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扶贫办简报(2014)第27期

07.04.2015  13:56
 

  

(总第四十三期)

  

由弱变强的路径探讨

——宜昌市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几点体会

(宜昌市扶贫办 谭卫国)

  

  与众多政府组成部门比较,目前除国家重点片区县外,市县两级扶贫部门总体处于弱势,主要表现为机构设置不够统一,干部编制少,力量比较弱,行政职能不多。相对弱势的部门如何转弱为强,争取更大作为?对此我们作了一些探索。

  一、在调查研究上由弱变强

  不管什么部门,其首要职责应该是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而要履行好这个职责,就应该把调查研究工作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近几年宜昌扶贫部门做了几件有意义的大事,都是深入调研的结果。我们给市委市政府先后提出四大建议,都得到了采纳,提升了扶贫部门在全市的地位和影响。

  (一)主动建议将兴山、远安两县作为市本级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宜昌有3个国家重点片区县,7个插花贫困县市区。为破解插花贫困县市区扶贫动力不足的问题,2013年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秦巴山南麓兴山、远安两县经济社会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意见》,其中市级财政每年新增2000万元专项资金,一系列政策措施等极具含金量,使两县30多万人民群众受到极大鼓舞。

  (二)建议重视边远特困村的发展与扶贫。市委市政府要求扶贫部门挑选30个特困村做精准扶贫试点,并于2014年1月出台了《宜昌市特困村脱贫攻坚行动方案》。提出用两年时间实施“415”模式破解特困村脱贫难题。“415”模式即市、县、镇、村四级联动,两年为每村投入1000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两年安排30个特困村专项扶贫资金3000万元),集中解决交通、饮水、住房、产业发展及公共服务五大难题。这个行动实施不到一年,在全社会引起极大反响,效果十分明显。

  (三)建议高度重视西北口库区贫困问题。西北口库区是宜昌城区水源保护地,市委市政府2014年9月出台了《关于在西北口库区实施“两减一扶”促进水源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市财政3年整合涉农资金1500万元,支持库区“两减一扶”(减人减房及精准扶贫)”的一揽子政策,使库区人民见到了脱贫奔小康的希望。

  (四)建议插花县市区设立扶贫重点片区。市委市政府把这项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扶贫责任制考核,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插花地区普遍存在的“争取领导重视难、争取财政投入难、动员社会力量难、扶贫部门出成效难”等问题。

  以上事例说明,调查研究不是虚的是实的,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十分重要。扶贫部门要勇于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抓住突出问题,沉下身子调研,提出有效建议,才能赢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拉开全面扶贫、重点扶贫的架势。必须围绕能牵动全局性的问题、能化解一些共性的矛盾、能创新体制机制三方面进行,力求扶贫调研取得实效。

  二、在考核督办上由弱变强

  扶贫是重大的政治责任,需要广泛动员领导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履行好考核督办职责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一)抓政策落实督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支持兴山、远安扶贫攻坚的若干政策后,我办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积极主动给分管领导汇报,定期办公、通报,确保市直部门帮扶政策及县级配套政策实打实的到位。同时借机加大对省级层面政策的争取工作。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省扶贫办、市领导的关心重视下,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政策,明确兴山、远安等六县(区)比照享受省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同等政策,提出了“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等15项含金量极高的扶持措施。初步测算,两县每年可新增综合扶贫投入近10亿元。

  (二)抓责任制考核督办。省委省政府每年对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责任进行考核,我们积极争取市领导重视,主动对接市直部门,争取部门重视,宣传各方面的扶贫工作成效,宜昌市连续8年获得湖北省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责任制考评优秀等次。同时,我办每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组织一次对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将考核结果分别向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汇报,并公开通报,促进了各级党委政府扶贫政治责任的落实,也提高了扶贫部门的社会地位。

