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述评

27.06.2016  09:49

  水夷山陵,给了宜昌得天独厚的优美自然风光,但同时,也让一部分乡亲奔小康的路山水迢迢。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宜昌市域70%的面积属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山区和库区,在全省,属于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之一,信息、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受阻,44.3万乡亲滞留在贫困线下。

  2015年8月,全市扶贫攻坚誓师大会召开,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确定了2018年在全省率先实现精准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宜昌,为全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许下的庄严承诺;也是建设大强优美现代化特大城市,统筹城乡发展,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改革成果的锵铿誓言。脱贫攻坚的决战冲锋号吹响,全面小康进入倒计时,一场新时代的宜昌战役如火如荼,高歌猛进。

  挂图作战强化顶层设计

  2015年8月,一张精准扶贫率先脱贫的扶贫地图在本报登出,全市建档立卡的243个贫困村跃然纸上,每个区域的脱贫人数、脱贫时间一目了然。我市率先在全省挂图作战。不仅仅是一张全域图,在每个村的前线作战点,都能看到一张张上墙的精准扶贫作战图。贫困户名单、家庭情况、产业收入、帮扶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脱贫时间清清楚楚。

  一张图,框定出清晰直观的行动目标和责任体系。与此同时,《宜昌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2016-2020年)》和5个重点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43个贫困村脱贫攻坚规划编制进一步将目标、任务、实施步骤、责任等分解细化,形成了完善严密的规划体系。

  领导亲自挂帅,全市42名市级领导分别联系帮扶20个贫困乡镇和39个贫困村。精挑细选各部门各行业有能力有担当的党员干部,组建市、县两级扶贫工作队1324支、队员4843人的扶贫精锐之师,全部脱产驻村。各地整合各类涉农资金60亿元用于精准扶贫。这些资金如血液股股流入,让贫寒的冻土慢慢有了温度有了生机。

  建立了市、县两级领导联乡、带村、包户的工作机制和单位联村、党员干部联户的长效机制,落实最严格的常态化督查问责机制,随机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明察暗访。

  完善的顶层设计,人力、资金、制度保障让打赢这场新时代的宜昌攻坚战成竹在胸,志在必得。

  聚焦“精准”确保精确制导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如何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以严和实的精神,用干部的腿力加群众的眼力,密织重重过滤网,防渗防漏,让每一分真金白银的投入切切实实滴灌到真贫真困的群众身上。

  五峰渔洋关镇火田坑村山大人稀,大部村民住在山上,为了不漏掉一户,工作队员两个月时间,访遍全村500多农户。许多村民家不通公路,工作队员们常常要踩着泥泞,攀爬两三个小时,才访到一户人家。两个月时间,队员们走坏了好几双鞋。

  在做好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市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出台了精准施策到户到人的指导意见。各地因人制宜,制定了分类施策的扶贫计划。

  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产业捆绑和培训就业到户到人,培养自身造血机制。贫困户在市场竞争中往往是弱势群体,资金、信息、技术匮乏,要在市场行舟,要么借船,要么抱团。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每村对接一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好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养一名主导产业技术人员、建成一个主导产业基地的要求。不仅助力贫困户上船或抱团,还补齐专业人才短板。截至目前,全市243个贫困村累计对接市场主体1532个,直接惠及1.3万贫困户。积极为贫困户开展免费农业技能培训、就业援助服务和公共创业服务,提供就业创业培训项目21个,培训贫困人员9937人。

  对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户,采取易地扶贫搬迁。认真落实“户均20万元、人均25平方米、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和脱贫项目、集中安置为主”的政策,对搬迁户实行“交钥匙工程”。

  对于家有读书郎的贫困户,建立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程资助制度,制定贫困学生“一对一”帮扶方案,累计资助贫困学生56851人,资助金额1.08亿元。

  对于病、残或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以医疗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减负兜底。各县市区都出台了提高贫困户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标准的具体政策。我市还出台了《宜昌市农村低保兜底与精准脱贫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农村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创新机制形成社会合力

  6月4日,点军土城乡望坪村举办欢乐土豆节。在村民看来平淡无奇的挖土豆却吸引了200多名城里人乐此不疲。从去年8月以来,泉水蜜柚节、白果淌年猪节……一个个节日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批批城里游客把昔日沉寂的村野踏成了众人关注的热土。

  这些节日的背后,是市场需求与农村供给实现成功对接的缩影。如何根据当地实际,挖掘市场需求,找到最有效切入口,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工作队竭尽全力做加法整合资源,做乘法创新机制,以求得最大社会合力。

  为破解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资金难题,扶贫部门分别和三峡农行、农商行、邮储行签订合作协议,推出10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的小额信贷产品,2016年对贫困户全面开展评级授信,预计投放贷款1.6亿元。

  为破解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难题,出台光伏扶贫工程实施意见,市级财政给予奖补,计划两年内,在全市所有具备建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建设50千瓦至100千瓦的光伏电站,村集体年均增收5万元至10万元。

  为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各地纷纷出台电商扶贫实施方案,扶持电商扶贫龙头企业9家,培育农村电商人才4660名,设立村级网店219个,帮助贫困户实现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

  产业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互联网+”扶贫……一支支清越的单声部汇成一曲雄浑的全社会扶贫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