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扶贫办简报(2016)第29期

06.08.2016  02:08

 

  编者按:今年上半年,省政府参事室就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我省贫困地区实地调研,向省委领导提交了《对当前精准扶贫几个主要问题的建议》的调研报告。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批示:“请振鹤同志并朝中同志阅。”副省长任振鹤同志批示:“所指问题很有针对性,也是当前我省扶贫工作中的短板部分。请结合鸿忠书记批示的‘向前看’和‘往后看’一并研究提出建议。”为贯彻落实省领导批示精神,现将调研报告摘要编发,请各级各部门针对指出的问题认真对照检查,积极采纳所提出的建议,不断改进和提高脱贫攻坚工作水平。

 

对当前精准扶贫几个主要问题的建议

  (摘要)

  最近我们到贫困地区实地调研,亲眼目睹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艰辛努力和取得的可喜成绩,也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主要问题

  (一)部分扶贫政策落地难。从扶贫攻坚的实践看,越是工作难点,创新力度越大,落实的难度也越大。小额贴息贷款是解决资金困局的重要举措,除个别县外,多数贫困县没有执行到位,贷款进度不快,覆盖面不广,与需求形成明显反差;贷款利率偏高,按照政策规定,小额信贷利率执行人民银行基准利率,而实际上则大大高于基准利率,有的县超过8%,甚至高于房贷;在资金整合上,省政府连续两年发文,要求建立县级统筹机制,扩大资金整合范围,但多数县整合没有到位。据测算,每个县可统筹资金在8亿元以上,多的可达20亿元,但相当一部分县整合不到3亿元,不敢整合、不会整合现象仍然存在;在社会救助兜底上,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等原因,对省定标准执行差异较大。

  (二)扶贫基础信息不够精准。调研发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信息登记不全不准。从微观上看,由于收入统计的复杂性,贫困户界定仍难以精准。被贫困、漏贫困、被搬迁、漏搬迁现象始终存在,外迁户、死亡人口有的也登记在册,甚至贫困村也有遗漏。因为基础信息不准,一些贫困县锁定的搬迁对象与实际情况不符,导致工作规划、方案迟迟难以确定,直接影响了扶贫攻坚进程。如黄冈市普遍存在上述现象,其中麻城市更为典型。从宏观上看,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滞后,没有实现贫困动态监测,基本信息更新慢,没有联网造成基础数据无法共享,缺乏行业管理的对比分析。

  (三)驻村帮扶效果差异大。当前最大问题是不少派出单位没有因村派人,更多考虑的是下派干部的经历补课,主观上是培养干部。且下派时间与驻村脱贫时间不够衔接,工作上与原单位没有脱钩,驻村干部无法全身心沉下去,短期行为多,缺乏长期安排,对贫困家庭入户做思想发动工作不细,针对性的思想工作不够。在实际工作中,精准扶贫政策宣讲还存在盲区,有些贫困户对扶贫政策如小额信贷、移民搬迁等工作不够了解,认识上存在误区。另外,部分贫困户对扶贫工作关注度不够,参与度不高,缺乏脱贫动力,出现上级领导要求高,基层干部压力大,贫困主体成局外人的不和谐现象,扶贫工作难度大。

  (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是整村脱贫的短板。村级集体经济既是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的经济支撑,也是贫困村出列的硬指标。调研发现,贫困村集体经济实力极为薄弱,基本上属于“四无”的空壳村,即无集体财产、无集体资源、无集体企业、无集体收入。如黄冈市的贫困村多为四无村。这些贫困村缺乏办事实力,遇到困难只能等靠要,村民自治制度发育越来越低,履行公共职能安排无法落到实处,村委发挥作用空间越来越小,导致群众凝聚力不高,成为实现整村脱贫攻坚和推进农村治理建设的最大障碍。

