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扶贫办简报(2015)第18期

08.09.2015  10:59
 

  利川市:凝心聚力攻坚战  合力攻坚促脱贫

  

  利川市紧紧围绕“竞进扶贫、竞进脱贫、竞进小康”目标和“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实现如期脱贫”的中心任务,坚持目标导向,聚焦贫困问题,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明确“总目标

  州委常委、市委书记沙玉山和市长张涛代表利川市委、市政府签订精准脱贫军令状,保证到2019年实现全市15个乡镇(街道办)141个贫困村,59006户186044人整体脱贫,确保全市绝对贫困人口基本消除,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二、绘制“路线图

  该市根据乡(镇)、村的实际情况,绘制出了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线图,制定了扶贫工作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分乡镇签订精准脱贫军令状,分年度确定了全市脱贫任务。即从2015年到2019年,分四批对全市15个乡镇(办事处、开发区,下同)、141个重点贫困村实行“脱贫摘帽”,确保2019年实现整市脱贫。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编制了《武陵山利川市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5大类290个项目,总投资3707.21亿元;编制了《湖北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利川市产业扶贫规划》,规划新型工业、文化旅游、特色农业、资源型工业、招商引资等5类项目,总投资145.8亿元;编制了《利川市“西南片区”精准扶贫示范区总体规划》,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城镇化建设、机制体制创新等5类项目,总投资68.17亿元;编制了《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三五”利川市级实施规划》,因地制宜规划各乡镇发展目标,编制工作方案。

  三、高举“指挥棒

  该市出台了《利川市乡镇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考评办法》和《利川市市直单位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考评办法》,大幅提高了扶贫开发在工作绩效综合考评中的权重。乡镇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评实行“百分制”,其中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落实占综合考评60%的权重;市直单位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考评实行50分的加分制,并配套建立了正向激励机制和负向约束机制,强化考评结果运用。

  四、打好“组合拳

  (一)实施产业扶贫。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的根本载体,以绿色富硒食品、生态旅游、生物医药、信息物流、清洁能源五大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以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实施片区综合扶贫。采取“试点先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办法,选择该市最边远、最贫困的忠路、文斗、沙溪片区为试点,积极探索以连片综合开发促进精准扶贫的新路子,该片区已成功纳入州级战略,并升格为省级扶贫开发创新试点。

  (三)实施专项扶贫。该市扶贫办积极整合部门项目资金和资源,扎实推进16个在建村、16个验收村的整村脱贫工作,抓好47个启动村和5个老区建设村建设,确保建设一批、验收一批、脱贫一批、巩固一批。整合部门资源,推进扶贫搬迁,放开扶贫搬迁补助标准,每年完成600贫困户的搬迁任务,改善居住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实现脱贫致富。

  (四)实施金融扶贫。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风险管理、封闭运行”原则,以财政扶贫资金和政府性产业发展资金扶持为主导,以信贷资金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筹措资金1225万元建立金融扶贫信贷担保平台,以1:10的比例放大,在全市81个试点贫困村实施小额担保贷款,并安排1000万元的贴息资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实行政府担保、全贴息,有效缓解了贫困户产业发展融资难题。

  (五)实施智力扶贫。该市把扶贫培训作为提高贫困群众技能、增加劳务收入、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投入专项资金4856万元实施“阳光工程”培训、科技示范户建设,累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88期30410人次,培训后转移28412人;实施“雨露计划”3667人,发放补助资金384.84万元。

  (六)实施旅游扶贫。坚持把旅游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头戏”来抓,坚持将旅游项目和发展资金向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倾斜,创新形成了“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型”、“养生度假型”、“创业就业型”、“产业融合型”等旅游扶贫模式。柏杨坝镇大水井村、毛坝镇夹壁村、汪营镇白泥塘村被列为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谋道镇朝阳村、龙潭村成功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名村;东城求男台村积极围绕腾龙洞景区探索景区带动旅游扶贫,积极发展城郊旅游产业。

  (七)实施“兜底”扶贫。针对特困群众,出台了低保提标、大病救助、教育扶持等10项具体措施,为全市识别认定的27491名农村特殊困难对象实行政策“兜底”保障。

  五、健全“新机制

  (一)完善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完善“领导包片、部门驻村、干部联户、分类帮扶”工作机制,成立15个扶贫攻坚片区工作队、154个驻村工作队、州、市、乡(镇)8000余名党员干部与全市59006户贫困户结成了对子,实行定人、定期、定户帮扶。同时选派机关党员干部赴全市184个贫困村、后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帮扶各村开展村级组织“三位一体”建设。

  (二)探索政策激励引导机制。积极探索创新产业化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国土、金融、财税等支持政策,鼓励市场主体与贫贫困村、贫困户签订帮扶合同,落实扶贫帮困措施。

  (三)完善扶贫项目管理机制。制定了《利川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利政规〔2015〕2号),切实加强扶贫项目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扶贫规划和扶贫项目库建设。建立健全项目申报、公示公告、招投标管理、检查验收、资金报账、审计问责、主体责任制度和主管人员的任期责任追究制度。

  (四)落实开展督办检查机制。各乡镇(街道办)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对驻村帮扶和整村推进工作进行实时管理和指导,掌握动态,市级层面建立了精准扶贫周报、月报和季报制度,通过一周一通报、一月一抽查、一季一督办,确保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和贫困对象如期脱贫摘帽。

  (作者:利川市扶贫开发办主任  燕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