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技工万元难求需补足“社会附加值”

10.12.2015  09:43

昨日报载,在大学生“史上最难就业”的背后,职业院校正迎来春天。最新的统计显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迅速提振珠海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但由于本地职业院校培养规模小,技术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去年珠海技术人才缺口已接近10万人,今年继续呈现扩大的趋势,一些企业开出上万月薪仍招不到技术工人。但与之相对的是,社会上对技术教育仍存有“偏见”,很多年轻人和家长都不愿意报读技校。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珠海技术人才缺口9.5万人,高技能人才缺口3.3万人,而随着珠海市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15年上半年,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又增加了5.24%,缺口已超过10万人。尽管珠海当地所有技工培训机构“开足马力”,但所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依然是“杯水车薪”,有企业为焊工开出月薪超过1万的天价,居然还是应者寥寥。

按说,一个国家公务员月薪不到3000元的岗位,都能吸引数百甚至上千大学生的争抢,对学历文凭要求并不高的技工岗位,最低月薪已过6000元,理应有更多年轻人去追逐,然而,网络调查和社会实际情况都与这种预想相反。无论大学生就业如何“难”,仍有超过98%的受访者更倾向于大学本科教育,只有为数极少的农村贫困家庭才愿意报考技工学校。实际上,年轻人热衷本科而不愿学技工的原因,除了文凭光鲜、上升之路较宽外,更在于社会对技工的认同度过低,缺少相应的“社会附加值”,技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仍不过是“卖苦力的农民工”。

技工之所以少人报考,很大程度上在于技工成长模式过于狭窄,在现行社会体制下,技工的出路几乎永远被定格在车间第一线,无论月薪多少,繁忙的工作和无休止的加班,都会伴随技工职业的一生,而某些技工岗位也是此一时彼一时,一旦某种产品被社会发展所淘汰,这一产品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随之被社会所冷落。

然而,对于拥有本科学历的大学生就不一样,除了文凭本身被社会认,同职业选择更宽泛之外,上升的渠道更多,既可以成为企业高管,也可以步入从政官员。

表面上看,是社会对技工存在的偏见导致了技工人才的不足,实际上,一些地方政府表面上很重视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对技术人才生活待遇的提高,但付诸的实际行动和投入相比起其他领域却逊色不少,尤其是对民营企业的技术人才,更缺少实际上的政策保障,并没有给社会营造出一种尊重技术和尊重技术人才的氛围。

要让社会改变对技工的偏见,政府必须首先改变对技术和技术人才的各种观念,切实把重视技术和重视技术人才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要素,给技术人才身上增添更多的“社会附加值”,既要让技术人才有高薪更要有职业尊严。未来的企业创新和经济发展需要更多年轻技工的智慧和力量,只有技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我们的工业企业才能够赢得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