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扶贫办简报(2015)第20期

15.09.2015  10:05
 

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批示:

   恩施的“挂图作战”扶贫工作行动快,可供全省借鉴。

                                                           2015 7 27

  

副省长任振鹤同志批示:

   恩施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扶贫工作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推进快,效果好。其“挂图作战、立军令状、攻坚拔寨”的作法、经验值得全省各地学习借鉴。

                                                           2015 7 29

  

  

  

  

  精准扶贫的“恩施路径

  

  今年以来,恩施州对所辖2360个行政村、97万农户、345万乡村人口开展了拉网式贫困普查,实施动态管理,锁定了重点贫困村729个、贫困人口92万人。面对贫困人口总量大、脱贫致富任务重的实际,该州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指示精神,深刻把握扶贫攻坚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把精准扶贫作为全州“特别重要、特别关键、特别紧迫、特别现实”的全局工作来抓,努力探索贫困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恩施路径”,举全州之力推进扶贫攻坚。

  一、强化扶贫攻坚责任落实,着力用好精准扶贫“指挥棒

  为全方位推进精准扶贫,聚力打赢扶贫攻坚战,今年5月,该州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恩施州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考评办法》、《恩施州直单位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考评办法》和《全州乡镇(办事处)扶贫开发暨经济社会发展绩效综合考评办法》。3个考评办法大幅提高了精准扶贫在工作绩效综合考评中的权重。对县市的考评,实行精准扶贫实绩、经济社会发展各100分的“双百分制”,在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中,精准扶贫实绩占60%的权重;对乡镇(办事处),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评实行“百分制”,其中,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落实占综合考评60%的权重;对州直单位,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考评实行50分的加分制,其他目标责任考评计100分,并配套建立了正向激励机制和负向约束机制,强化考评结果运用。5月12日,该州党委、政府召开全州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落实动员大会,部署实施“三个考评办法”,吹响了竞进脱贫、竞进小康的“集结号”。通过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实现了基层干部着力点的新聚焦、工作布局的大调整和扶贫战略的全覆盖,形成了“决战贫困、精准扶贫、减贫脱帽、竞进小康”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二、聚焦脱贫摘帽时间节点,着力绘制精准扶贫“作战图

  恩施州坚持将解决729个重点贫困村,10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先进自治州的头等大事。对此,该州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使命感,聚焦脱贫摘帽时间节点,绘制脱贫路线图,将全州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情况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并标明“县摘帽、乡出列、村脱贫、户销号”时间,哪一个贫困村脱贫,就给哪一个村插上红旗。目前,恩施州全州竞进脱贫、竞进小康的作战图已经印制出台。根据“作战图”要求,最终确定来凤县、鹤峰县在2017年实现整县脱贫,宣恩、巴东县在2018年实现整县脱贫,恩施、利川、建始、咸丰在2019年实现整县(市)脱贫,确保在2020年前全州全面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各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与州委、州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定了“恩施州精准脱贫军令状”,层层夯实脱贫责任。

  三、创新综合扶贫方式方法,着力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

  一是实施片区开发。采取“试点先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办法,依托自身特点和优势,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利川市西南片区、来凤县后坝片区、建始县当阳片区综合开发为试点示范,推动综合扶贫改革路径探索。二是实施旅游扶贫。坚持把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头戏”来抓,坚持将旅游项目和发展资金向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倾斜,创新形成了“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型”、“养生度假型”、“创业就业型”、“产业融合型”等旅游扶贫模式,得到了汪洋副总理的充分肯定。6月12日,该州召开全州旅游扶贫与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扶贫工作的意见》(恩施州旅发〔2015〕25号),州扶贫办与州旅游委联合开展旅游扶贫试点的前期工作,全州选定100个村进行试点。三是实施金融扶贫。该州8个县市都设立了金融扶贫专项资金,探索建立金融扶贫机制,金融扶贫得以破题。宣恩县试点取得明显成效,为推进全州工作贡献了经验。四是实施电商扶贫。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电商扶贫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传递、经营管理、促进特色农产品价格保护、增加优势农产品附加值上的优势作用,采取“裕农网平台+县级运营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社(网上交易、代理服务、助农金融服务)+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模式,探索电子商务扶贫新路子,加快推进新常态下精准扶贫发展方式的新业态发展。

  四、建立对口帮扶到村到户机制,着力发动精准扶贫“联合军

  为确保精准扶贫责任上肩,真正扶到点子上、帮到根子上,恩施州坚持把建立健全精准帮扶工作机制,组织动员社会和市场等方面力量参与扶贫作为重点,发动精准扶贫联合军。一是建立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实行“领导联片、部门联村、干部联户”全覆盖,分3轮启动实施全州729个贫困村和108万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工作,做到工作队“不交叉、不脱贫不脱钩”。目前该州州直及8县市共组建驻村工作队1259个,落实驻村干部共计3970人;下派第一书记806人,落实结对帮扶贫困户干部3.7万人,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二是建立能人大户结对帮带机制。充分发挥农村能人大户在产业发展中的智力扶持、信息传递、物质资助等方面优势,建立1个能人或大户帮带1至几户贫困户的扶贫机制。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个村民小组选1至3户富裕户,每户结对帮扶1户精准识别的贫困户,共结成365对,形成了“先富带后富,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精准扶贫”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市场主体结对链接机制。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基地+贫困农户”等产业化扶贫模式,通过签订委托包干、购买服务协议,为涉农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优惠政策或项目支持等形式,建立贫困农户与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利益链接关系。通过利益挂钩,使市场主体与扶贫对象形成利益共同体,推进村企共建、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四是建立社会救助结对关爱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关怀困难群众工作机制,针对农村“三留守”问题,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三留守人员普查调研推进精准扶贫任务落实的实施方案》,对全州三留守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对接帮扶,为州委、州政府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