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残联2015年度残疾人康复工作亮点频出

29.12.2015  17:56

2015年,襄阳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残联的具体业务指导下,紧紧围绕推动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奋斗目标,加快完善康复服务网络,认真实施以“省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为重点的各项康复工程,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康复目标任务,精心谋划“十三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推动全市残疾人康复事业全面快速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出生缺陷预防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残疾预防及康复知识广泛普及。二是圆满承办全省孤独症儿童潜能运动会暨孤独症儿童学术交流会。2015年5月20日至21日,由省残联主办,襄阳市残联、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展颜特殊教育培训学校承办的全省孤独症儿童潜能运动会暨孤独症儿童学术交流会在我市圆满举行。进一步增进了全社会对孤独症儿童的关爱,增进社会对孤独症的了解和重视,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关注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推动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强化项目效果,保质保量全面完成2015年度各项康复目标任务。2015年共有1万名残疾人享受到各项康复服务。657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得到抢救性康复救助;完成肢体残疾人社区康复训练700名;智力残疾人社区康复训练300名;贫困精神病服药救助1140名;盲人定向行走训练600 名;成人假肢安装73 例;为24名成人免费适配助听器24台;为25名聋儿免费适配助听器50台;免费配发残疾人辅助器具3056件。四是将0-6岁残疾儿童康复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常态化管理、医保和农合报销范围、大病救助范围,着力提高报销比例,增加了残疾儿童康复补贴资金,促进了全市0至6岁康复项目顺利实施。五是加强各县(市)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扎实做好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工作。六是出台了《襄阳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管理工作试行办法》,建立齐抓共管长效机制,积极探索贫困精神病人救助工作。2015年6月,襄阳市综治委等七部门出台了《襄阳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管理工作试行办法》。落实“集中救治”措施,实现“应治尽治”,坚决防止发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七是出台了《襄阳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着力加强定点康复机构建设和管理,建立全市各类定点康复机构专业人员库。八是充分发挥示范性残疾人社区康复站作用,创新发展农村社区康复工作。九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全国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服务功能。创新塑造品牌,根据全国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创建标准和具体要求,依托樊城区“阳光家园”日间照料中心平台,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中途之家”的运作模式和机制,组织脊髓伤友开展康复、健身、联谊娱乐、爱心捐赠及“微心愿”认领等系列活动,使全国脊髓损伤者“中途之家”真正成为国牌、精牌、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