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政治责任 打赢脱贫攻坚战

12.04.2016  10:10

  黄州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梅建新

  黄冈市黄州区位于大别山南麓,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北岸。东临巴水,与浠水县相邻,西南滨长江,与鄂州市相望,北与团风县接壤,有版图面积353平方公里。全区共有农业村98个,现有耕地面积79.7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9.89平方公里,养殖水面面积43.06平方公里,农业基础比较扎实,但各村都存在着贫困人口。其中,建档立卡的重点贫困村14个,贫困户4477户,贫困人口10311人。因为是插花贫困区县,享有国家和省里的扶贫资金较少,而贫困主体又较特殊,因病、因残致贫占68.28%,缺劳力致贫占13.54%,合计超过80%,黄冈市委确定我区2017年在全市率先实现精准脱贫,时间紧迫、任务重、压力大。黄州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提出“全面小康是全面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积极践行精准扶贫理念,系统谋划和推进扶贫开发,进一步凝聚了全区上下的共识和行动,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扶贫攻坚战。

  一、强化政治担当,压紧压实扶贫工作责任

  为了推进全区脱贫工作取得实质性变化,黄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和作战指挥部,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为全区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挂帅出征,“四大家”领导分片包保,乡镇党政主力上阵,区直部门全力配合,广泛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全面掀起了扶贫攻坚战、歼灭战的工作热潮。

  区委先后召开常委会、区“四大家”联席会和全区精准扶贫动员会、培训会、推进会、督办会22次,对目标任务、阶段重点、推进机制、干部包保、产业扶贫、检查督办等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安排,牢牢在党员干部思想上强化扶贫工作“政治、责任、为民、担当”四种意识,把扶贫工作作为考察干部能力、作风的主战场,作为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和选拨使用的重要依据。

  一是迅速成立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和小组办公室,设立了扶贫攻坚作战指挥部,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建立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分管区委副书记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分管副区长为第一召集人、区“四大家”班子相关领导为召集人、区直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搭建了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土地流转、资源配置、扶贫信息、扶贫融资共9个精准扶贫工作平台。

  二是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94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32个重点村、难点村、后进村第一书记,迅速到岗到位,实行“四个全覆盖,即全区所有有贫困人口的农业村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难点村和后进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区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区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

  三是签订了《减贫脱贫军令状》。为了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制,区扶贫攻坚指挥部与乡镇党委政府、乡镇党委政府与村支部村委会、指挥部办公室与驻村工作队,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状。

  四是制定了《扶贫攻坚路线图》和《脱贫时间表》。

  二、强化政策支撑,做优做精综合施策体系

  精准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做优做精综合施策体系,做好扶贫政策顶层设计是关键中的关键。

  一是出台政策措施,完成顶层设计。

  2016年1月5日中共黄州区委、黄州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了我区精准脱贫的总体思路、路径、措施。我们总体思路就是通过精准扶贫和阳光行动双轮驱动,实现贫困区内和贫困区外的贫困人口同时脱贫。主要措施就是“四双举措”,即:双包: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双建: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建好农村基础设施,双带:市场带动、金融带动,双促:促进群众增收脱贫、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我们的政策体系除了黄州区委 、黄州区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这管总的文件外,我们还出台了《黄州区精准扶贫“四个一批”工作方案》(黄州政办〔2015〕69号),《黄州区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黄州区政策兜底精准扶贫实施方案》、《黄州区危房改造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黄州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黄州区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区政府金融办、区扶贫办、区财政局《关于金融支持产业精准扶贫意见的通知》;出台了《黄州区脱贫攻坚规划》、《黄州区精准扶贫管理考核办法》(黄州扶组办发〔2015〕8号),《黄州区精准脱贫激励机制》,建立了整套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支撑体系。到2016年2月黄州区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全部出台,完成了顶层设计。

  二是认真研究,详细编制脱贫规划

  做好每一项工作,必须要有规划,而规划制定与否,事关工作成效。我区对重点村的扶贫工作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帮助重点村制定发展规划上。2014年,黄州区确定了14个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为了避免盲目发展,2015年年初区扶贫办按照《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继续开展区领导挂点帮扶贫困村的通知》(黄州办文〔2014〕36号)文件精神,加强组织协调,积极争取区领导与驻村帮扶单位到村,与村干部一道,走访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召开座谈会,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贫困村编制扶贫开发规划,制定出的规划体现扶贫工作特色,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兼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劳动力素质提高。为了确保专项扶贫资金主要用于重点贫困村的要求,我区加大了当年实施重点村的扶持力度,严控乱开口子撒胡椒面,确保每个重点村落实一个产业扶持项目。在确定项目时,要求首先召开村三个全体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指导村委会组织编制项目实施规划,由扶贫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开始实施,重点村项目基本确定,大都付诸实施,即将在实施的项目验收中,严格实行区乡两级验收制,坚持谁验收,谁负责,确保规划的落实和项目资金不跑、冒、滴、漏。

