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利川:25年厨师视派出所为家 把民警当家人

25.05.2018  15:33
到菜市精心挑选新鲜的蔬菜 每天余华东都会为民警炒出可口的菜肴 民警们吃着香喷喷的饭菜,余华东心里才踏实 余华东在厨房忙碌

   中新网湖北新闻5月25日电 (张东平)“这些娃娃儿不吃饱,哪里有心思搞工作?”在湖北省利川市公安局柏杨坝派出所厨师余华东的眼中,如何让派出所的民警、辅警们吃饱吃好,是她最大的心愿。

  现年51岁的余华东在柏杨坝派出所当厨师已25年时间,她也是柏杨坝派出所最老的员工。25年来,她视所如家,始终把民警当亲人,为民警的一日三餐忙个不停。

   “最大的心愿,让每一位娃娃都吃饱吃好

  5月18日上午,临近饭点,慕名而来的记者在柏杨坝派出所食堂看到,饭桌上摆满了当地特产腊肉烧豆干、清淡和渣、腊猪蹄炖粉条、鲊(音zhà——编者注)广椒炒肉等各种新鲜菜,还有霉豆腐、泡叫头等自制的咸菜,黄橙橙的洋芋米饭香气四溢,菜品虽然不特别多,但色香味俱全、荤素搭配得当,特别诱人。

  随着电铃声响起,所里的10来位民警、辅警纷纷来到食堂。“余孃(音niāng——编者注)孃手艺好,做的饭菜特别好吃。”大家对余华东做的菜赞赏有加。民警纷纷表示,余华东做的菜品每餐都不一样,都是民警喜欢吃的菜,大家从来没有吃腻的感受。

  柏杨坝派出所有民警、辅警共15人。为了让民警吃上新鲜可口的蔬菜,余华东每天都是大清早自己去菜市场买菜,价格实惠、新鲜的农家菜是她的首选。

  多年来,余华东坚持不买超市的菜,不买菜贩子的菜,从不让菜贩子送货上门,她认为菜贩子的菜不仅价格贵,而且不新鲜、不健康,味道更是赶不农家菜地道。

  在派出所,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民警不能按时吃饭是常事。“有次我感冒了,不能吃辛辣食物,余孃孃就专门给我熬了粥并送到值班室。”在辅警魏勇的眼里,余华东特别细心,也非常有爱心,只要是民警们出警,哪怕回来得再晚,就算是一个人,余华东也会把热腾腾的饭菜盛到民警的手中,大家既惊喜又感动。

  “有时候我们怕麻烦她,准备在外面餐馆吃饭或者吃泡面应付,她就坚决不允许,说这是乱花钱。”教导员郜志勇记得,去年的一个冬夜,已经过下班时间很久了,余华东还没有回家,原来,当天有民警出警了没回来吃下午饭,余华东担心他们回来没有饭吃,就一直等着。

  余华东打电话询问,了解到出警民警在回来的路上,于是就把饭菜重新热好了等着。没料到临时接到交通事故的警情,当天晚上她等到11点多才回家,饭菜反反复复地在锅里了数遍,但她一点怨言也没有。

   民警加班她跟着,一年有360天都在派出所

  在余华东的眼里,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一年365天,只有春节才回家担负起家庭主妇的角色。

  “结婚22年来,我和儿子很少吃到她做的饭。”余华东的丈夫黄仕明在柏杨坝镇茅田公路工作站工作,聊起妻子,他是“”意满满。

  余华东是到派出所当厨师后才和黄仕明相恋并结婚的,二人婚后曾在老派出所里住过几年,直到他们自己修了新房后,才搬离派出所。

  “剖腹产,刚满30天,她就上班了。”让黄仕明印象深刻的这事发生在1997年的盛夏,儿子刚满月,余华东听说派出所新请的厨师因民警吃饭没规律、待遇差而辞职不干了,不顾阻拦就带着孩子去派出所。

  “说句实在话,在基层派出所做厨师不仅工资低,家里也很少能照顾到,这么多年来,她以所为家,把派出所的民警当家人了。”黄仕明直言,他曾经对妻子的行为表示不理解甚至反对,不过看到妻子的那份坚持后,他对妻子的选择逐渐地开始接受和支持。

  “我和儿子都学会了做饭,爷俩生存能力蛮强的。”黄仕明说,儿子黄锐年幼时因受到妈妈的照顾少,与妻子关系生疏。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对妈妈也越来越多地表示出理解,如今,儿子已经21岁了,是山东青岛滨海学院大二学生,和妈妈关系越发亲密。

  25年来,无论寒冷的冬夜还是酷暑的仲夏,余华东一成不变的过着“厨房、菜市场、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每天早上,她步行10多分钟来到集镇菜场,选好一大背篓菜回到所里,然后开始做早餐。当民警们吃完早餐,她又开始抹桌子、拖地板,为午饭做好准备。

  “余孃孃不仅菜做得好吃,食堂卫生也做得好,随时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让人爽心悦目。”郜志勇介绍,尽管派出所食堂的房子陈旧,但余华东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

  “在柏杨坝派出所,余孃孃‘培养’了10任所长。”柏杨坝派出所所长郑义齐打趣余华东。

   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哪有不爱孩子的?

  25年的光阴,余华东面对的不仅仅是油盐酱醋,更是见证基层公安工作的发展变化,见证了公安民警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和服务人民群众所做出的辛勤努力。

  在柏杨坝派出所食堂,记者看到三把大小不一的菜刀。余华东告诉记者,最小的菜刀是她1993年进入派出所时使用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后来又购买了两把菜刀。“这三把菜刀就是我在柏杨坝派出所工作的证明。”余华东笑着说。

  在余华东的眼里,无论是民警和辅警,都是她的“孩子”。

  曾在柏杨坪派出所工作的孝感籍民警祈东虽然调回原籍了,但他仍然时不时打电话来问候余华东。祈东告诉记者,余华东就像母亲一样,对他这名外籍民警嘘寒问暖,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让他感到特别温暖,丝毫没有身在异乡的感觉。

  “有次孩子放假,妻子带着孩子到所里看望我,余孃孃听说后特意跑来询问他们喜欢吃什么,中午特意为她们准备了菜肴。”副所长斯国军告诉记者,只要有民警家属来到所里,尤其是外地人,余华东就会主动询问他们对食物的喜好,然后精心准备。

  长期的冷水浸泡,余华东的手指已不能正常弯曲。2009年,她到医院检查,才得知自己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原本是打算请假治疗的,可是一想到我住院后这些娃娃们衣食无着,我就坚持了下来。”民警们知道这消息后,纷纷买来治疗风湿的药物送给余华东。

  “前几年,所里专门为厨房安装了热水器,现在冬天洗菜也有热水,简直太好了。只要没有瘫痪,我就会工作到退休。”余华东表示,她要在派出所干到退休的那一天。

  25年来,余华东经历柏杨派出所的两次变迁,经历了乡村厨房从烧柴烧煤到用电用气的时代,长时间的烟熏火燎,让她的眼睛也患上了流泪的毛病,但在她的眼里,民警们才是最辛苦的。

  “他们每日起早摸黑忙里忙外,交通、消防、治安、民爆、反恐,走访调查、破案子、调处纠纷、宣传普法,事无巨细 ,无休无止。”25年里,很多时候乡村小镇已经万籁俱静,所里大楼依旧灯火通明,这些无法抹去的记忆,深深地镌刻在余华东的心里。(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