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地名规划调研报告

28.08.2014  10:39

  2014年5月中旬,汪虹波同志率区划地名处王中秋、孙平等到黄梅县小池镇调研小池地名规划。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小池地名规划开展的情况,总结经验做法。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小池地名规划的意义

  2012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快推进黄梅小池开放开发,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省民政厅结合具体业务工作,开展小池地名省级规划试点。地名规划是城镇规划建设的客观需要。随着小池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地名规划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地名规划有了更高的要求。开展小池地名规划工作的现实意义在于,实行地名规划与社会管理的有机结合,促进地名管理与城镇建设相适应,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统一制定地名规划,推进标准化命名工作,可以有效地克服临时命名、零星更名造成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有利于提高地名使用的社会效益和地名管理的工作质量,有利于尽早实现地名规划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目标。其次,在城镇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城镇地名规划,并与城镇建设规划同步实施,可以在城镇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以及相关文件中率先启用标准规划地名,杜绝自行随意定名造成的地名混乱。第三,制定和实施城镇地名规划,可以使地名规划适应城镇建设的需要,改变地名管理中先有实体后有名称的被动局面,形成名称与实体同步,甚至先有名称后建实体的局面,能最大限度地推行地名标准化,满足社会对地名标准化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城镇建设、社会管理等项工作的开展,充分体现地名规划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二、地名规划的主要思路

  城镇地名规划以城镇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为依据,自成体系又相互补充。民政部门作为城镇地名规划管理的职能部门,必须立足长远、着眼现实,以科学发展的理念抓好城镇地名规划的编制。小池地名规划方案是在小池城镇总体规划即“三轴九片”(三轴即以清江大道为载体的产业发展轴、沿江展开的滨江生活轴、中央服务轴,九片即商贸物流区、物流工业区、临港产业区、滨江居住区、滨江生态区、小池古镇区、行政办公区、发展预留区)规划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新建和规划道路提出了预先命名方案,拟命名道路162条。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保持地名稳定。对区域内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老路名,尊重历史、地理、文化传统和群众习惯,尽量保持稳定,确需调整的地名,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再做调整。

  二是反映小池特色。选取合适的新建或规划道路,采用小池的自然风光、历史典故、传说、古迹遗址等多样化的系列名称,反映小池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彰显城镇特色。

  三是体现地名规范。对新建、拟建的主、次干路、支路根据道路规模按规范化、层次化的要求予以命名,从而形成了“大道(街)、路(街)、巷”三个层次。

  四是契合区域划分。根据现状和未来发展,以湖北大道为界,分东西两个大区块;以清江大道为界,分为老城区与新城区南北两大区块。

  三、地名规划及门牌编制的创新做法

  小池城区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两大块。在地名规划时,一是坚持城市分区规划与整体规划协调统一。原则上老城区将老街名称予以保留,新城区依据新建街区功能,命名时突出其功能主题。二是坚持地名规划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小池地名资源较丰富,有甘露湖、太子湖、望庐湖等知名湖泊,所以附近道路分别命名为“甘霖路”、“太子路”、“望庐路”;小池镇“清江烟雨”为黄梅古十景之一,故以此命名“清江大道”;黄梅是古雷池所在地,有成语“不越雷池一步”,而黄梅小池人敢越雷池路,敢于创新,命名“雷池路”寓意深刻;有“南国第一寺”之称的妙乐寺坐落在此,故命名为“妙乐路”。三是坚持地名规划注重体现层次化。在道路命名时,按照地名命名层次化、序列化和规范化的要求,把道路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为主干道,用“大道”作通名;第二级为次干道,用“”作通名;第三级用“”作通名;第四级为车辆不能通行的道路,用“”作通名。这样使城区规划道路名称的通名达到登记明确、层次分明的要求。目前,小池镇按照规划命名了7条大道、51条路、18条街、22条巷。

     在门牌编制时,摒弃传统的顺序号编排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摸索和大胆的创新。采取了“等距编号”,并提出了“10米等距”,“3米等距”,“1米等距”三种编号方案,最后选取了“1米等距”方案,并在一条临街道路进行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方法为:1米1个号,从道路起点开始,距离居民家、单位多少米,就编多少号,在100米、200米、300米……处设置大号牌。设置的优点:一是不会因建筑物的拆迁而重新编门牌号码。今后不管城市建设如何变化,两家之间增加一户或者一栋建筑一分为三、一分为四都有号可编,不用隔几年重编一次门牌号;二是能从门牌号上判断要找的目标物的距离,因为门牌号就是距离数,比如,678号就是说此栋建筑距离路口起点678米,如果步行或开车,从该路段起点往前走678米即到,而且两个住户间的距离用号码相减即可知。三是能合理地处理带“4”的号码(尾数带“4”的号码是民间比较忌讳的数字)。因为一间房屋一般最小的宽度也有3米,那就意味着有3个号码可选,比如44、45、46这3个号码中,取单数可取“45”,取双数可取“46”,“44”自然就回避了。

  四、有关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黄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小池镇地名设标工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了小池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县长任组长,各单位领导为成员。小池镇也成立了地名设标工作专班,由镇长任组长,小池管委会、派出所、财经所、供电所、城建等部门负责全镇地名设标的指导、协调、督办等工作。

  (二)完善规范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小池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小池镇设置城区标准化地名设标实施方案》和小池镇地名设标进度表,为工作开展提供基本依据。结合实际,领导小组编制资料收集规程、表格登记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

  (三)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小池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政府主管、民政牵头、部门配合、乡镇主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工作顺利推进。民政部门是政府地名管理的职能部门,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搞好组织协调,争取政府其他部门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高地名规划管理整体水平。

  (四)抓好经费管理,保障经费落实。小池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领导小组努力创新工作经费的筹资方式,拓宽工作经费的筹资渠道,做好工作经费的分类管理。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财政投入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服务与民间服务相结合的管理与服务运行机制,切实保障工作经费的落实。

  (五)重视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小池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加强设标工作宣传教育力度。居委会召开多次居民会议,发放《致小池市民的一封信》宣传单几千份,同时利用宣传车、电视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在全镇形成了浓厚的地名设标工作氛围,让居民主动认识到设置地名标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参与到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维护工作中来。通过大力宣传教育,设标工作深入人心,居民中形成了“小池是我家,设标为大家”的共识。

  总之,地名规划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的长期任务,需要高度重视、创新思路、扎实推进。目前,全省正在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其中包括地名规范命名与地名设标等内容。小池镇在创新地名规划与设标工作中积累了成功经验,值得各地参考借鉴。  (调研组成员:汪虹波  王中秋  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