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市扶贫工作重产业开发促农民增收

23.09.2014  09:56
 

    

            产业开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措施。广水市充分发挥项目资金优势,配合相关部门,在贫困地区大力扶持发展了四大支柱产业。一是以“北三镇”为龙头的食用菌产业。香菇和木耳种植在广水有近二十年的历史,成为部分农户的传统产业。对此,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招引龙头企业、出台优惠政策、建设专业市场等一系列激励机制,大力培植这一产业发展壮大,带动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由2001年的3000万棒(袋)扩大到2013年的5500万棒(袋),其中白灵菇、巴西菇、双孢菇等一批珍稀食用菌生产渐成规模。二是以退耕还林、林业“双低”改造项目为带动的高效经济林产业。各贫困乡村充分利用“退耕还林” 、“鄂北低丘岗地改造”等项目建设机遇,大力引进推广优质桃、李、枣、板栗等鲜果种植,全市高效林果种植面积累计达18万亩,成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三是以郝店生猪养殖小区为龙头的畜牧产业。郝店生猪养殖小区通过短短四年的建设发展,率先成为我市生猪规模基地,并带动周边四乡镇发展生猪养殖15万头,其中年出栏生猪20头、100头以上大户分别达到1001户、329户。吴店镇是全省309个重点老区乡镇之一,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山场面积大、草场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黄牛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2013年全镇黄牛养殖规模达1万多头,户平养殖一头牛,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四是以吉阳大蒜种植区为核心的“蒜稻连作”高效栽培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陈巷、城郊、太平、十里等贫困老区乡镇走出了一条“蒜稻连作”的稳粮增收之路。在农业局、扶贫办、财政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 “蒜稻连作”高效栽培基地渐成规模,基地面积5万余亩,亩均收入可达2200元以上,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