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图文:苦练干字功 铺就富字路——恩施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概述

29.07.2016  17:37
  湖北日报讯  图为:宜居乡村
  图为:来凤县杨梅古寨花海
  图为:美丽乡村
  图为:建始县启动农家光伏产业助农脱贫致富
  图为:恩施市龙凤镇龙马村村民在村委会广场咨询聘工岗位
  图为:利川市文斗乡板桥村在外工作的党员为乡亲们发放茶叶种植技术资料
  一年减少贫困人口26.4万,7个村脱贫出列;出台30多项脱贫攻坚重大举措;获得2015年度贫困地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所辖8个县市2015年度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与精准扶贫实绩考核均获通报表扬(2个A等次、6个B等次),扶贫攻坚向前推进一大步。恩施州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归根结底就靠一个字“”。
  紧扣精准  沿着正确方向干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恩施州始终把“精准”摆在脱贫攻坚的首要位置,作为检验扶贫工作的第一标准。
  反复识别,精准锁定贫困对象。恩施州先后3次开展贫困对象识别工作,组织5万余名干部逐户核查、逐一评议;先后2次开展精准识别情况监督检查和审计督查,确保识别过程程序严密、资料完备、结果公开、对象精准。2015年底,锁定贫困存量20.8万户、65.7万人,基本实现卡内没有明显“硬伤户”、卡外没有比卡内明显更贫困的“遗漏户”,准确扣好精准扶贫“第一颗纽扣”。
  深入剖析,精准摸清穷根穷因。为摸清穷根穷因,恩施州组织5.4万名干部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走进群众家庭了解贫困现状,与群众面对面分析致贫原因,全面摸清贫困底数。经统计,从致贫原因上看,因病、因残致贫的占55%;无劳动力和丧失劳动力的占47.7%;未通水泥路或沥青路的占86%;饮水困难的占66%;缺资金、缺技术的占3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贫困人口占91%,其中文盲、半文盲占11.2%。从贫困类别上看,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56%;40岁以上的占53%;还有“三留守”人员27.14万人,其中留守儿童11.36万人、留守妇女4.41万人、留守老人11.37万人。
  因村派人,精准实施结对帮扶。结合贫困村实际,恩施从州、县、乡三级行政干部中选派806名优秀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选派5833名干部组成761个驻村工作队长期驻村帮扶,安排5.4万名各级干部职工结对帮扶28.7万贫困户,实现贫困村村村有驻村工作队,贫困户户户有结对帮扶干部,着力从组织建设、思想引导、产业发展、项目对接等方面提供帮助。2015年来,累计帮助贫困村整顿基层组织700多个,发展特色产业3.4万亩,落实扶贫项目2500多个,涉及资金8000余万元,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超过100万个。
  因贫施策,精准落实“五个一批”。推行“121+X”(即:发展1个以上主导产业、组建2个左右合作社、对接1个以上龙头企业、链接一批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因村因户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村村有主导产业,有条件的户户有致富产业,2014年来超过96万贫困人口实现产业增收。推行易地搬迁扶贫,对6.7万户、21.55万贫困人口实行搬迁安置,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相关资金支持超过100亿元。推行生态补偿扶贫,1409名贫困人口就地转换为护林员。推行教育扶贫,全面落实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补助、高中阶段国家助学、中职教育免学费、金雨露计划等扶助政策,重点保障8.9万贫困家庭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同时,从贫困家庭子女中定向委培300名农村全科教师,挖掘教育扶贫新通道。推行保障政策扶贫,对低保、五保对象实行社会保障政策兜底,对因病、因残致贫家庭实行医疗救助。
  敢为人先  创新方式方法干
  精准扶贫啃的都是“硬骨头”,没有“敢为人先”的闯劲,必定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恩施州充分发扬敢闯、敢试、敢担的奋斗作风,采取创新的办法推进脱贫攻坚。
  实施“五个率先”。恩施州以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为实验平台,率先推行五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并在州域范围内推广。率先实施“大病救助工程”。在全国民族贫困地区率先设立贫困群众大病救助基金,今年基金规模将达到1亿元,贫困人口新农合报销比例提升至90%以上;率先实施“扶贫助学工程”。在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建立1000万元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的目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率先实施金融扶贫。设立了1.1亿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按照1∶10的比例放大贷款担保,贷款规模达到11亿元,发放贷款5.85亿元,4349户贫困户直接受益,12655户贫困户间接受益。“十三五”期间,金融扶贫风险补偿基金将达到6亿元,可撬动扶贫小额信贷60亿元,帮助12万户贫困家庭发展产业致富;率先实施“旅游+扶贫”模式。探索形成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型、富硒养生度假型、创业就业型、产业融合型等扶贫模式,带动10万户、40万贫困人口走上富裕道路;率先探索生态补偿脱贫机制。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大力发展生态果园、生态茶园、生态药园等生态经济林,超过10万贫困家庭直接受益。