  三是规范管理,扎实做到“四个精准

  为使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精准扶贫工作。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每年贫困村、贫困户情况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我们克服了乡镇无扶贫工作常设机构得困难,以区政府名义召开工作会,明确乡镇党委、政府应负的工作责任,在相关乡镇办配备了专门的业务人员,组建了工作专班。并下乡指导督办,为了达到精准扶贫脱贫,全面展开“回头看”工作,务求达到“四个精准”。

  1、精准识别。认真开展了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的复查工作,准确识别扶贫对象,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透明程序,规范操作,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贫困户。全区共精准核定贫困户7388户、19337人,对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实行了信息化、动态化管理。近期,我们又认真组织了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制定了《黄州区扶贫重点工作“回头看”工作方案》,主要看精准识别工作是否到位,规定了检查督办、整改完善、全面总结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要求,确保“不落一人、不错一人”。

  2、精准分类。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分户分析致贫原因,找准问题症结,建立管理台账,确保做到对症下药。经过全面深入调查,全区7388户、19337人中需产业扶贫的2956户、8147人,需危房改造的320户、691人,需医疗救助的3305户、4755人,需政策兜底的3725户、6241人。

  3、精准施策。根据调研成果,制定了精准扶贫方案,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扶贫措施”。按照“五位一体”办法,认真落实产业扶贫机制,出台了“1+6”工作方案,对全区具备扶贫基础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级公司、家庭农场、农户大户等进行了摸底调查,各类有帮扶意愿和能力的市场主体近100个,可带动贫困户近1万人。贫困户与市场主体对接工作有序进行,部分村、户与市场主体签订了帮扶协议。如陶店乡,组织召开了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对接会,9个企业与乡政府及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

  4、精准衔接。统筹安排重点民生项目、重点产业项目和重点扶贫工程,将农村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扶持等各类项目资金,打捆向贫困村和贫困户集中,统筹使用、集中投入,加快提升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

  三、强化产业扶贫,抓牢抓好长效脱贫龙头

  从2015年7月份开始,区委、区政府把产业精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来强力推进,出台了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意见,开展了市场主体的摸底筛选,组织了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的帮扶对接,进行了市场主体的培训,各乡镇(街道、火车站)分别出台了产业扶贫的政策措施。

  (一)我区产业精准扶贫的基本思路

  我区产业精准扶贫的基本思路主要是通过建立五位一体联结机制,对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实行全覆盖,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产业扶持的对象是8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据统计,全区产业发展脱贫一批2858户7853人。我们的目标任务是对有就近就地发展愿望的贫困对象,组织是场主体结对帮扶,确保全区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我们推广的帮扶联结模式模式是“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互联网+”模式。我们的实施方式是通过政府、银行、保险、农户、市场主体等五方共同签字的协议书,把五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利益捆在一起,形成一个“航母战斗群”。政府是主导方,是产业扶贫的发起者、组织者、实施者,对其它四大主体起到一个组织协调、穿针引线、检查督办的作用,并无偿提供贷款贴息和扶持资金。银行是资本提供方,承担30%的贷款风险。按政府扶贫部门注入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1:10的比例确定放款。保险是风险分散方,承担70%贷款风险,根据产业的不同在政府扶持资金中专列3%保险费支出,提高贫困户抗风险能力,在风险发生时确保贫困户不减收、公司不受损、贷款有保障、扶贫工作不受影响。市场主体是产业带动方,是产业精准扶贫的载体,通过向政府出售服务、向农户提供服务,帮助农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同时在扶贫中实现自身做大做强。贫困户是受益方,对政府来说是优惠政策承接方,对银行来说是借款方,对公司来说是合作方。

