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卫视】落实四个全面 奋力建成支点 不做“盆景” 打好扶贫攻坚战

25.03.2015  10:05
mediaplayer

 

  湖北台 康耀方 牛寅  恩施台 孝感台 咸宁台 十堰台 报道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面对这样的目标,湖北如何作为?坚持“精准扶贫、片区攻坚”是答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湖北在解决69.3万人口脱贫问题基础上提出,继续把精准扶贫与片区攻坚相结合,拉动更多人“挪穷窝”、“拔穷根”、“换穷业”。

  龙凤镇清保村,四面环山,常年缺水,交通极为不便。隆孝田老人祖上三代都住在山里,穷在山里。老人想搬,可靠着地里那点收成,和每年1000元的土地补助,一直攒不起搬家的钱。龙凤镇扶贫办经过摸底调查,决定来个大动作:整村搬迁。

  隆孝田家里有五口人,按照1人补助1万,共5万块钱;原来山里的房子退耕还田,还可以获得2万多的补贴;房子建成后,政府还补1万。拿着这8万多块钱,再加上儿子在外打工攒下来的3万多块钱,这个春天,隆孝田终于可以开开心心装修新房了。

  在恩施,精准扶贫就精准在解决实际困难上。龙凤镇三河村的尹俊,因摔伤导致脊柱畸形,治疗费高达20万元,村里在合作医疗和保险的基础上,又为他办了“大病救助”;龙凤镇龙马村地质条件差,种庄稼产量低,镇政府牵头换种茶树,还引进公司搞起了茶叶产业示范园,现在村里的平均收入已经超过五万元。

  精准扶贫,要做到真正精准,离不开细致繁琐的摸底工作。目前,湖北588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已经基本完成。

  周巷镇新张村是孝昌县有名的贫困村。前几年,村里尝试做苗木产业,但是路不好,运输成本高。为此,新张村投入40万修起了苗木基地循环路,打通了苗木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路通了,种苗木的人也多了起来。

  看到新张村发了财,相邻的黄庙村今年也开始硬化路面、引进苗木企业,和周围的村子抱团发展。

  一个湾子带动一个村,一个村带动一片村,这样的整村推进和村村联合,实现了贫困地区的连片开发。今年,湖北将新启动491个重点县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

  通山县杨芳林乡的唐国安今年建起了粮油公司。办公司的钱,靠的是30万元的扶贫贷款。这项贷款由县政府提供500万元担保金,银行5倍放大放款,利息还是政府贴息。

  除了这种“邮储扶贫贷”,咸宁幕府山片区还推出了全国首创的“政银保集合贷”、全省首创的“助农贷”。大别山、武陵山片区也在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改革新路径。2015年,湖北省明确提出目标:减贫50万,做好省重点扶持的509个村的扶持工作,拉动更多人“挪穷窝”、“拔穷根”、“换穷业”。