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角色问题 扎实做好群众工作

03.07.2014  12:59

“角色”一词来源于戏剧,1934年米德(G.H.Mead)首先运用角色的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家庭角色、岗位角色和社会角色这三个角色。作为党员干部,更重要的是岗位角色。党员干部要牢记使命,找准位置,提升能力,在践行群众路线中演好“角色”,在服务“圣地车都,神韵随州”中积极奉献。

一、用良好的角色意识自觉践行群众路线

党员干部的岗位角色包括职业角色和职级角色。职业角色是指具体从事哪个行业、哪个职业的角色;职级角色,是指属于本行业、本职业哪个级别职称的角色。党员干部不论从事什么行业,身在哪个职级,何时何地都要牢固树立、体现角色意识。       

一要明确角色使命。概括地讲,岗位职责即角色使命。具体而言,角色使命是指在工作岗位上应担任的工作职责,应明确的奋斗目标,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应遵守的法律规范、纪律要求及道德约束。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了明确的角色使命,还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推动角色使命完成。要将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注足,防止得‘软骨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实际行动忠于角色使命,激发做好群众工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要提高角色能力。能力是执行力的基础和保障。要具备胜任岗位角色的能力,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要加强学习修炼,用学习提升角色能力,用学习培育我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向书本学习,用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专业技能提高为民服务的软实力。主动向群众学习,从群众那学习先进生产经验,汲取宝贵营养。努力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履职尽责和应对新形势、新问题的能力。

三要处好角色关系。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群众工作中,每个角色要经常与其他角色接触,甚至担任多个岗位角色。这就要求处好角色关系,既要会“独唱”,又要能“合唱”,从而奏响群众工作“最强音”。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一个人的能力和创造力有限,一个部门的能力同样有限,在群众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其他部门、行业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注重统筹协调,加强合理分工,提高群众工作效率,增强群众工作合力。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多站在部门整体角度想,多做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事业观,这样做出的决策才有利于部门的发展,才更符合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二、用正确的角色标准扎实做好群众工作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时所提的要求,为我们做好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有跳起来摘桃子的标准,树立高的工作标准,追求高的工作质量,切实做好群众工作。

一要在为民服务上有高标准。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把群众当主人,把自己当公仆。把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坚持把服务的效果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尺,把服务的难点作为创新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推进工作的价值取向,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要在勤政务实上有高标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求真务实、不玩虚招,真抓实干、不务虚功,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业绩。要敢于正视问题不回避、承担责任不推诿、直面矛盾不上交,不做“太平官”、“老好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致力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努力成为人民群众拥护的好干部。

三要在清正廉洁上有高标准。“万分廉洁只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当今世界,面对价值理念多元碰撞和交锋,党员干部要“吾日三省吾身”,要有“百毒不侵”之身、“金刚不败”之躯,看事业重如山,视名利淡如水,踏踏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为官,慎独慎微,慎始慎终,将名位利禄视为身外之物,将品格事业作为立身之本,永葆清正廉洁的节操,争做保持党的纯洁性的表率。

三、用积极的角色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坚持群众路线,要求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立说立行、即知即改,以积极的整改实效赢得群众称赞。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锐意创新,以积极的角色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利益。针对妇联工作而言,就是要演好妇女娘家人这一角色,主动作为,务实进取,在服务广大妇女中书写亮丽华章。

一要在促进妇女发展上有新成效。针对女性成才环境不优,成长机制匮乏,妇女参与经济、政治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要勇于谋实事。要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采取创业培训、税费减免、贷款贴息、跟踪指导等措施,支持和帮助妇女成功创业。要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积极扶持家政服务业,为妇女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要制定引导和推动妇女平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支持、鼓励妇女参政议政的良好氛围。要落实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权利,完善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为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创造条件。

二要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上有新举措。针对妇女儿童权益保障难、维护难等问题,要善于出实招。要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及有关妇女儿童工作的政策法规、发展规划、先进典型,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细化、条例化,使男女平等真正贯穿、体现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进一步营造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要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法律意识。要畅通妇女儿童维权渠道,拓宽妇女儿童维权领域,加强《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严惩侵害妇女儿童权益行为。

三要在加强妇联组织建设上有新作为。针对妇联组织工作资源缺乏,网络覆盖面不广,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要主动破难题。要扩大妇联组织覆盖面。了解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妇女的思想动态和需求热点,不断探索妇联组织建制模式,延伸妇女工作手臂,努力实现妇女组织网络的更大覆盖,力争做到“哪里有妇女队伍,哪里就有妇女组织”。要创新妇联工作方式。以维护最广大妇女的根本利益,满足根本需求为目标,不断丰富工作载体,改进工作方式,形成工作品牌,增强妇联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要提升妇联干部队伍素质。加强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着力提高基层妇联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升妇联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群众工作能力。争取党委、组织部门加大推荐、培养、选拔妇联干部的力度,加快妇联干部的成长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