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探亲假为何成“画饼”?

30.06.2015  11:57

“常回家看看爸妈”,这是多少在外漂泊职工心中的期盼,而对那些两地分隔的子女和父母来说,探亲显得无比珍贵。7月1日,“常回家看看”入法即将两年,恰在此时,“探亲假”一词也一度成为网络热点。

45天探亲假固然让人“垂涎”,而现实竟然是34岁探亲假遭遇“难产”,很多人称“不敢休”、“不能休”、“不愿休”(详见本报6月26日第1版报道)。

“根本没听过!”“这么好,真的能休?”“45天探亲假?不敢想,太奢侈。”……这是很多人在听到探亲假时的第一反应。

在本报的小型调查中,近九成受访者表示没休过,更有超三成受访者表示“闻所未闻”。

探亲假为何成为“画饼”

探亲假为何成“画饼”?本报的调查显示:

其一,在政策方面制定不全面,对非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是否有探亲假,国家并无规定,这类用人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参考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有关探亲假的规章制度。

根据本报调查显示,“没听说过”和“单位没有探亲假”的职工有90%来自企业,他们多认为“探亲假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福利,与私企无关”;而在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大部分体制外员工表示“根本就没有资格请假”。不少职工呼吁:“社会保障制度等亟须完善,职工福利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其二,探亲假的执行落实力度不到位,没有部门监督。有不少受访者表示“无能为力,改变不了现状”,认为是“现实的无奈”,并呼吁“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监管政策”,“希望能落实起来,管理层能加大政策告知力度,令百姓放心探亲,毕竟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后能提高工作积极性。”

其三,有些单位克扣员工福利,漠视职工权益。在没能请假的原因中,约20%的受访者是怕请了领导不高兴,他们能请假,想请假,但就是不敢请。“领导不执行,下属不敢言。”

其四,普法力度不够,职工自身的维权意识需提高。超三成的受访者表示根本不知道有探亲假的存在,而且就算有,也有很多时候是无能为力的。“领导不说,都不知道有探亲假”,“普及力度不够,若加大普及,大家也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须重视起来,这是职工正当权益!”受访者如是说。

众说纷纭:探亲假是去是留

郑女士是杭州建德人,她说:“现在的探亲假就像‘画饼’,哪些地方的人可以请探亲假,很难界定。以前从上海到昆明大概是2个晚上3个白天,坐飞机还有级别限制,现在飞机两三小时就到了,探亲并非很难。”

杭州上城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探亲假最早在1981年出台,当时交通比较不便,通讯也不发达。现在经济发展,很多事情不能同日而语。“探亲假也应该‘赶时髦’,与时俱进啦!”该负责人说,如果要留下探亲假,可以出台实施细则,划定可以请假的具体区域范围。同时,相关报销制度也该跟进,以前的硬座报销可以换成动车报销。

该区人社局劳动争议仲裁院杨院长表示,职工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探亲假是职工的权益,要促进企业发展,也要维护职工权益,探亲假在实施过程中要兼顾两者利益,尽量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各部门、单位要怀揣一颗“红心”,拿出点诚意;职工们也得兢兢业业,请假时要兼顾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