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轻信小额贷款广告 为7000元欠下8万元

27.07.2016  11:35

  轻信小额贷款广告,谁知这是噩梦的开始。直至昨日,大学生小邹的家长才知道,孩子欠了8万多元。

  昨日,来自荆州的邹先生介绍,他儿子在武汉一高校读大学,目前在家过暑假。前不久,荆先生接到个陌生来电,称小邹欠了其1万多元,他和儿子核实后,转账还清了这笔债。

  没过几天,邹先生又连续接到催款电话。细问下儿子才说,他找十几家小额贷款公司借了钱,加上利息、逾期滞纳金等,共欠了8万多元。一怒之下,邹先生动手打了儿子,儿子随即离开家,已有5天没音讯了。

  楚天都市报记者联系上小邹,他说自己找了家数码店打工赚钱。他讲述了欠钱经过。

  去年9月,小邹到武汉读大学,想课余做点修手机的小生意,但没本金。在寝室楼道上,他看到了一个小额贷款广告,于是来到广埠屯,提供了身份证和学生证,签了一份分期付款5256元买手机的协议。但他并没拿到手机,业务员仅转给他3000元。

  第一次贷款后,不断有其他公司打电话来。小邹禁不住诱惑,又贷了5000多元,用于进手机壳等,拿到手的有4000元。可是,找他修手机的都是同学,不好意思收钱,而进的手机壳等又卖不出去。

  为了还债,小邹继续贷款,有的是分期,有的相当于高利贷,滚到了8万多元。而他拿到手的钱,只有前两次的7000元,后面贷的款都去填窟窿了。如今,他很后悔。

  记者联系上其中两家借款公司,他们证实了小邹借款的事实,并称小邹已多次逾期未还款。

  听记者转述后,邹先生说,儿子借款时填了他和妻子的电话,但当时并无人来核实。他以务农为生,妻子打零工,这笔钱是个巨大的开支。马上新生又要进校了,他想请本报提醒广大学生,切勿轻易借款,也希望学校及时清除这类小广告。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