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扶贫办简报(2015)第42期

16.02.2016  18:36


  吹响乡情“集结号” “突围”扶贫攻坚战

  ——湖北口回族乡成立乡亲扶贫协会的做法和启示


  湖北口回族乡地处鄂西北边陲,三面环陕,是十堰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全乡版土面积252平方公里,22000人,其中回族5000人,2014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4930元,当年贫困户建档立卡2301户7030人,高于全县贫困人口平均值5个百分点。由于境内资源有限,农民80%的收入来源于务工。从九十年代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的人中,成长了一大批颇有实力的企业家和老板,这些在外成功人士对家乡的建设慷慨解囊,近年来通过各种途径支持家乡基础设施建设近千余万元。为更有效凝结成功人士力量,更深的激发他们在扶贫帮困中的参与感,一个由成功人士组建的乡亲扶贫协会应运而生。

  一、规范化运作,畅通成功人士反哺家乡的渠道

  湖北口回族乡外出务工人员多数集中在陕西、河南、甘肃一带,创业成功人士产业多以矿山、建筑、餐饮等为主,早在2004年湖北口回族乡就在陕西潼关建立了流动党支部,随后又成立了商会,借助这两个平台,通过乡情感召,联结了一大批外出务工者,形成了互帮互助氛围。因而,此次组建乡亲扶贫协会,倡仪一出便一呼百应。为规范协会运作,一是成立机构。50多名成功人士共同推选出会长1名,常务副会长1名,副会长6名,秘书长1名。二是建章立制。表决通过了协会章程和年度活动计划,章程对全体成员职责和行为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全体协会成员严格按照章程开展活动。协会理事会人员每季度召开一次碰头会,协会成员每年召开1-2次大会,共同商议扶贫措施。三是明确要求。协会向全体成员发出倡议,共同承诺五项内容,即优先招用家乡的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牵线搭桥引资引智、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以及对贫困户进行“1+N”的对口帮扶。

  二、精细化对接,激活成功人士牵手共建的潜能

  为更精准扶贫济弱,重点做好了三个方面的对接:一是建立了企业成功人士信息库和外出务工人士就业意向信息库。把成功人士企业需求和外出务工人员的期盼相对接,优先保障了乡内就业需求。一些老板还承诺因人设岗,即对有一定劳动力,但劳动力不强的贫困对象,可安排在劳动强度较小的岗位工作,适度提高工资标准,将纯粹的给钱给物变成价值交换。如在县城开星级酒店的何文友和星级农家乐的马春国承诺,酒店服务人员优先从家乡招聘,所有菜品原材料一律优先从家乡采购。二是建立了乡内产业发展项目库。根据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群众意愿,建立了动态的中长期和短期产业项目库,为成功人士提供信息。比如了解到省国土资源厅已批复乡坎子山万亩石林地质公园后,在西安的魏峨嵋立即表示,将迅速请人规划,投资坎子山乡村旅游。三是建立了协会成员对口帮扶贫困对象信息库。采取“1+N”的方式,以村为单位,由成功人士在本村对口帮扶。如东川村老板王正平提出联系5户贫困户,无条件优先给予产业扶持资金,并负责收购销售所有种植或养殖的产品。同时,建立了扶贫信息微信群,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探讨和促进更为有效的帮扶举措。

  三、经常化互动,搭建成功人士回馈家乡的平台

  成功人士回乡扶贫虽是一种奉献,但也是一种强大的号召力,让群众在获得感中增强参与感,必须形成多元互动。一是给其荣誉,激励有位有为,增强感召力。通过颁发“荣誉村主任”、“荣誉村民”,聘请担任村主任助理等方式,让成功人士真正成为村上一员,参与到村上事物管理决策中来,把他们的信息、经验等应用到扶贫工作中。二是征询意见,激发观念碰撞,增强向心力。在产业发展、项目选择和帮扶方式上,尽可能让成功人士多发表意见,让他们把成功经验传导给村民,提升村民对村集体决策的信任度。三是示范引导,依靠典型引路,增强内动力。产业发展难在开端,因而鼓励成功人士拿出闲散资金进行产业示范,消除村民发展产业的疑虑,增强发展信心。如在乡内的个体工商户协会成员纷纷表示,主动响应县里“户平10只羊,脱贫不用忙;户有3头牛,小康不用愁”的号召,加入乡牛羊合作社,发展山羊和秦巴黄牛产业。

  用乡亲扶贫协会形式推动社会扶贫,将原来老板零散式的帮扶转变成为有组织的帮扶,使分散力量变成集中力量。纯粹的给钱给物转变成参与式扶贫,实质就是一个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的过程,这一举动充分调动了成功人士和贫困户两个层面的积极性,成为一股强有力的社会力量。工作中的四点启示:

  (一)社会扶贫是精准扶贫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将贫困村、贫困户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奉献爱心搭建组织动员平台,有助于形成“大扶贫”格局。社会各界力量的有效参与,更容易提升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二)成功人士回乡参与扶贫是一次思想和理念的大碰撞。成功人士不仅仅有发展资金、信息和理念,他们自身的创业过程和成就更是一面旗帜、一种导向、一个目标,当他们竭尽全力帮扶乡亲时,这种正能量会有倍增效应。

  (三)乡情带动是一场发动群众的运动战。创业成功人士走出深山又回归家园,他们更清楚家乡人家乡事家乡情,他们与群众之间彼此更加熟知、信任。他们带回来的项目、资金实实在在,对群众而言更有说服力,因而帮扶措施更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四)基层组织是因势利导多方力量参与扶贫的主战场。成功人士能否回归家乡,在于基层干部的号召力,只有基层干部善于谋划、勇于奋斗、敢于突破,让他们感受到家乡发展的决心和精神,才能义无反顾参与进来。因而,基层干部必须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感染更多的人员回乡参与扶贫攻坚战。(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党委书记  张晶晶)

  送: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单位。

  发:市、州扶贫攻坚领导小组。

  责任编辑:政策法规处                            联系电话:027-8723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