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定期为农民工体检的建筑企业微乎其微

03.12.2015  09:29

11月中旬,在北京的强降雪天气中,中建三局北京公司通州10片安置房项目启动了“我要去北京——万名农民工免费体检”大型公益活动,该活动将覆盖1万多名农民工。截至目前,该活动已完成了2000多名农民工的免费体检。

工人日报》记者在现场及随后采访发现,虽然体检对建筑农民工非常重要,但建筑农民工体检在一线项目工地不能完全普及, 农民工体检常态化机制亟待建立。

现场:

工地上大多数人不重视体检

启动仪式现场,来自河北的脚手架工李华北和300位工人坐在临时帐篷里一起聆听了介绍。李华北已打工16年,辗转各地从未做过体检。他和大多数工友一样并未意识到体检的重要性,直到年前,一次工友在施工中由于心肌梗塞不慎坠落,这起悲剧让李华北深受震撼。

得知公司组织这次大型免费体检活动时,李华北在班组里第一个报了名。“工地里的大多数人都没有很重视体检,但我觉得积极参加健康体检是对自己也是对家人负责。”李华北对记者说,他拉了好几个工友参加本次免费体检。

中建三局北京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许涛表示,公司为这次体检活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仅是公司践行社会责任的有力举措,也是想通过此举提升广大农民工对自身健康的关注。

通州10片安置房项目经理黄平把这次免费体检纳入到项目“一站式”职工服务体系中,该体系包括项目流动书屋、职工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农民工程声涛在这里经历过农民工集体婚礼、子女夏令营和父母首都行。“参加体检特别高兴,之前觉得这一切距离自己有点远,觉得自己享受不到。”

据介绍,本次活动周期25天,涉及37个项目。中建三局北京公司将分6个批次对在京所有项目的农民工开展一次全身体检,涉及1.2万余人。该公司联合中建三局医院奔赴包括天津、河北在内的多个项目,确保免费体检取得实效。

在结束所有体检项目的两天后,程声涛如愿拿到体检报告,“一切正常”,体检报告上有医护人员针对他血压偏高的具体建议。程声涛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拟定了锻炼计划,在他看来,保持一个好的身体状态是干好工作的前提。

提醒:

体检对建筑农民工很重要

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该工地第一批参加体检的40位农民工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有序走进体检区,医护人员为他们安排一般项目、抽血检查、心电图、肺活量、外科、内科等8个体检项目。

记者发现,很多农民工是第一次参加体检,普遍缺乏基本的健康知识,一些人甚至觉得只有身体不好的人才会得病,“有点小毛病扛一扛就过去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场的医护人员对一些医学常识进行了耐心解释,打消他们的疑虑,一位医生还特地告诉他们,社区医院是国家的,不是私人的,大家都可以去就诊。

虽然这些农民工对体检并不完全了解,但是记者在随后采访中了解到,体检对他们十分重要。

“由于工作环境的原因,建筑农民工的肩周、心肺、肠胃等都会出现隐患,早发现就会避免职业病的出现。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真正能做到定期健康体检的农民工还是微乎其微,这几乎导致了建筑工人健康体检的被‘边缘化’。”北京一位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告诉记者,很多用工单位不会费心给农民工体检,社区卫生服务站里就经常会碰到一些农民工,本身对医院不了解,因而有些抵触,可以说,组织农民工来体检的单位数量有限,能够主动自费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的农民工个体更是寥寥无几。

呼吁:

体检常态化机制亟待建立

记者留意到,出席活动的相关负责人在为中建三局北京公司此举点赞同时,也呼吁农民工体检常态化机制亟待建立。

据记者实地采访发现,能够大规模定期组织农民工体检的企业微乎其微。多数企业会让农民工自己去体检来提供健康证明。

河南农民工余峰说,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也往往是凭借生活经验,认为累了就是需要休息,不累就代表身体健康。

“办公室里的人才会去体检,有的地方连合同都没有。平时一次体检都好几百元,谁舍得花那么多钱?”农民工贾东升说。

记者了解到,建筑企业大规模地组织农民工体检目前没有形成常态,多见于零星的行动。一位长期从事体检工作的医生就告诉记者,每年接待了不少企事业单位的体检,但几乎没有专门组织农民工来体检的,几乎没有接待过农民工个人。

慈铭体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农民工体检难,首先难在农民工自身缺乏健康意识,因而不愿意花钱体检。所以,改变农民工体检难的现状,首先应从农民工自身的健康意识抓起,要引导他们关注健康问题。

此外,由于农民工本身流动性较大,而且维权意识差也是原因之一。“农民工的体检只停留在企业爱心行为层面上是不够的。”有专家指出,改变农民工体检难的现状,除了依靠用人单位,还需要多方合力。除了免费体检的爱心活动之外,政府还可以为农民工体检出台一些优惠政策,调动各方力量,同时,安监、卫生等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督促用人单位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