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扶贫办简报(2015)第8期

14.07.2015  11:56
   

(总第五十一期)

 

竹山县:实施国烟扶贫  建设秦巴强县

 

  2013年5月以来,国家烟草专卖局扎根竹山县基层,深入调研,理清思路,多措并举,真情帮扶,扎实开展国烟扶贫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据统计,两年来对竹山县共投入国烟扶贫资金2600万元,实施国烟扶贫项目12大类82个,涉及烟叶产业建设、畜牧和蔬菜产业建设、社会事业建设、“扶贫到户”、边远极贫村建设、片区综合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等诸多领域,辐射该县17个乡镇100多个行政村,近13万人受益,为该县扶贫开发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截至2014年底,竹山县实现生产总值75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56亿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5736元的,同比增长12.5%;两年减少贫困人口3.4万人。

  一、深入调查研究,创新扶贫工作思路

  两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领导先后深入到竹山县17个乡镇近100个村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掌握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手资料,夯实了国烟扶贫各项基础性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国家烟草专卖局结合竹山建设“十星高地.秦巴强县”战略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与参与式扶贫相结合的方针,提出了“推进一个产业(烟叶),开发一个片区,搞好一个试点,做好一个(社会扶贫)项目,制定一个好办法“五个一”的国烟扶贫工作总体思路,突出“点、线、面”,在点上抓精准、在线上求突破、在面上下功夫,重点突出烟叶产业扶持,大力培植茶叶、蔬菜、核桃、畜牧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边远极贫村建设,推动科教文卫均衡化发展,着力解决制约竹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竹山县可持续发展能力,致力于将竹山打造成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样板县。

  二、建立长效机制,为国烟扶贫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该县成立了“竹山县国家烟草专卖局对口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国烟扶贫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建立衔接紧密、配合有力的国烟扶贫工作领导体制。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出台了《竹山县国家烟草专卖局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不得将国烟扶贫资金用于修建楼、堂、馆、所及住宅、各部门的经济实体等十一个方面;进一步细化了报账制,每个项目实行点对点的报账方式,确保资金能直接进项目,有效确保了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三是严格项目管理。严格按照符合国家和省市扶贫政策、符合烟草行业规定、符合县域经济发展布局的要求,以群众受益为根本的原则,对预安排项目进行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对各单位上报的项目进行梳理,然后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确定年度预安排项目,再征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意见后,上报国家烟草专卖局审批后实施,有效防止了政绩项目、人情项目和虚假项目。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综合发展水平

  一是推进片区综合开发项目。着力推进麻家渡谭家河流域片区开发项目,先后新修水泥路5.8公里,架便民桥1座,实施扶贫搬迁40户,硬化茶园道路2公里,改善片区基础设施,同时鼓励当地依法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苗木、茶叶、核桃三大产业,夯实群众致富基础。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国烟扶贫项目围绕产业发展,扶持31个村新修、维修和硬化公路50公里,新建桥梁5座,实施了乡村饮水工程、卫生健康工程项目,为5万人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问题。三是加强烟区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烟叶产区村庄整治和扶贫搬迁,采取集中安置、完善道路、处理污水、供电供水等配套措施,使村容村貌更加靓丽整洁,功能更加完备。

  四、强化造血能力,大力发展农村致富产业

  一是扎实开展产业扶贫。先后扶持该县四个蔬菜基地建设,实施蔬菜有机肥的配发项目,引入推广烟叶漂浮式育苗技术,提高菜苗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畜牧站+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先后帮助多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改善了基础设施,购买技术设备,扶持贫困农户依靠合作社发展致富产业;在全县烟叶产业合作社中,大力推广应用烟叶生产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烟叶生产八大环节实施过程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提升烟叶品质、增加烟农收入。二是大力实施教育扶贫。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组织协调,实施了“金叶图书室”、“金叶新长城自强班”、“相守计划”等系列公益项目,使20所中小学、200多名贫困学生和100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受益。三是全面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在国烟扶贫资金大力支持下,该县县修建了大庙乡群众技能培训中心,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另行投入30万元,在各烟区乡镇开展职业烟农技术培训,使1350户稳定的职业烟农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作者:竹山县扶贫办 陈文波、帅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