  (二)我区产业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

  我区产业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是“六抓”。

  一抓产业规划布局。坚持城乡统筹,突出重点项目,推进“一片三带”,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一片”,即叶路洲,“三带”即黄上公路、江北公路、城东公路现代农业示范带。总体思路是,以都市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为基础,植入环境、文化、景观等资源,增加创意,农旅结合,促进我区休闲观光农业成长壮大。2015年,黄州区委托北京龙安华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整体规划城东公路生态经济带,全长22.3公里,面积3万亩,沿巴河进行布局,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总投资24亿元,建成后将是鄂东地区最大的生态观光旅游基地。委托中国农大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华科本立道生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博克景观艺术设计工程、武汉五化合一等公司对我区14乡村进行规划设计,示范先行、以点带面,全区域、全方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抓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入驻黄州区。实行专班招商,分工更细、责任明确、任务具体,农产品加工招商成效显著,先后引进投资300亿元的晨呜纸业、投资20亿的海吉星农产品物流、投资10亿元伊利酸奶、索菲亚等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工建设,索菲亚去年底投产生产。还引进了浙江种植老板、千叶湖老板、博士等。

  三抓基地建设和品牌创建。全区发展千亩蔬菜基地12个,年蔬菜种植面积10万余亩。有水产养殖面积10万余亩。幸福鱼苗孵化是全省最大的专业鱼苗孵化基地之-,被列为全省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建成千头牧场4个,存栏奶牛3000头。建设了千叶湖、东方园林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绿福湾”牌有机蔬菜、“楚福园”牌虫草鸡蛋、“蜂三宝”牌蜂蜜等特色农业品牌。支持黄商集团,搭建电商平台,建设黄冈电子商务科技创业园,实现电子商务立足本土、深耕乡村、覆盖全省的目标。

  四抓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和现代职业农民。种养殖业是黄州区的传统产业,今年黄州区首要立足提升传统农民,引入新型农民,着力培育一批骨干农民,推动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化,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扩大生产规模。全区在种植业、畜牧、水产、农机选聘了51名技术指导员,遴选了710户科技示范户。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人,其中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100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100人。同时,不断加强对现有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选派14名技术骨干到华中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知识更新培训。

  五抓农民串联及专业合作组织抱团发展。引导确立“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扶持农民”的指导思想,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来抓,引导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全覆盖工程”,实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功转型。全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0多个,成为产业扶贫的排头兵。活动开展以来,黄州区陈策楼镇陈家寨、阮家湾村、雨山寺、李家湾、豹子垴等村发展了林果和湘莲专业合作社,莲子合作社种植莲子近万亩,起到了很好地示范作用。

  六抓工作队在产业精准扶贫中的推动作用。为发挥好工作队的作用,我们要求工作队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加强指导与服务。按照黄州区委、区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的要求,做好政策指导、市场主体引进、资金支持、目标任务督办等工作。二是落实工作职责。工作队负责市场主体和贫困农户签订协议并按协议开展生产。市场主体负责帮扶贫困农户,带动增收脱贫。贫困农户做到诚实劳动、安全生产、合法经营。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支持措施,为产业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创造环境。三是整合资源集中投入。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建立贫困县资金整合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扶贫投入县级整合机制,按照“省级统筹、市州协调、县级整合”的原则,夯实扶贫投入县级整合平台,实行资金、项目、招投标、管理、责任“五到县”。我们工作队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优势,将资源、资金向贫困村、贫困户集中,并可将各类扶贫资金、资源以资金、股金、股权形式,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的项目中去,让贫困户分红、受益、脱贫、致富。今年“三万”活动开始后,按黄冈市扶贫办的要求,我们又组织工作队开展八个一工作。即:开展一次调查摸底,组织一次政策宣传,选准一批主导产业,修订一份产业规划,引进一个市场主体,签订一份合作协议,举办一期技术培训,推进一批产业项目。

  我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与重点县比我们存在三个不足:一是财政扶贫资金不足。2015年我区财政扶贫资金127万,贫困人口人均只有62元;初步测算完成19300人脱贫所需资金2亿元,资金缺口巨大。二是贫困主体特殊,因病、因残致贫占68.28%,缺劳力致贫占13.54%,合计超过80%。这些人靠自身发展困难,脱贫主要靠政府救助。三是插花区县要率先脱贫,一般是1至2年,时间不足。政策还没成熟,任务就要完成。希望上级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支持:一、增加插花区县财政扶贫资金;二、增加民政救助资金;三、确保插花区县脱贫之后“扶上马送一程”政策不变,资金不减。

  2016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