  (三)抓工作落实督办。市委市政府作出特困村脱贫攻坚决策以后,我们采取了“组合拳”措施确保善做善成,不走弯路。深入特困村了解真实情况,及时向联系的市、县(市、区)领导通报情况提出建议。对30个市直工作队每季度召开一次督办会,总结、交流情况,提出阶段性工作要求。对个别进展慢的地方,实行面对面指导,促进平衡发展。出台指导性、操作性强的考核、验收细则。我们针对少数村级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问题,及时与财政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级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规定》,将项目规划、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日常监督、公告公示、竣工验收、财政报账、后期管护等重要环节明确规范起来,这在全省是先例。为把全市每年的86个整村推进村工作抓实,我们坚持每年把所在村党支部书记召集学习培训一次。通过抓考核督办,改变了社会上一度时期认为扶贫部门“口号多、样子多、虚功多”的印象。

  三、在凝心聚力上由弱变强

  能不能加快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是对扶贫部门凝心聚力能力的考验。为此,我们在四个方面作了努力。

  (一)通过联系特困村、整村推进村方式,聚领导之力。今年开展特困村脱贫攻坚行动,经市委批准,把市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军分区领导全部安排到其中一个特困村(少数村安排了2名市级领导),帮助指导编制扶贫规划、论证重点项目、筹集扶贫资金、落实干部责任制。这一做法也带动县市区领导资源下沉,受到群众高度肯定。

  (二)层层组建扶贫工作队,聚部门之力。经市委批准,今年初宜昌市共组建了160个市直农村工作队,对口帮扶160个村。全市范围共组建了1460支工作队,明确赋予了工作队的扶贫工作职责。这是近几年进村入户规模最大的一次行动。

  (三)充分发挥企业及社团组织作用,聚社会之力。通过动员组织,部分企业及慈善总会、老区促进会、商会、三峡扶贫基金会等纷纷为特困村、贫困户捐款捐物,今年已达到5000多万元。三峡扶贫基金会还利用自身优势牵线搭桥,为点军区特困村引进武汉客商,计划投资一亿多元发展生态旅游。特困村脱贫攻坚行动,吸引了一批城市能人到农村发展黑猪、山羊养殖,发展胎菊、反季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帮助贫困地区增强“造血”功能。

  (四)加大宣传力度,聚媒体之力。以“一起过上好日子”为主题,在主流媒体开辟扶贫专栏,为领导、部门、企业、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扶贫事业摇旗呐喊、树碑立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办新办了宜昌扶贫网、扶贫开发月报、扶贫开发简报,指导三峡扶贫基金会兴办了“三峡公益网”,使宜昌扶贫工作走出宜昌,面向市场。

  四、在管理创新上由弱变强

  (一)激励典型。注意发现、总结、宣传县市区鲜活经验。近三年,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先后总结推广了秭归县“1119”整村推进、长阳自治县“精细化管理”、五峰自治县“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到户”、远安县“精准扶贫五大模式”、枝江市雨露计划“四建四改”、宜都市村级扶贫项目管理“五道防线”、点军区“特困村攻坚”、夷陵区“多元扶贫”等经验,起到了树立标杆、激励基层、影响社会的良好效果。

  (二)巧借外力。在短期内改变扶贫部门干部少、力量弱的状况,光靠跑机构、跑编制、跑干部不行,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善借外力。对重大课题调研聘请专家参与,如我办开展的《建立点军区城乡统筹扶贫开发试验区》的调研就聘请了三峡大学团队参与,解决了人手不足和能力不足的问题,调研成果得到市领导肯定,为转化市委市政府决策打下了基础;市委市政府领导有关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署名文章、重要宣传借助研究室、宣传部门力量;对县市区责任制考核和重大项目检查从市直部门抽调力量;信息及内外宣传则实行“花钱买服务”方式。

  (三)关爱干部。扶贫部门人少事多,要求高、责任大,一定要把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好保护好。我们努力改善办公条件,保障车辆服务;为干部提拔进步多跑路多说话;创造外出学习、深造机会;关心干部职工家庭,帮助分忧解难;对干部职工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彰,大家觉得“人累心不累”,苦中有激情,苦中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