

23.10.2014  13:13

        用自己的血液捐赠另一个生命

  恩施州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学生杨鑫,今年4月为同是90后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于本月获评恩施州首批“恩施楷模”--“恩施好人榜”。评选由州委宣传部、州文明办共同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集推荐评选、表彰宣传、道德实践为一体,该榜单分设“恩施好人榜”“恩施英雄榜”“恩施孝星榜”“恩施诚信榜”“恩施先锋榜”五大榜,经过层层设榜、评选和逐级推荐,上榜者将颁发证书。
  2013年下半年,90后小伙杨鑫第一次接到了湖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工作人员的电话,告诉他在中华骨髓库留下的血样与武汉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在州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为杨鑫进行了高分辨血样采集,与白血病患者高分辨配型成功、体检合格后,他毫不犹豫决定捐献,最终于2014年4月为这位同是90后的白血病患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续写了生命的奇迹。

      为捐赠,他善意地“欺骗”了父母

  对骨髓捐赠,杨鑫义无反顾。但对不知情的父母,他仍然带着一丝愧疚。“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这是父母经常跟他谈起的,意在提醒他要注意照顾自己。因为父母对骨髓捐赠不甚理解,他们担心骨髓移植会给儿子的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在与父母电话交涉过程中,骨髓捐献的想法受到父母的强烈阻止。
  在谈及父母时,杨鑫用平静的口吻说,父亲是个慈爱的人,而母亲则是位爱操心的人。谁又舍得让自己这样的父母心有所虑。再三的解释也说服不了固执的父母,远在青海的父母甚至做出最后的宣判:如果依然不放弃,父母就立刻到恩施来找他,无论如何也要阻止儿子捐赠自己的骨髓。为了能让父母安心,孝顺的杨鑫悄悄签署了骨髓捐赠的协议,直至走出采集室,他的父母依然不知道孩子已经做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
  当媒体记者纷纷前来申请采访时他纷纷拒绝了,说一旦公布到网上被她知道就不好,至少到现在我还不希望他们能知道,我不想让他们操心。好在,在这种压力下,他得到了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支持。
  在决定的背后杨鑫心系着那个来自家庭贫困,却依然努力拯救儿子的亲情。是的,坚持,坚持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一个心愿,坚持的还是要给另外一对同样期盼儿子健康的父母以希望。
  “按理,我这算是不孝吧。。。但是,毕竟他们早晚会知道,希望到那时,他们会原谅体恤我。”

      面对疼痛,他坦然处之

  当采集干细胞开始,如同中性笔粗细的针头扎入手臂动脉。血液在血液分离机处理器中循环了十七次。过程并不好过,但是他却觉得心里放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事后,杨鑫回忆只是用平淡的口气说,只是比献血的针管粗点,是挺痛的。虽然随着现代骨髓捐献对身体伤害很小,但身体的疼痛在这段期间常常困扰他。直至两个星期后血管的肿痛依然没有恢复,由于动员剂的影响,头痛腰痛的影响直至采集三天后才逐渐消失。直至现在,毕业论文已完成,为了补回落下的课程和工作他不顾休息又开始了自己的正常学习生活。匆忙中他赫然忘记了肉体的疼痛。

      因为对生命的渴望,滚烫的血液融汇到一起

  在经历了种种坚持。或许你想问,杨鑫这种不求回报的付出为了什么?在这个被物质和交换逐渐包裹的社会,越来越多平凡的感动触动着我们。素未谋面两人何来感情可言,但都是因为对生命的渴望,滚烫的血液融汇到一起。
  在采集前杨鑫特地让从移植医院前来的医院中的人通过简短的录像送抵自己的一丝心意。他鼓励道“要好好养病,希望你尽快好起来,好和我见面。到时候我们俩再好好聊聊”,简单的话语透露出杨鑫朴质的心意和鼓励。
  统计显示,我国目前有400多万白血病患者,而且每年以5万至6万的数量增长,绝大部分患者找不到合适的供者。扩大中华骨髓库库容,是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恩施州红十字会为增进社会群众更加了解和认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各类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活动,动员更多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列。10月19日,州红十字会组织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学生志愿者组成的“传递爱”调查队,在湖北民族学院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活动,设立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对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的爱心志愿者进行血样采集。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是国家赋予红十字会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一项于己无害、于人有利、功德无量的公益事业,对于拯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弘扬人道救助精神意义重大,州红十字会通过积极组织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科普宣传活动,为追寻希望的白血病患者汇聚更多光芒,让生命之光一直点亮。

                                                                                通讯员(章晟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