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流动的”打工者怎么“定下来”?

19.11.2015  10:14

我国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率在逐年提高,但庞大的打工者群体依然徘徊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在农村拥有土地却不事农活,生活在城市却缺失稳定感,每年到春节,各个地方和企业就会出现“用工荒”。另一方面,打工者觉得不安心不稳定,在多个企业和行业内流动,难以安心在一处打工。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一些地方和企业让农民工有地位、有保障、有作为,让他们自觉自愿留下来,既缓解了“用工荒”和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也让打工者获得了真正的安全感。

“长江村”8000余名外来农民工的“获得感”

本报记者 王伟 本报通讯员 夏伟刚

江阴不只有华西,还有长江村!有“中国幸福村”之誉的江苏省江阴市长江村(江苏新长江实业集团公司),12000名职工中,有8000多名为外来农民工。自2012年9月在全国率先成立村总工会以来,长江村总工会推动企业的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长江村的全体建设者,努力让农民工在政治上有地位,工作上有作为,生活上有保障,越来越有获得感。

由挣钱吃饭转为当家作主

“在我们这里,农民工不是挣钱吃饭的问题,而是当家作主了。”长江村总工会副主席何阿洪告诉记者,在长江村,外来农民工与当地村民、职工一样,享有同等尊严和地位。村企合一的长江村,在村总工会成立后,建立了职代会制度,一批农民工成为职工代表,7个职工代表专项巡视小组,每年对年初经职代会通过的事项进行专项巡视,保障职工民主权利的落实。

长江村提出,要让农民工“在政治参与上当好主人,民主管理上当好主体,工资协商上当好主角”。近年来,推荐了一大批优秀农民工作为村党代会、职代会的代表,在评选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文明职工等方面与本村职工同等对待。农民工同工同酬,一些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上的农民工年薪达到几十万元,还可参与股份分红。

由打工者变为技术管理人才 这些年,长江村总工会组织开展外来农民工岗位成才、素质提升、建功立业三大行动,不断提升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促进他们成才。

何阿洪说,长江村树立了“无论是本村职工还是外来职工,都是长江村的财富创造者,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理念,对外来农民工一视同仁。

农民工袁振曾是一名普通电工,在企业的培养下,不断学习钻研,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被评为集团劳动模范、科技创新能手和五一创新能手,如今已是长达钢铁有限公司的电气自动化室主任。老家在安徽的化工厂农民工李成现,在长江村工作了近30年,现在担任车间主任。像他们一样,一大批外来农民工从普通工人岗位成长为车班组长、车间主任、经理、总经理,成为长江村建设发展的主力军。

由“临时栖息”到融入当地

李成现家有一对儿女,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产生了换房子的念头,可市场上商品房价格贵,让他感到为难。巧的是,2013年,村里为解决外来农民工住房问题,集团房地产公司专门开发了海口花苑公寓楼,2000多元一平方米的价格,以半卖半送的方式向农民工销售。李成现高兴之余,考虑到自家负担重,只预订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村里知道后,再次对农民工买房实行优惠政策——可以欠账买房。于是,李成现换购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房子,全家人别提多开心了。

为了让所有外来农民工由临时栖息向融入城市转变,享受幸福生活,长江村坚持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职工,实施了外来职工安居工程、健康工程和文化工程三大关爱工程。

除了村(集团)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优惠推出公寓楼出售给外来农民工外,长江村还为全体外来农民工办理了大病医疗互助保障,组织职工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子女入学,也有村里出面,就近解决。村里还建起了“职工之家”,通过举办职工体育节、文化节等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外来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签订集体合同,统一劳动定额、工价标准,防止无序竞争

昆明“两书”让打工者“钱涨心定”

本报讯(记者黄榆)“马上到年底,我又要加工资了。”云南省曲靖师宗姑娘张聪颖一脸笑意地说,“我在饭店工作两年,去年工资每月1800元,今年涨到2300元,每月还能攒下1000元,老板待我们真不错。”

20岁的张聪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她并不知道,这是老鸭饭店副经理、工会主席郭兵一纸“工会维权意见书”,让饭店140名员工受益。今年1月5日工会和饭店老板提出建议,“由于市场物价普遍上涨,生活成本越来越高,2014年普通员工平均月收入1900元,希望企业为员工适当加薪,稳定员工队伍。”“1月16日,老鸭饭店的总经理张永梅回复从下月起工资从1900元增加到2300元,今后将根据企业效益逐年适当增加员工工资,总经理也很支持我的工作。” 郭兵说:“我是从打工一步步走到管理层的,都是兄弟姐妹。平时和员工拉家常听他们说物价涨工资不高,我听到心里去了。”

