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七成孩子望“女神母亲”改改脾气

22.09.2015  10:11

 

 

 

 

“八成以上子女认为母亲的影响很大或较大,同时,认为母亲的影响效果‘正面超过负面’。”宁波市总工会日前发布了《母亲对子女的影响力以及与子女情感沟通状况的调查报告》的调查。调查深入企业员工和在校学生中间,围绕母亲对子女的影响内容、影响程度、影响效果等展开数据采集与调研分析,有2300多位子女和200多名母亲参与调查。宁波市总工会希望通过直观数据,剖析孩子与妈妈的那些事。

影响——

八成子女成长受母亲影响很大

据了解,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等多种调研方法,共发放问卷2300份,回收问卷2040份,回收率为88.7%。被调查对象中,36%为大学生,25.4%为初中生,16.6%为小学生,22%为在职员工。

调查显示,86.5%的受访子女认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产生了“很大”或“较大”影响,11.7%的人认为影响“一般”,有1.7%的人认为影响“较小”。同时,对于母亲影响的效果,80.3%的被调查者选择“正面影响超过负面影响”,3.8%的人选择“负面影响超过正面影响”,15.9%的人认为“好坏差不多”。

母亲对子女的影响多表现在日常生活方面,其次则是社会道德。56.7%的被调查者表示,母亲更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26.3%的人选择“社会道德”,选择“学业智力”的仅为14.3%。

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被调查者对“成长过程中,母亲对个人的影响”的判断大体一致,但对母亲产生影响内容存在一定差异,说明母亲们对子女教育的关注点随年龄而变化。即小学、初中阶段,母亲对子女的影响主要以培养子女社会道德方面为主,其次则是注重日常生活和智力学业;而到了大学或者工作以后,母亲对子女的关注更侧重于日常生活方面的照顾。

沟通——

八成孩子和妈妈无话不谈

日常生活中,你会和妈妈聊天吗?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八成以上被调查者选择了“基本上无话不谈”或者“大部分话会和母亲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被调查者知识学历的提升,或者参加工作,子女与母亲的交流开始产生隔阂,很少交流或者只是偶尔交流的比重不断增加。同时,女性与母亲交流相对更多些,女性与母亲基本上无话不谈的比例高于男性近10个百分点,男性与母亲只是偶尔交流、交流有隔阂或很少交流的则高出女性近2倍。

在日常生活中,子女与母亲难免发生矛盾,那么母亲会用怎样的方式解决矛盾呢?调查显示,46.6%的人表示母亲会“主动找我沟通”;15.9%的人选择“生闷气,不理我”;10.7%的人表示母亲会向子女妥协,仅9.8%的人选择母亲“不讲道理让我服从”。可见,当母亲与子女出现矛盾时,多数母亲会先妥协、先沟通。

不过,当遇到困难时,更多被调查者把父亲当作第一求助对象,其次才是母亲,即46.8%的人选择“父亲”,21.1%的人选择“母亲”。

期盼——

74.9%的子女希望母亲改脾气

母亲在家庭里常常扮演着调和者的角色,调查也支持了这一感受:超过九成的被调查者表示跟妈妈感情不错。在问到“您对母亲的感情怎样”时,67.2%的人选择了“很喜爱”,27.3%表示“较喜爱”。

不同年龄段的子女,对妈妈的爱也有不同。总的来看,初中段的调查者对母亲持“没什么感觉或讨厌”的相对较高。参与调查的宁波市总工会工作人员分析,这可能与青春期子女比较叛逆,学业压力大有关。而随着知识层次的提升,工作后人生经历的丰富,也更能理解母亲为子女的付出,对母亲的感情也更加喜爱。

另一方面,女性对母亲的感情也似乎更深一些。调查中,女性受访者对母亲持“很喜爱”的比例高出男性10.6个百分点,而男性对母亲持“没什么感觉”和“讨厌”的比例高于女性3.3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大部分子女最希望母亲能改改脾气,多一些温柔。在问及“您最希望您母亲改变哪个方面”时,74.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性格脾气”。此外,还有人选择“形象气质”、“文化修养”、“经济收入”和“身份地位”。

建议——

成为子女心中的“女神”

“八成以上受访者认为生活很幸福或比较幸福,九成以上人员对母亲很喜爱或较喜爱。” 宁波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市总工会原副主席劳建兰认为,这是让人感到欣慰的数据,说明母亲们充满了正能量。

本次调查还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题目:“对母亲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希望”。答案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母亲自身性格脾气的改变;二是希望在日常生活之外,更多能关注子女能力提升;三是沟通方式的改变,不要打骂,善于沟通。

同时,被调查者对“慈惠母亲”的标准是:美丽、慈祥、善良、宽容,仁慈。

“对子女而言,最伟大的教育,就是妈妈情绪平和地陪伴成长。”劳建兰这样总结调查结束后的感受。她认为,母亲们应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升知识、阅历、能力,加强个人内在素养提升和品行修炼,塑造良好的性格脾气和外在形象,成为子女心目中期待的新时代“女神母亲”。

同时,劳建兰认为,工会应在“慈惠母亲”培养中发挥更多作用。包括设计母亲静定素养等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困难母亲改善生活等,全方位培养职业妈妈们静定、温和品质和健康、生态、和谐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