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扶贫劳苦功高 ——记秭归县扶贫办主任王功高

07.07.2015  20:49
  本报通讯员 宜宣    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着六个字:平凡、执着、实干。凭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凭着爱岗敬业和干事成事的满腔激情,秭归县扶贫办主任王功高赢得了贫困乡村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扶贫办是个小部门,一共12个人,在很多人眼里,这个部门不起眼。2004年上任以来,王功高11年来没休年休假,周末加班是常事。
   实干,必定有成。短短几年,这个小部门,干出了令人赞叹的大成绩:2006年以来,整体工作在全省排名连续八年领先,今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称号,是全省扶贫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王功高本人先后被表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秭归县优秀共产党员”、“秭归县劳动模范”。
   全省武陵山区扶贫攻坚试点,开始并不包括秭归,“秭归地处武陵山脉……”王功高据理力争,锲而不舍,多次在北京、武汉之间奔波,国家和省市扶贫办领导被感动了,秭归提供的大量材料也为进入试验区提供了丰富佐证。最终,省委、省政府单独行文将秭归纳入试验区。秭归由此获得了每年6亿元以上的无偿资金支持。
   在王功高看来,扶贫工作就是群众工作,群众利益比天大。他常常走进贫困村和贫困户家中,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尽量让群众满意。
   “做扶贫工作,就要真扶贫、扶真贫。”秦忠成家住杨林桥镇三渡河村,两间土坯房裂痕交错,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秦忠成长期患病不能干体力活,妻子又是残疾人,生活十分艰难。王功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与镇村干部商量帮扶措施,之后,多渠道筹措资金4万多元,帮秦忠成重建了3间砖木结构新房,新建了50平方米的猪舍,秦忠成一家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脱贫也有了希望。秦忠成感动不已,逢人就说:“我家过上好生活,感谢王功高。
   贫困群众最相信“眼见为实”,扶贫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这是王功高的职业信条。从2006年开始,秭归扶贫“雨露计划”、扶贫搬迁、差别式扶贫等经验在全省全国得到推介。伴随扶贫工作不断提升创新,王功高开始大手笔谋划运作,围绕“落实扶贫责任、整合项目资金”的思路,创新实施了“1119”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即由1名县领导挂帅,1个队长单位牵头,1家规模企业与贫困村开展“村企共建”,9个县直单位结对帮扶1个贫困村,每年轮换一次,实行集团帮扶,集中各方面资金投入到整村推进的贫困村。“1119”扶贫模式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13年11月,省扶贫办在秭归召开了6年来唯一的一次现场会。
   近年来,秭归县向38个贫困村投入各类资金2.63亿元,村平投入近700万元,贫困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119”扶贫模式,彻底改变了扶贫办长期以来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领导挂帅有责任,部门扶贫有压力,干部帮扶有任务,全社会参与扶贫的强大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