据盘龙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许永春介绍,自2012年3月昆明市总工会正式建立“工会维权意见书”和“工会维权建议书”(简称维权“两书”)制度,截止到今年10月31日,区总先后就维护职工权益、侵害职工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发出121份“工会维权意见书”,其中涉及农民工的“意见书”有41份。这些意见书全部得到响应和整改。

7月23日,盘龙双龙街道麦地塘社区生态旅游协会工会联合会发出“工会维权意见书”,要求双龙乡乡村旅游协会推行行业性集体协商,避免同行业各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希望本行业工会与行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双龙乡有78家农家乐, 354名农民工从事餐饮服务,由于大家经营项目差异不大,新开业的农家乐以高薪挖走老店有经验的老员工,据我们了解,新东家开出的工钱是老店的一倍, 活计是一样的,工资悬殊那么大,谁能安心做事?我们给双龙乡乡村旅游协会发意见书,提了意见,希望协会和做餐饮的农民工签订行业集体合同和进行工资集体协商。” 麦地塘社区生态旅游协会工会联合会张才辉说:“截止到11月1日,乡村旅游协会已经和287名用工人员签订行业性集体合同,通过制定统一的劳动定额、工时工价标准,有效克服行业内‘乱挖墙脚’的无序竞争状态,让从业人员安心工作。”许永春说,“用这样的方式维护农民工权益很受企业重视,一般都会积极配合。往往在提意见阶段就能把问题解决了。”

“我早就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一名农民工”

吉林国企有支农民工“忠诚铁军”

本报记者 柳姗姗 彭冰 本报通讯员 孙畅

“当产业工人,出国、入党、搞管理,我实现了青春梦想!”

“我当上了班长,被选为职代会代表,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我早就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一名农民工,我们就是企业的主人!”

近日,记者在吉林化建采访时发现,上大学、升技师、当干部、成劳模……这些“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都变成了现实。而原本流动性很强的农民工队伍,在这里却是一支卓越的忠诚铁军。

培训练技,升级成产业工人

“刚进厂时,我就像一张白纸,啥都不会,啥也不懂,是化建改写了我生命的底色。” 作为一名从农民工成长起来的技术干部,39岁的崔宏军,如今言谈举止显得分外从容自信。

吉林化建从1992年开始招收农民季节工,目前,拥有农民工2665人,占职工总数的38.2%。对这些农民工来说,如何提高自身知识与技能水平,迅速成长为符合公司需要的产业工人,从而在城市立足,是他们离乡入厂后的第一需求。

“从专业技术、安全质量,到厂规厂纪、企业文化……公司各种培训特别多。日常有导师带徒,还时常有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带薪培训还给发放培训补贴。”37岁的贾春生说:“每次从外地施工回来,一放下行李卷,我们就会直奔培训基地!”

边干边学,学以致用,不懂再学,一批批农民工就这样脱胎换骨。贾春生1995年进厂当管工,通过培训,他很快掌握了管道安装的基本技能,第二年就在施工中立下二等功。而年长两岁的崔宏军,现在也早已成了培训课堂上经验丰富的“教官”。吉林化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张少彬告诉记者,这些农民工学成归来后,都已成为公司“栋梁”。

待遇平等,自己当家做主人

2005年,入厂10年的贾春生,通过岗位竞聘当上了承包队长,手下管着四、五十人,其中不乏原国企老职工,也不乏大学毕业生。一年后,他正式入党,并被授予公司最高荣誉称号“化建脊梁”。不久,他又成为公司第一位农民工出身的科级领导干部。

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组关于农民工的“耀眼”数据:98%以上是工会会员;1999年,农民工魏志勇第一个入党,现已发展农民工党员106名,入党积极分子246人;76人从事管理岗位,19人当承包队长,92人任班长;400人当选“星级工人”;20人次曾获国家和省市级荣誉,其中全国劳模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

“在这里,我们与原国企员工没有任何差别,我们当家做主!”农民工张忠宝告诉记者。 “晋级、调资、福利、年终奖,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公司的农民工与原国企职工也拥有完全相同的机会与待遇。甚至连强制性带薪休假、健康疗养、供热费报销等‘奢侈’的福利,也均不例外。”徐龙杰说。

“2002年,我们正式为农民工更名,统称为合同制工人;2011年,公司又从中选拔140余人成为正式员工……”张少彬对记者说,他们从流动性季节工到稳定的合同工,再到企业正式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