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千名干部“结穷亲”精准扶贫促发展

15.09.2014  09:59

     

  巴东县干部“结穷亲”活动发起于2011年底,当年12月1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干部“结穷亲”活动动员会,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迅速掀起干部“结穷亲”活动热潮。全县参与“结穷亲”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共1210人,一般干部137人,覆盖全县12个乡镇、95个县直单位,55家民营企业也主动参与“结穷亲”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党员干部(企业)  累计走访农民132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6.8万份,收集意见、建议921条, 累计结“穷亲”1420对,入户慰问与帮扶6250余次,捐助现金物资折合29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和辍学儿童361名,资助因病致贫578人,实施危房改造、公路整修、水利建设等小型项目建设210多个,帮助贫困户完成烟叶、茶叶、核桃、药材、畜牧等产业发展项目460多个,新修整修房屋1.7万平方米,直接受益的困难群众达到5688人。

  一、干部“结穷亲”活动背景

  巴东属老、少、边、穷、库为一体的山区县,同时又是国家级贫困县,现有在册贫困人口22.8万人,特殊困难对象1.53万人,有着特殊的区位、特殊的风景、特殊的文化、特殊的贡献,又面临着特殊的困难。民生一直是县委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让特殊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  2011年12月,县委、县政府正式推出了干部“结穷亲”活动实施方案,全县广大党员干部饱含深情,扑下身子,走进农家,来到田间,在经过反复调研、酝酿、讨论的基础上,一场声势浩大的“结穷亲、献真情、办实事、促发展”活动蓬勃展开。

  二、干部“结穷亲”主要作法

  (一)加强领导,促活动有序开展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陈行甲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原县长刘冰,原县委副书记郑晓斌,县委常委、原县委组织部长任伦杰(现任县常务副县长)等同志为副组长的党员干部“结穷亲”活动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活动办公室。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相应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并相应制定了工作方案。二是出台系列文件。县委、县政府下发《巴东县干部“结穷亲”活动实施方案》后,县干部“结穷亲”活动领导小组又先后就有关具体事项下发通知,制订督查细则,进一步明确了参与活动的干部对象和帮扶对象,以及各单位开展帮扶活动中的注意事项,规范设计了干部“结穷亲”帮扶对象信息卡、入户记录卡和活动统计台账,并按照督查细则对全县干部“结穷亲”活动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督查。三是注重结合。将干部“结穷亲”活动与“三万”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有机结合,确保各项活动协调有序开展。

  (二)强化宣传,促活动氛围浓厚

  一是加强县内宣传。利用长江巴东网、巴东广播电视台等县内媒体,重点加强对特困家庭的生活现状、干部“结穷亲”活动进展和被结对象的生活状况改变等情况的宣传。坚持干部“结穷亲”活动信息月报、活动开展中的重大典型信息及时上报制度。各单位明确信息联络员,每月28日至31日将活动信息和统计情况集中报县干部“结穷亲”活动办公室,由办公室汇总数据,实时监管活动态势。二是加强主流媒体宣传。深入总结活动的成功经验,挖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着重在县级以上主流媒体宣传,提高影响力。中组部2011年12月编发的《组工信息》第266期提到了巴东县干部“结穷亲”活动,2012年《湖北省党建专报》第一期、湖北《组工信息》第131期和1月20日的恩施日报头版头条,分别专题介绍了活动情况,荆楚网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多次对活动情况和典型事迹作了报道。

  (三)真情帮扶,促活动实施有力

  活动重点围绕解决困难群众衣食住行、就医就学就业等具体实际困难和促进产业发展、增收致富进行入户帮扶。重点采取四种帮扶方式帮助“穷亲”脱贫。一是物质性帮扶。根据贫困户的情况,力所能及地为“穷亲”解决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生活必需品,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和亟待解决的困难,特别是解决好“穷亲”家庭子女就学难、看病难、生活生产难等问题。二是精神性帮扶。各类重大节日期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慰问活动,比如2013年底开展“帮穷亲过新年”活动。县委要求,参与活动的干部每年至少两次、争取四次家访,与贫困户一起干活、吃饭、聊天。通过家访,面对面地把中央和省、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讲清说透,深入了解贫困户的所思所想,做好贫困户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对改革发展的信心、自强自立的信心。三是发展性帮扶。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解民难与帮民富并举,大力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文化、送信息、送劳力等活动,创造条件帮助就业、创业,提高就业创业技能,帮助他们找到脱贫致富路子。四是保障性帮扶。对患有重特大疾病而致贫的家庭,帮扶人深入了解其疾病的基本情况,并协助其向有关部门申办有关救助与保障金。

