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扶贫办简报(2015)第15期

19.08.2015  12:34
 

  

(总第五十八期)

  


孝感市:全力实施“12345678”扶贫攻坚作战计划

确保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不落一人

 

  孝感市现有大悟、孝昌两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别山片区县)、省定29个重点老区乡镇和17个重点插花贫困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村503个、11.34万户、贫困人口33.83万人。全省扶贫攻坚动员会后,该市迅速行动、扎实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一系列决策部署,制定并实施“12345678”扶贫攻坚作战计划,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一、在扶贫目标任务上,确定一个总目标。围绕“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结合该市实际,确定到2019年,实现全市33.8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0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两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片区县)全部“摘帽”。

  二、在扶贫理念和思路上,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县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的关系。坚持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为扶贫开发奠定坚实经济基础;一手抓扶贫开发,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不以“宏观”代替“微观”,不以“平均数”、“大多数”掩盖“少数”,坚决杜绝扶农不扶贫、富县不富民现象。二是处理好整村推进与精准到户的关系。总结整村推进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和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大扶贫格局,在整村推进的基础上,变大水漫灌为定向滴灌,把帮扶措施、政策保障、教育培训、项目资金精准到户到人,实施靶向治疗、增强效果。

  三、在扶贫效果上,做到“三个起来”。一是帮助扶贫对象把志向立起来。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在扶贫中扶志扶智,在对贫困群众“输血”的同时,更加注重“造血”,激励他们用发展的办法、靠自身力量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确保到2019年每个贫困户有一项致富门路。二是让乡村生态美起来。强化“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坚持“三维”纲要,深入推进“绿满澴川”行动,实施清洁乡村工程,全面整治乡村环境,开展“四城同创”、文明卫生村镇创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三项创建”活动,建设美丽孝感。三是让乡村社会文明起来。深入开展“讲文明、革陋习、树新风”活动,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让贫困户在思想上也“”起来。

  四、在扶贫工作机制上,实现“四个全覆盖”,落实“四级责任”。

  (一)实现帮扶全覆盖。一是单位帮扶全覆盖。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扶贫工作,人员编制在10人以下的单位,可不派队员常年驻村,但其单位要驻村、干部要联户。二是党员干部帮扶全覆盖。全市所有党员干部参与扶贫帮扶,可以1人或几人联系帮扶1个贫困户,原则上做到应包尽包。三是帮扶贫困村全覆盖。从全市29个重点老区乡镇、17个重点插花贫困乡镇和503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中选择驻点村,确保每个贫困村有工作队。四是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市县乡一起上,确保11.34万贫困户每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落实市县乡村四级责任。一是落实党政主体责任。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5次会议,传达学习上级精准扶贫精神,研究具体推进措施。8月5日,召开全市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大会,听取4位扶贫典型先进事迹报告,对精准扶贫工作队员进行培训,市委书记陶宏作动员讲话,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责任。成立精准扶贫工作作战指挥部,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市县乡村层层签定“军令状”,实行严格的“限期脱贫”责任制。二是落实部门职能责任。落实行业部门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推进部门全面落实扶贫责任。三是落实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责任。每个党员干部要为贫困户制订一套脱贫措施,至少每个季度协商研究一次措施落实情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四是落实工作队和第一书记驻村责任。落实驻村工作队扶贫解困包保责任制,切实做到工作队包村、干部包户,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五、在扶贫措施上,坚持“五个到人”、“五个到户

  (一)坚持“五个到人”。一是医疗保障到人。采取系列政策组合拳,用好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参保人的政策机遇,彻底解决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二是教育扶持到人。全面落实国家关于中小学和中职高职类的免学费和相关补助政策;研究中省关于学前教育和高中、大学阶段学生奖励和补助政策,实施该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学杂费减免和助学贷款等措施。三是低保定标到人。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纳入“五保”、农村“低保”范畴,到2019年保障性收入超过同期国家确定的扶贫标准,并力争达到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的60%以上。四是助残政策到人。认真落实残疾人政策和相关补助,提供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岗位,解决生活问题。五是技能培训到人。整合人社、农业等培训资源,提高培训的聚合力和有效性、针对性、精准性,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培训和二三产业技能培训,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

