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扶贫办简报(2016)第13期

27.04.2016  09:57

全省第六轮“三万”活动突出精准扶贫


  近期,省“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关于全省第六轮“三万”活动培育主导产业促进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鄂活组办发〔2016〕5号),就推进我省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提出了指导意见,现将有关内容摘要刊发,供大家学习。

  (一)选准培育特色农业。以夯实产业基础、找准生产门路、落实增产措施、促进贫困村及贫困农户增收致富为目标,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大别山片区大力加强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建设,发展生态水产养殖,促进大别山黑山羊等地方特色畜禽品种产业化发展。发展一批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的大别山农产品品牌。武陵山片区重点发展茶叶、高山蔬菜、魔芋、柑橘、肉类、水产、核桃、油茶、油用牡丹、烟叶和富硒产业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草食畜牧业、山区冷水性鱼类养殖等特色畜禽水产养殖。秦巴山片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做大做优食用菌、魔芋、板栗、核桃、茶叶、木瓜、油茶、油用牡丹、油橄榄、道地中药材、特色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重点发展郧阳大鸡、郧阳白羽乌鸡、郧西马头山羊、郧巴黄牛、翘嘴鮊鱼、大鲵等地方特色畜禽水产品种。幕阜山片区建设以优质稻、茶叶、油茶、楠竹、中药材、蔬菜、生猪、肉鸭、通山乌骨羊等为主导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加快林特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木竹工业原料林、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等特色优势林业产业。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依托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木本药材种植、野生动物养殖等林下经济。加快发展特色苗木产业。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种苗产业。大别山片区要集中发展茶叶、蔬菜、林果、花卉苗木、中药材、板栗、油茶、油用牡丹等特色农林产业;武陵山片区要加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秦巴山片区要做大做优食用菌、魔芋、板栗、核桃、茶叶、木瓜、油茶、油用牡丹、油橄榄、中药材等林特经济;江汉平原及其他区域,大力发展高端盆花、鲜切花、高标准绿化苗木和园林绿化施工,低山低陵地区,重点发展以湿地松、火炬松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和以乌桕、刺槐为主的生物能源林。

  (三)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改造和提升贫困地区传统加工工艺,加强、促进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施农副产品加工提升工程,支持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形成一批有规模、有特色、区域性的加工园区。推动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品牌响的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集群,转化贫困地区优质原料生产优势,实现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优质化、高效化,全面推进农副产品综合利用。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研发推广一批综合利用和环保节能技术,推进对各种农副产品和农业废弃物吃干榨尽,实现资源利用高质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和产品消费绿色化。

  (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加强对自然风景、乡土风貌、文物遗迹、古民居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开发条件的贫困地区,集中支持旅游产业扶贫项目,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景区、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易地扶贫搬迁旅游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扶持观光休闲度假农庄和乡村主题公园建设。全力推进全省243个旅游扶贫重点村脱贫致富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创办农家乐予以支持。支持和引导贫困乡村参与“湖北旅游名镇、湖北旅游名村、湖北旅游名街、休闲农业示范点、高星级农家乐的创建工作。大别山片区主推红色革命游、自然生态休闲游、森林旅游、名人故里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组团,结合目标市场的消费模式,开发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红色文化等主题项目。武陵山片区重点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山水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突出三峡风光、地质奇观、乡村风貌、民族风情特色;引导景区农户开发以生态农业观光、农耕文化体验、养生健身、休闲度假、特色农产品及民族手工艺品销售、“农家乐”餐饮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秦巴山片区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支持和鼓励县所属县、市、区创建湖北旅游名镇名村;积极开展饭店创星、行业创优活动,大力发展农家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幕阜山片区大力开发湖光山色资源,实施古镇、古街、古村、名人故居、名胜古迹保护和建设工程。推进体育健身旅游、科普、旅游红色旅游、探险旅游、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园和生态农业及节会展览等旅游。其他地区大力发展生态农庄、农家乐、休闲农场。

  (五)推进光伏扶贫工程。2016-2019年,统筹扶贫政策、光伏产业发展政策、相关税收、金融及光伏发电并网优惠政策,利用贫困户屋顶或周围空闲地安装3-5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贫困村利用山坡荒地建设50-100千瓦左右的小型光伏电站。重点瞄准省内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和无集体收入的贫困村,帮助实现长期稳定增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或采取投资、技术服务、捐资、捐助等形式支持光伏扶贫工程。相关金融机构为光伏扶贫项目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服务,协调税务部门落实光伏项目增值税即返和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电网公司提供在实施农网改造中优先并网服务,落实省级能源电价补贴政策。

  (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支持贫困村发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电商营销等新型流通服务业,扶持农林产品经营组织和专业经纪人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强贫困地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指导引进大型电商,建设当地农林产品电商平台,加大线上发展力度,完善线下布局;着力发展贫困乡镇末端配送,推动贫困地区解决电商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完善鲜活农林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加快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贫困地区农副林特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费补贴和小额信贷支持。

  (七)精准发展劳务经济。要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以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以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积极开展“雨露计划”、“巾帼行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保障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子女实行免费职业教育,促进贫困群众转移就业稳定增收。推广链条式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加强农技推广,鼓励专家、科教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服务指导。

  (八)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联户经营。加快培育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鼓励贫困地区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支持和引导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组建联合社,推动农民合作社提质增效。支持龙头企业加强联合、加大品牌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其与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深入融合,财政补助资金、产业扶贫资金可通过量化让渡股份、分红、打工、技术指导、产品回购等方式,作为贫困户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股份,建立市场主体、合作组织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对吸收贫困户参股、带动增收效果好的农民合作组织,落实财政项目资金、贴息贷款及税收等支持政策。探索建立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的管理制度,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实行资产量化机制,由全体成员共有共享。(省“三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 

  送: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单位。

  发:市、州扶贫攻坚领导小组。

  责任编辑:政策法规处                                联系电话:027-8723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