  (四)注重实际,促活动效果明显

  干部“结穷亲”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特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活动进行过程中,帮扶干部注重从帮扶对象的实际和急需出发,为“穷亲”们解了一个又一个燃眉之急。县委书记陈行甲结对帮扶清太坪镇艾滋病毒携带者小明明一家,为其送钱送物、助其上学读书,并在今年除夕那天到他家一起团年;宋朝龙一家多灾多病,家庭非常贫困,县政协主席刘太可和其一家结为“亲戚”后,就经常为“亲戚”送去帮扶资金和物品,并在县城给宋朝龙找了份工作,帮他们脱贫致富,在每年开年还和他们一起谋划一年的生产生活;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易开美和水布垭镇大面山村8组村民李明勇结为亲戚后,易开美多次到李明勇家,给孩子送生活费,每年都为其送去春耕生产所需肥料、种子等物资和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同时,易开美帮助李明勇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生猪养殖业,并多方筹资为他购买了一台价值6800元的配合饲料加工机;茶店子镇三溪口村村民谭庆林一家四口均有智力障碍,生产生活不能自理,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发剑与其结对,自费近4000元为其购买了生活物品,并每月出工资请邻近村民担任谭庆林的“代理家长”;官渡口镇小高山村五组村民胡万寿一家生活困难,家里多人生病,房屋是危房,湖北金果茶业公司、县计生局、县社保局、县农经局和当地政府干部为胡万寿家送去了大米、衣裤等生活用品,并筹资2.7万元为其修建新房和给家人治病;帅巴人公司主动“结穷亲”8户,以每户每年5000元的标准,对其实施助医、助学、助发展,帮助他们改善人居状况、改善生活质量。丹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结对100户“穷亲”,在春节前为“穷亲”们送去了大米、食用油和慰问金;县委组织部、安监局、畜牧局、县地税局还印制“亲情卡”,方便干部与“穷亲”联系,把“穷亲”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有求必应、有应必果……

  干部“结穷亲”活动开展以来,社会上好评如潮,党员干部受到了教育,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活动成为强化干部作风建设的有力抓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教育干部的生动课堂,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得到了拓展深化。

  三、新一轮“结穷亲”以启动

  为巩固干部“结穷亲”活动成果,结合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实施精准扶贫,促进农村发展。今年8月7日,县委决定开展新一轮“干部结穷亲”活动,要求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必须参与,鼓励党员干部及企业、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帮扶对象必须是精准扶贫的特殊困难家庭。通过物质性帮扶、精神性帮扶、发展性帮扶、保障性帮扶等措施,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让有劳力的特困群众逐步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现已完成干部“结穷亲”人员台账统计和帮扶对子台账的拟定并公示,部分单位已开展了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党员干部已按要求结“穷亲”1215对, 组织部、畜牧局、财政局、扶贫办等41个县直单位和信陵镇、官渡口、溪丘湾、金果坪等9个乡镇已开展活动,累计走访农民3200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21条,入户慰问与帮扶650余次,捐助现金物资折合35000余元,资助贫困学生和辍学儿童58名,资助因病致贫69人。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我县将着力在干部“结穷亲”活动长效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实现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一是建立统筹机制。发挥县、乡干部“结穷亲”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做好活动阶段性谋划和安排;抓好干部“结穷亲”活动与其它活动的有机结合,力推干部作风建设。二是建立责任机制。强化单位、个人在活动中的责任,细化活动任务,确保活动落实有责,坚持做到“穷亲”不脱贫、帮扶不脱钩、责任不解除。三是建立督查机制。县干部“结穷亲”领导小组和各单位(部门)组建督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对全县干部“结穷亲”活动进行明察暗访,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四是建立考核机制。坚持动态跟踪考核、半年通报考核和年度评估考核三大考核方式,对各单位和干部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并纳入各单位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年度目标考核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