  坚持“五个同步”。恩施州坚持精准扶贫与州域经济发展同步。将精准扶贫与片区扶贫结合起来,以精准扶贫促进精准脱贫,以片区开发促进全面发展。2015年,恩施州生产总值增幅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2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6元,增长10.7%,增速居全省第1位;坚持精准扶贫与新型城镇化推进同步。将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0.5%提高到了2015年的40%。“十三五”期间城镇化率再提高7.5个百分点,着力把恩施建成武陵山区域中心城市;坚持精准扶贫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坚持把交通作为扶贫开发的基础平台来推进,全州88个乡镇100%通水泥路,2512个行政村100%通公路、100%通客车。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了一批上学难、就医难、饮水难等突出问题;坚持精准扶贫与美丽恩施建设同步。把精准扶贫与推进生态文明相结合,加快建设山青、水绿、天蓝、地净、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恩施”,在绿色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坚持精准扶贫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弘扬孝道文化,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提升广大群众文明素质,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不仅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还要在农村“形成好风气”。
  破釜沉舟  甩开膀子拼命干
  脱贫攻坚处于“攻坚拔寨”冲刺阶段,没有一股子狠劲儿,将会有攻不破的“城楼”。2014年来,面对8个贫困县市、729个贫困村、108万贫困人口,恩施州上下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破釜沉舟推进脱贫攻坚。
  签订“军令状”,不摘“穷帽”就摘“官帽”。恩施州实行精准扶贫挂图作战。将州域内所有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和脱贫进度用不同颜色在地图上标注,以文件形式明确精准扶贫时间表、作战图,成立由州委书记挂帅的精准扶贫指挥部,以作战的思维推进脱贫攻坚。建立考核引导机制。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州、县、乡、村四级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明确具体脱贫时间和任务,各级扶贫主要责任人公开立下“不脱穷帽就脱官帽”的誓言。
  建立“责任单”,不“履责”就被“问责”。以恩施州委、州政府名义制定落实脱贫攻坚重要政策措施责任清单和精准扶贫年度任务清单,将扶贫工作责任和任务细分到各部门,明确完成时限和目标要求。安排5名州负责人分别牵头主抓“五个一批”工作,由农业、发改、林业、教育、民政等部门分别牵头负责,明确“五个一批”主责单位和工作目标;出台《恩施州县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考评办法》《恩施州直单位精准扶贫目标责任考评办法》和《全州乡镇(办事处)扶贫开发暨经济社会发展绩效综合考评办法》,州直、县市、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权重分别提高到33%、70%、70%;建立精准扶贫激励机制,州本级安排2.78亿元财政扶贫资金;出台《精准扶贫工作问责暂行办法》,对扶贫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一律予以追责问责。
  打开“资金闸”,不“整合”就被“整顿”。恩施州以县市为责任主体,大力推行“规划引导统筹、重点项目主导统筹、奖补资金引领统筹”方式,全面实行贫困县财政资金整合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州扶贫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各县市资金整合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对不愿整合、不敢整合、阻扰整合的,一律约谈党政主要负责人并限期整改,定期通报各县市资金整合情况。今年到目前,恩施州各县市已统筹资金112.3亿元,是2015年的3.6倍。
  搭建平台  带领群众一起干
  精准扶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恩施州充分挖掘利用各类资源、各方力量,运用“大扶贫、扶大贫”思维,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发动干部带头干。恩施州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州干部中开展“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州内党员回出生地、扶贫点开展走访活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跟踪督办扶贫政策落实,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已有3万多名党员回乡,累计走访群众17万人,召开群众座谈会、支部交流会3.1万场次,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困难1万余个,收集群众意见2.5万条。活动得到省委领导充分肯定,赢得广大干部群众一致好评。当前,该活动正逐步向州内非党干部、在州外工作的本地成功人士等群体延伸拓展。
  带领群众一起干。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恩施州全面推行“千企帮千村”计划,动员州内民营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提供就业,引导企业在参与扶贫中展示形象、做大做强。2015年来,恩施州729个贫困村每个村都有1家以上企业结对帮扶,实现民营企业帮扶贫困村全覆盖。以鹤峰县为例,鑫农集团主动承担起走马镇33个村的帮扶任务,青翠源公司结对帮扶太平镇5个贫困村,骑龙公司结对帮扶邬阳乡8个贫困村,金阳公司结对帮扶邬阳乡4个贫困村,全县84个企业、117个专业合作社、17个家庭农场共辐射180个行政村,带动贫困户1.23万余户、贫困人口3.89万人。(载于2016年7月28日湖北日报第8版)
  撰文:梁公章图片由恩施州扶贫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