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队托起十强村

13.06.2014  18:43

          驻村帮扶的石垅村范本

       

            一个贫困村,三年时间一跃成为全县十强村。谈起这巨大的变化,通山县南林桥镇石垅村村民说,多亏了扶贫驻村工作队。
          在南林桥镇12个村中,石垅村环境差、无产业,2010年人均纯收入仅为3450元。
          2011年以来,省纪委、监察厅选派干部驻村帮扶石垅村。 工作队首先联合规划部门深入调查,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水电路建设,塘渠整修,每一年做什么,规划得井井有条。
          下徐湾脏乱差,当家塘垃圾漂浮。2012年,工作队帮助整合资金90万元,修建湿地型污水处理站,建污水收集管网4.3公里,当家塘改造成了一座景观式的生物氧化塘。
          3年来,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共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长达30公里硬化道路通村达户,家家用上自来水,看上数字电视。
          “村委会以前只能租村里小学的2间教室办公。现在新建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民来得勤了,党群关系也更近了。”村支书张四生说。
          石垅村人多田少,且多是冷浸田,以前80%的村民靠种水稻过生活。
          驻村工作队协调农业部门给石垅村把脉开方,确定以茭白、甲鱼、小龙虾等为主导产业。
2011年,引进浙江老板发展400亩茭白基地,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夏茭和秋茭一年亩产值达到13000元。
          2013年夏天,工作队员带着村干部和村里几个敢于吃螃蟹的村民到潜江、赤壁等地考察,更坚定了养小龙虾的决心。18位农民成立农友种养专业合作社,共养起1000亩小龙虾,人均30亩到150亩。资金短缺,工作队帮助申请了50万元的贴息贷款。
          “能卖到24元一斤,不愁销咧!”6月4日,正在水田里忙碌的合作社理事张能斌笑得合不拢嘴。据测算,每亩纯收入在5000元。工作队员还联系省城专家,指导农民在茭白田里搞泥鳅、甲鱼套养。
          2013年,石垅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7934元,村级经济冲到了全镇第一、全县第十的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