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农民工培训怎能患上“短视”症

24.07.2015  10:55

一边是抱怨招不到技能人才,一边是抱怨招工门槛过高,而技能培训又少人问津,安徽省政协工会界别的一次专题调研提出问题——

农民工培训怎能患上“短视”症

安徽省政协召集13个部门对口协商农民工培训,研讨解决农民工不积极、企业方不投入问题,提升企业和农民工参与热度

企业抱怨招不到合适的技能人才,而农民工又抱怨企业招工门槛过高,按理说技能培训应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可是一谈到培训,无论是企业,还是农民工,两边的积极性似乎都不太高。什么原因呢?

抛出这个问题的,是安徽省政协工会界别的部分委员。

4月~6月,在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童怀伟的指导下,省政协委员、省总工会副主席许晓东率领部分工会界别委员对全省农民工培训工作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

调研组选取合肥、蚌埠、阜阳、滁州、铜陵5个农民工相对较多的城市开展调研。通过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管理者、劳务派遣公司、工会干部以及农民工进行座谈,并有效回收5000余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58.2%的农民工没时间参加培训,而企业方也未能发挥好培训的主体作用。不少参加过培训的农民工表示,技能培训的实效性并不明显。

7月10日,针对调研组的报告和建议,安徽省政协召集省教育厅、人社厅、农委以及省总工会等13个部门召开农民工培训对口协商会。会上,省政协主席王明方对工会界别委员的调研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在了解调研的有关情况后,副省长方春明表示,要营造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企业和农民工的参与热度。

农民工:没时间参加培训

调研显示,77.2%的农民工认识到提高技能水平对稳定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矛盾的是,对是否需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问题,回答迫切需要的为40.4%,58.2%的农民工表示没时间参加培训。

天长市缸盖有限公司农民工纪彬就是一个通过培训享受到实惠的人。他从一名普通操作工一步步晋升到技术中心总师办主任,工资从每月三四百元提高到现在的每月4000多元。尽管如此,他对身边很多不愿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工友仍然表示非常理解。

“很多农民工每天上班时间在10小时左右,下班后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如果企业不安排专门培训时间,就无法抽出其他时间来参加培训。”纪彬说。

在纪彬看来,现在企业多是实行计件计时工资,参加培训影响干活,自然影响收入,即使参加培训能得到补贴,但其数额远抵不上误工损失。也有部分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认为,学校开设的培训内容与工作实际需要脱节,上课“满堂灌”,缺少实操训练,动手机会少,实际能力提升有限。还有农民工认为,不少企业自行组织的培训往往很难得到政府相关部门或行业内的普遍认可,很难给农民工带来直接好处。如果培训结果不与工资收入和岗位晋升挂钩,不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自然不会高。

企业:不愿为他人做嫁衣

一家钢铁企业的负责人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该企业曾非常重视培训,但不少职工“羽翼丰满”后,就被其他公司高薪挖走了,“培养一名熟练的数控车床工一般需要5年左右,而这5年的培训很有可能是‘为他人做嫁衣’。别的公司可能会用高年薪吸引高技能员工跳槽。”这名负责人说。

另一家大型企业的负责人对农民工培训问题直言不讳,“企业开展技能培训的投入和产出回报周期长,不划算,因此不愿意投入精力和资金用在技能培训上。企业需要高技能工人,就从市场上直接招聘。”

安徽省总的调研结果与此相印证:从总体情况来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国有企业好于非公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好于中小微企业。在企业开展的培训中,多数是开展劳动安全、产品质量、操作规程、厂规厂纪和职业道德等内容,对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的不多。

“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非公企业主对农民工技能培训认识不到位,只注重企业经济效益,存在重效益、轻培训思想。”许晓东说。

工会:多方联动、共同努力

对于调研中发现的这些存在于不少企业和农民工身上的“短视”问题,安徽省总开出了一些富有针对性的“药方”。一方面督促指导企业完善和落实农民工技能培训结果与岗位(职务)晋升、工资福利等相挂钩的激励机制,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和晋升路径,充分调动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育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把企业履行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主体责任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安徽省人社厅厅长刘莉对《工人日报》记者说:“按照现行政策,企业对新录用农民工开展技能培训的,可享受不低于每人300元的培训补贴;企业对在岗农民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可享受每人500元~3000元的提升培训补贴。”

对于如何激励企业培训农民工的积极性,刘莉认为,下一步需要在增强政策吸引力、创新培训形式、培训后的就业服务以及政策宣传等方面加大力度。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向建立了培训激励机制的企业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