  (五)扶贫投入单一,捉襟见肘。近年来,中央和省对贫困地区投入日益加大,但按照脱贫目标测算,目前年度投入往往只占需求的50%左右。插花贫困地区在享受政策扶持上与片区和重点贫困县存在明显差异,扶贫资金投入更少。据荆州市、黄冈市反映,插花贫困县常年投入扶贫资金仅占需求的15%。同时,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尚未有效建立。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贫困县农村路网、电网、水网、物流网、信息网建设历史欠账多,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出行难、饮水难、住房难、看病难、就学难等基本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我们分析,一些地方按照目前脱贫进度和实际,按时间节点完成脱贫和出列任务难度很大。

  二、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政策落地。完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实行义务教育“一补”政策覆盖到全体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优化教育资源,制定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教师经济待遇保障制度、岗位荣誉制度,完善社保、住房、医疗保障,鼓励年轻教师在贫困地区进得去、留得住。鼓励金融部门增加扶贫金融产品,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加快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扶贫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逐步提高省级财政补贴标准;引入保险公司对扶贫资金进行保证保险和担保机制,鼓励保险企业扩大保险农业的覆盖面,增加保险险种,提高贫困家庭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研究制定社会救助法,完善社会帮助制度,以法治手段助推精准扶贫。

  (二)进一步优化责权利相统一的工作机制,强化考核奖惩。一是提升县级政府扶贫政策的执行力。要加强对县级领导扶贫新观新政的学习培训,使其熟知并准确把握运用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督促县级层面出台统筹资金的意见和管理办法,突出规划引导,分级制定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精准扶贫和脱贫规划。二是强化扶贫攻坚的日常监管和指导。建立资金整合使用报告和督查制度,加强绩效审计。督查、监管工作要早介入、早纠偏,优化考核、激励和问责机制。三是改进扶贫工作方法。适应新形势,用新政新规指导规范检查、考核、纪检、审计工作,更有效地监督扶贫部门用好权、用好钱。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引入第三方评估进行考核评价,防止被脱贫、数字脱贫,杜绝脱贫中的弄虚作假。

  (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做到多点发力。学习广东经验,进一步构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扶贫大格局。建议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专业组织实施的方式开展扶贫运作,推动社会扶贫工作。总结推广竹溪县众筹扶贫经验,进一步鼓励企业家、民间人士积极开展慈善扶贫、募捐扶贫等活动。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充分利用企业家有产品、懂管理、熟悉市场的优势,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四)切实加强贫困村组织建设,提升工作队帮扶效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村主职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以配强村支书为突破口,抓好基层班子队伍建设,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问题。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注重在扶贫攻坚中识别、考察干部,增强村干部的办事能力。加强驻村干部政策培训管理,解决驻村干部的思想贫困、作风贫困、能力贫困问题。各级驻村工作队要真选实派、真蹲实驻、真帮实干,既加大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帮扶力度,又要加大入户力度,多与贫困户心贴心的拉家常,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发动工作,激发贫困户脱贫的信心和活力。

  (五)从公平着眼,高度重视插花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针对插花贫困地区的贫困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在交通、教育、卫生、民政等建设项目方面,提高资金分配(补贴)标准,增加投入、缩小差别、同步推进,让非贫困县的贫困群体与贫困县的贫困群体一样享受政策扶持。插花贫困地区应突出产业扶贫,要重视以县为基础搭建资源整合平台,围绕扶贫规划,统筹用好各种资源,集中解决突出问题;要加强产业扶贫规划,巩固“大户带小户”、“企业带贫困户”的模式,落实好现有扶持、贴息政策,激励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更有效地带动贫困户。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扶贫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要加强贫困群众基本信息的采集更新,开展数据清理,加强建档立卡数据核查和动态监测,做到有进有出,形成全省统一的扶贫信息动态管理网络。在此基础上,与民政、公安、人社、房管、医疗等行业管理数据联网,实现分析比对,科学评估,数据共享,全面、实时、动态地掌握贫困户基本信息,使精准扶贫工作透明化、管理工作科学化。(省政府参事室供稿)

 

  送: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单位。

  发:市、州扶贫攻坚领导小组。

  责任编辑:政策法规处                    联系电话:027-8723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