  (二)坚持“五个到户”。一是结对帮扶到户。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子”、“结亲戚”,带着责任,带着感情,积极投入到帮扶工作中,详细掌握农户基本情况、农户基本的收入来源及致贫原因,想办法、找出路,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二是设施通村到户。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管理、社会保障、现代化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五个全覆盖”。实施供排水、供电、供气、交通、信息、市场基础设施“六张网”重点向农村延伸,教育、卫生、文体、社保、安居、安全公共服务“六张网”重点向农村覆盖,到2019年,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安居难、养老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小康水平。三是住房改造到户。总结推广孝昌特困户扶贫搬迁模式,整合建委、民政、扶贫等部门和社会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幅提高搬迁对象补助标准,彻底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四是救灾措施到户。对遭受旱灾、洪灾等自然灾害的贫困户,做好登记建卡、救援救助等工作,针对受灾情况研究救助措施,确保生活安排到位,确保救灾措施到位,确保恢复重建到位。五是产业链接到户。对有劳动能力、缺智力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农户打工、分红;对既有劳动能力、又有智力的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加强引导带动;推广禾丰等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办法,让贫困户参与组建股份合作社,既保证农业增收,又保证贫困户股份分红。

  六、在扶贫支撑上,建立“六个机制”。一是社会帮扶机制。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聚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商联、“四有人士”、群团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构建大扶贫格局。二是资源整合机制。建立以县为主体的资金整合机制,把资金配置落实到县一级,做到“各级出料、县级炒菜、共办桌席”。三是扶贫管理机制。研究进出机制和后续帮扶机制。四是担当创新机制。克服盲目乐观思想、消极畏难思想、害怕“摘帽”思想,进一步提升精神区位,以担当负责的态度,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创新作为。五是考核奖惩机制。把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纳入重点工作督查,把是否做到精准扶贫作为检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战场,加强执纪问责,形成闭环效应。六是用人导向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机制,形成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为民实绩用干部的导向。

  七、在结对帮扶上,建立“七个一”帮扶机制。即一名市级领导干部,带一个工作队,联系一个县市区,挂点一个贫困老区或插花贫困乡镇,驻点一个村,派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每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一个重点贫困户。市委书记陶宏先后赴国家级贫困县孝昌县小悟乡笔架村、扶贫联系点—大悟县宣化店镇杏冲村和孝南插花贫困村祝站镇河界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专题蹲点式调研,问计于基层干部群众。市委、市政府组建了市直精准扶贫工作队,计划从2015年起,由市“四大家”领导带队,派驻30个精准扶贫工作队到30个贫困村,围绕贫困户、贫困村两个方面的脱贫目标,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各县市区和各乡镇都建立相应的帮扶工作机制,由班子成员带队,组建扶贫工作队,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组织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

  八、在精准扶贫内涵上,做到“八个精准”。一是贫困精准识别。关键是把精准扶贫对象、致贫原因和扶贫措施搞准搞实。全市推广大悟县采取“22333”工作模式精准识别对象,即“两下两上,三方签字,三级会审,三级公示”,为贫困户精准配置奠定坚实基础。二是结对精准帮扶。重点在干部选派上精准对接,党员干部到难村,政法干部到乱村,经济干部到穷村,专业干部到产业村,离退休干部回原村。三是措施精准集成。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原则,指导制订贫困村、贫困户帮扶计划,重点是组织实施好贫困村整村脱贫计划和贫困人口“四个一批”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四是计划精准制定。根据贫困村、贫困户帮扶计划,以项目为载体,广泛筹措资金,并引导整合各类生产发展资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部门对口帮扶资金、社会捐助资金、信贷资金以及市场融入资金等,集中用于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项目建设。五是政策精准落实。用足用活现有政策,打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低保、助残等措施和扶智、扶技能、扶产业、扶设施、扶组织等措施,将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使扶贫真正扶到点上、帮到根上,让贫困对象享受该享受的政策待遇。六是民生精准改善。到2019年,实现“十通”、“十有”目标。“十通”即100%通安全饮水、通稳定畅通的用电、通水泥(沥青)路、通客车、通广播电视、通有线无线通讯、通宽带网络、通连锁超市、通环卫设施、通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十有”即有完善的3个“1+X”基层组织服务体系、有标准的村卫生室、有公共医疗卫生保障、有残疾人保障、有教育保障、有住房保障、贫困村有特色优势产业、贫困户有增收致富项目、劳动力至少有一项致富技能。七是产业精准链户。支持贫困县产业基地建设,以特色、精品、高效为目标,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每个县市区着力培育1—2个特色支柱产业。建立以财政支持为主的贫困村产业发展基金,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实际,选准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数村一品”的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建设,实现特色产业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有效链接。八是组织精准有效。继续以三个“1+X”、三支人才队伍等建设为载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贫困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和贫困村第一书记,在基层继续开展好“强化两项职能,争当五个书记”活动。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和监督管理体制,增强村“两委”班子凝聚、服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